中国盛产“美国博士”何等讽刺

中国盛产“美国博士”何等讽刺
 
 
□于立生

当今“出产”美国博士最多的三所学校是清华大学571人,北京大学507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427人。2000年后,中国内地(含香港)留美学生获得博士后,留在美国的比例超过90%。(9月8日《中国青年报》)

这个结果一经披露,确实够叫人瞠目结舌的。有人禁不住问:这人才不是都为别国培养了,是在为人作嫁衣裳吗?

是啊!要是这些留美博士后都回国,为国家出力作贡献,那该有多好啊。可是转念一想,要是都回来了,却又该叫人家去做什么呢?

9月6日《新快报》的一则报道称:“广东省政协委员称广大高校存在‘衙门化’问题,深圳一个处长职位,有40个教授来争。”;9月7日新华社及《羊城晚报》的消息也分别说:“国务院学位办主任杨玉良院士曾透露:以前博士毕业后,九成以上在高校和科研院所工作,现在博士就业可不同了,半数以上进入政府,当上了公务员……”、“广东公选百名干部,3828人竞逐,6成是硕士博士”。大家都知道,每年一到公务员招考的时候,那可真堪称是:“博士一走廊,硕士一礼堂,本科一操场”;而与之对应的则是,在高校里:“厅级干部一走廊,处级干部一礼堂,科级干部一操场”。

所以呢,要是想治学,那还没准真得留洋国外;而要是想当官呢,那自然另当别论,回国倒成了首选!

要是一个人,既满怀“学术追求”,又愿意回到国内,那还可如何是好呢?与其屈从于种种“官场潜规则”,备受煎熬,以致湮没于无闻;照我说,还真不如去国外———在学术事业上做出成就来,譬如李政道、杨振宁荣获诺贝尔物理奖,兴许让我们因了“血浓于水”的关系,反而沾一沾光。

我这么说,你还别说是“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拿什么制度、环境来吸引人才,难道不是首要的一个问题吗?

古人说的好:“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与其坐看“孔雀‘西方’飞”,还不如矢志于破除“官本位”,尽早建立起现代大学及学术制度吧———如不然,恐怕对此,亦徒叹奈何而已!

 

内容概要:该研究通过在黑龙江省某示范村进行24小时实地测试,比较了燃煤炉具与自动/手动进料生物质炉具的污染物排放特征。结果显示,生物质炉具相比燃煤炉具显著降低了PM2.5、CO和SO2的排放(自动进料分别降低41.2%、54.3%、40.0%;手动进料降低35.3%、22.1%、20.0%),但NOx排放未降低甚至有所增加。研究还发现,经济性和便利性是影响生物质炉具推广的重要因素。该研究不仅提供了实际排放数据支持,还通过Python代码详细复现了排放特征比较、减排效果计算和结果可视化,进一步探讨了燃料性质、动态排放特征、碳平衡计算以及政策建议。 适合人群:从事环境科学研究的学者、政府环保部门工作人员、能源政策制定者、关注农村能源转型的社会人士。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评估生物质炉具在农村地区的推广潜力;②为政策制定者提供科学依据,优化补贴政策;③帮助研究人员深入了解生物质炉具的排放特征和技术改进方向;④为企业研发更高效的生物质炉具提供参考。 其他说明:该研究通过大量数据分析和模拟,揭示了生物质炉具在实际应用中的优点和挑战,特别是NOx排放增加的问题。研究还提出了多项具体的技术改进方向和政策建议,如优化进料方式、提高热效率、建设本地颗粒厂等,为生物质炉具的广泛推广提供了可行路径。此外,研究还开发了一个智能政策建议生成系统,可以根据不同地区的特征定制化生成政策建议,为农村能源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持。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