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使用SPI从站时产生数据错位的恢复方法

本文讲述了在使用Cortex-A7和STM32F0搭建的SPI总线中遇到的错位问题,涉及DMA、CRC错误及移位寄存器处理。作者详细分析了问题成因,提供了复位解决方案,并强调了STM32缺乏内置的移位寄存器复位功能。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SPI从站错位问题和现象

最近用SPI做一套总线协议,主站是一个Cortex-A7处理器,从站是16块STM32F0xx的PCB,通过排针连在一起,每片M0的SPI使用软件CS,上电初始化之后就一直使能,MOSI,MISO,CLK信号通过高速差分芯片挂总线,每个PCB有一个地址,通信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匹配地址的从站会应答Cortex-A7主站的请求。

开始好好的,16块板连在一起,连续通信两三天都没什么问题,以为很简单,方案基本可以用了,准备上EFT测试干扰性能。然后事实并不是想象那样,上测试台之前,在通信过程中给其中一个M0板子下固件,下载的时候,M0的GPIO脚都是高组态,由于PCB是一个刚毕业的新人做的,没有考虑这样的情况,导致CLK信号的差分芯片输出使能被上拉电阻锁死输出,CLK差分芯片的输出数据脚也被上拉电阻锁死在高电平,将整条总线上的所有PCB的CLK全部锁死在高电平,升级结束之后,其他15块PCB全部通信中断,无法正确响应主站请求。后来自测,直接用镊子夹住CLK的两跟差分线,所有从站很容易进入通信断开状态,放开镊子也无法恢复。

因为M0打开了SPI的硬件计算CRC功能,我想这也简单,连续累计CRC错误10次,我就复位SPI和DMA,以为很简单的事情,居然没有效果,即使复位,通信仍然不能恢复。于是我上各大网站,看了各种论坛和博客,但是能将这件事情说清楚的几乎没有,仅有几篇说到SPI从站错位的时候应该怎么恢复,按他们的做法,也不能恢复通信。

2、问题分析

M0的从站使用了DMA循环模式接收和发送,并且打开的CRC硬件校验。那么,随机的中断CLK,类干扰导致的CLK增多或减少,短路只能模拟减少,SPI接收或发送的移位寄存器可能没有获得完整的8bit数据,也可能在DMA接收到一帧数据的一半,CLK被短路就没有了,这时候DMA的计数器处于接收一部分数据,但又没有达到中断个数。从主站这边来看,上一次的请求必然就是失败了,主站设计了超时重发,那么超时之后,主站并不知道从站的情况,继续发送一帧数据,M0的DMA之前收到一部分数据,没收完一帧数据,就进入中断了,则CRC必然错误。如果是移位寄存器在没有满8bit情况下CLK就没了,即使在链路层采用帧头识别的办法也无法正常通信,因为每个字节都不是原来的bit位数顺序了。

问题总结下来就是,移位寄存器需要清除多余的bit,CRC校验需要对齐其实的字节。

3、问题解决

原因明确了,解决就不会很难。

必须复位移位寄存器,清除多余接收数据,并重置DMA的计数器。

根据STM32的特点,竟然没有任何寄存器可以清除移位寄存器,只能通过RCC寄存器,将整个SPI模块复位,然后重新配置SPI。

值得注意的是,DMA不需要复位,但是必须先停止DMA,SPI复位完成之后,重新配置DAM收发计数器值,再打开DMA。

还有一点就是复位过程必须避过主站的重发数据帧,如果复位刚结束,又收到半截帧数据,又回到字节不对齐的 状态了。

避过主站发送可以通过BSY,RXNE,TXE标志联合起来使用,注意移位寄存器bit位错位异常的时候,BSY可能一直为高,具体怎么弄,动手调试吧少年。

STM32居然没设计复位移位寄存器功能,一旦错位就一直错下去,怪不得网上很多吐槽难搞,不禁想到我们公司的其他产品把SPI扩展出来的情况,在强干扰环境下可靠性堪忧。

### SPI 数据错位原因分析 SPI(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是一种同步串行通信接口,用于短距离通信。数据错位的原因可能涉及硬件配置、软件实现以及外部环境的影响。以下是可能导致 SPI 数据错位的主要原因: 1. **钟极性和相位设置不当** 主和从之间的 `CPOL` 和 `CPHA` 参数如果不一致,可能会导致数据采样不同步,从而引发数据错位[^1]。 2. **DMA 配置问题** 如果使用DMA 进行数据传输,而未正确处理中断或缓冲区管理,可能会造成部分数据丢失或覆盖。例如,在 STM32 中,如果 DMA 接收到的数据长度不符合预期,或者在接收过程中发生中断,都可能导致数据错位[^3]。 3. **传输速率过高** 当 SPI 的工作频率超过设备支持的最大速度,信号完整性下降,容易引起误码率增加,进而导致数据错位[^2]。 4. **噪声干扰** 外部电磁干扰或其他电路中的瞬态电流变化会影响 SPI 总线上的信号质量,尤其是对于较长的连接线路而言更为明显[^3]。 5. **CRC 校验失败** 在启用 CRC 功能的情况下,任何一位错误都会触发校验失败,这不仅表明当前帧存在问题,还可能影响后续帧的解析逻辑[^3]。 --- ### 解决方案 针对以上提到的各种潜在原因,下面提供了一些具体的解决措施: #### 调整钟参数 确保主与从之间关于 CPOL(Clock Polarity)及 CPHA(Clock Phase)的选择完全相同。可以通过查阅器件手册来确认最佳组合方式,并通过初始化函数设定这些属性值。例如,在 STM32 HAL 库中可调用如下代码完成此操作: ```c // 初始化 SPI 设备为主模式并指定 MODE0 __HAL_SPI_ENABLE(&hspi); hspi.Init.CLKPolarity = SPI_POLARITY_LOW; hspi.Init.CLKPhase = SPI_PHASE_1EDGE; HAL_SPI_Init(&hspi); ``` #### 合理规划 DMA 使用策略 当利用 DMA 实现大批量连续传送任务,应特别注意其内部缓存制及其容量限制。为了防止溢出现象的发生,建议采取分批方式进行大文件读写动作;另外还需密切监控状态标志位的变化情况以便及响应异常事件。 ```cpp static constexpr size_t BUFFER_SIZE = 64; // 单次传输大小设为适合 DMA 缓冲区范围内的数值 void loop() { for (size_t i = 0; i < TOTAL_DATA_LENGTH; i += BUFFER_SIZE) { master.transfer(&data[i], BUFFER_SIZE); // 每批次仅传固定数量字节 } } ``` #### 控制通讯速率 降低波特率至更安全水平有助于提升抗噪能力,减少由于高速切换带来的毛刺效应所造成的误差风险。具体调整幅度需依据实际应用场景需求权衡决定。 #### 加强物理层防护手段 优化 PCB 布局设计以缩短走线路径长度,选用屏蔽双绞线作为外部连线材料等方式均能有效削弱外界杂波侵扰程度。此外还可以考虑加入终端电阻匹配网络消除反射回波效应对信道稳定性构成威胁的因素。 #### 完善差错检测算法 除了依赖于内置硬件级 CRC 计算单元外,也可以自行编写额外层次上的冗余检验程序进一步增强可靠性保障力度。比如采用奇偶校验法或是更高阶别的编码技术如 BCH 或 Reed-Solomon 来纠正少量比特翻转失误情形下仍保持整体连贯性的特性表现出来。 --- ### 结论 综上所述,要彻底根除 SPI 数据错位隐患需要综合考量多个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上述各项改进意见逐一排查验证直至找到根本症结所在为止才能最终达成目标效果。
评论 8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