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阿里文娱高级无线开发专家 梓烁
5G的关键技术
5G的核心技术点挺多,包含了很多技术集。5G定义了三大应用场景:
eMBB:增强移动宽带,顾名思义是针对的是大流量移动宽带业务;
URLLC:超高可靠超低时延通信(3G响应为500ms,4G为50ms,5G要求1ms),这些在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方面会有所使用;
mMTC:大连接物联网,针对大规模物联网业务。
1、 eMBB
4G已经那么快了,那么5G里面是怎么样继续提升容量的呢?
容量=带宽x频谱效率x小区数量
根据这个公式,要提升容量无非三种办法:增加带宽、提高频谱效率和增加小区数量。增加小区数量意味着建设更多基站,成本太高。增加带宽就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投入,但频谱资源本身就是有限且稀缺的。
因此提升频谱效率成为一种有效的提升容量的方向,采用校验纠错、编码方式等办法接近香农极限速率。相对于4G的Tubor码,5G的信道编码更加高效;另外4G时代的OFDM技术要求频谱正交,而在5G中使用了NOMA(non-orthogonal multiple-access)技术,频谱不再要求正交,利用率进一步提升。除调制技术外,在天线技术上也有了新的进展,通过Massive MIMO可实现容量的大幅提升。
2、 uRLLC
uRLLC的全称是超可靠、低时延通信,所以不仅仅只是低时延还需要高可靠。具备时延低且可靠后,一些工业自动化控制、远程医疗、自动驾驶等技术就可以逐渐构建起来了,这方面带来的变革可能是天翻地覆的。
在5G NR(New Radio,5G空口标准)中子载波间隔不再像LTE的子载波间隔固定为15Khz,而是可变的,可以支持5种配置,15kHz、30kHz、60kHz、120kHz、240kH。
子载波间隔越大则时隙越短(最小的子载波间隔15KHz对应的时隙长1ms、最大的子载波间隔240KHz对应时隙长0.0625ms),对于uRLLC场景,要求传输时延低,此时网络可以通过配置比较大的子载波间隔来满足时延要求。
5G支持更细粒度的网络切片,将网络切出多张虚拟网络,从而支持更多不同需求的业务。网络切片从无线接入网到承载网再到核心网,都是逻辑上隔离。网络切片做到了端到端的按需定制并保证隔离性,其中NFV和SDN等是这里面的关键技术
3、 mMTC
mMTC的KPI的连接密度是1,000,000/km2,电池寿命是在MCL(最大耦合损耗)为1

本文介绍了5G的三大核心技术——eMBB、uRLLC和mMTC,以及如何理性看待5G速率提升。5G通过新技术提高了频谱效率和容量,支持超低时延和大规模物联网连接。此外,文章探讨了5G在VR/AR、网络切片、移动边缘计算、物联网、D2D通信和CDN等方面的应用,并总结了5G对未来产业互联网的影响。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83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