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OSI七层模型
物理层:提供为建立、维护和拆除物理链路所需要的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特性;有关的物理链路上传输非结构的位流以及故障检测指示。
数据链路层:提供数据收发功能和过程,提供数据链路的流控。
网络层:控制分组传送系统的操作、路由选择、拥护控制、网络互联;作用是将具体的物理传送对高层透明。
传输层:提供建立、维护和拆除链接的功能;选择网络层提供合适的服务;在系统间提供可靠透明的数据u传输,提供端到端的错误恢复和流量控制。
会话层:提供两进程间建立、维护和结束会话连接功能;提供交互会话的管理功能,如三种数据流方向的控制,即一路交互、两路交替和两路同时会话模式。
表示层:代表应用进程协商数据表示;完成数据交换、格式化和文本压缩。
应用层:提供OSI用户服务,例如事务处理程序、文件传送协议和网络管理等。
二、PV原语:通过操作信号量来处理进程间的同步与互斥的问题。其核心就是一段不可分割不可中断的程序
信号量是由操作系统来维护的,用户进程只能通过初始化和两个标准原语(P、V原语)来访问。初始化可指定一个非负整数,即空闲资源总数。
P原语:阻塞原语(当前进程的状态)
操作为:申请一个空闲资源(把信号量减1),若成功,则退出;若失败,则该进程被阻塞;
V原语:唤醒原语(当前进程的状态)
操作为:释放一个被占用的资源(把信号量加1),如果发现有被阻塞的进程,则选择一个唤醒之。
P原语(阻塞原语)操作的动作是:
(1)sem减1;
(2)若sem减1后仍大于或等于零,则进程继续执行;
(3)若sem减1后小于零,则该进程被阻塞后进入与该信号相对应的队列中,然后转进程调度。
V原语(唤醒原语)操作的动作是:
(1)sem加1;
(2)若相加结果大于零,则进程继续执行;
(3)若相加结果小于或等于零,则从该信号的等待队列中唤醒一等待进程,然后再返回原进程继续执行或转进程调度。
三、进程与线程区别:
主要区别在于操作系统资源管理方式。
进程:有独立的地址空间,一个进程崩溃后,在保护模式下不会对其他进程产生影响
线程:是一个进程中不同执行路径,线程有自己的堆栈和局部变量,但是线程之间没有独立的地址空间,一个线程死掉就等于整个进程死掉,因此多进程程序要比多线程程序健壮
多进程与多线程程序比较:
1.但是线程之间没有独立的地址空间,一个线程死掉就等于整个进程死掉,因此多进程程序要比多线程程序健壮。
2.进程切换时资源开销较大,效率差
3.一些要求同时进行并且又要共享某些变量的并发操作,只能用线程,不能用进程。
线程是CPU调度和分派的基本单位。进程是操作系统的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