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系统移植和开发平台的搭建

本文详细介绍了基于ARM和Linux的指纹识别系统移植过程,包括烧写bootloader、裁剪Linux内核、生成根文件系统、搭建串口连接及移植内核和根文件系统等关键步骤。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最近在做基于arm和linux的指纹识别系统,把一开始的linux的系统移植方法写下来和大家一起交流讨论:)

开发环境:虚拟机redhat5(tftp等环境配置已配置好)、友善之臂arm9开发板S3C2451、PC、烧写工具MiniTools

1.烧写bootloader

(1)arm板与PC机搭建连接,成功后MiniTools界面在左下角出现字样。

(2)将ubooot烧入开发板NandFlash

(Superboot是友善之臂自己开发的一个Uboot)

2.对linux-3.6内核进行裁剪

#make distclean

#make menuconfig

#make uImage

编译后生成新的uImage内核,注意配置前要make distclean一下,从而保证生成的.o文件在.c文件后

3.生成根文件系统

/tftpboot/rootfs

4.arm板与redhat搭建串口连接

(1)在虚拟机中查看虚拟机IP

#ifconfig查看虚拟机网络端口信息

#ifconfig eth0 192.168.1.114 设置我的虚拟机ip为192.168.1.114

因为虚拟机每次重启或者被挂起IP可能会改变,所以设置静态IP会方便些,方法如下:

#vim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onfg-eth0

在文本中修改BOOTPROTO=static

(2)在串口中设置板子IP

#setenv ipaddr 192.168.1.20 设置板子ip和虚拟机ip在同一网段

#printenv 查看板子信息

#saveenv 保存设置

(3)板子ping虚拟机

注意如果ping不通虚拟机,需要断开无线,保证以太网正常使用。虚拟机不能反过来Ping板子(即板子只能主动去ping)

5.移植内核和根文件系统

(1)在虚拟机中设置根文件系统的路径

#vim /etc/exports

在文本中i编辑 

    /tftpboot/roofts                   *(rw,insecure,no_root_squash,no_subtree_check)

之前存放的根文件路径           任意IP

(2)在虚拟机中重启NFS

#/etc/init.d/nfs   restart

(3)在串口中设置内核启动参数

#set bootcmd tftp '0x30000000 192.168.1.114:uImage;bootm'

若之前set serverip 192.168.1.114则可以简写为

#set bootcmd tftp '0x30000000 uImage;bootm'

(4)设置内核传递参数,用内核去挂载文件系统

#setenv  bootargs  'root=/dev/nfs  nfsroot=虚拟机ip:/tftpboot/rootfs ip=板子ip:虚拟机Ip:网卡ip:子网掩码::eth0:off  console=ttySAC0,115200 init=/linuxrc lcd=P43'

(5)重启板子就自动加载内核,挂上文件系统啦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