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件学习系列——设计之中——3EMC 电磁兼容性再学习

本文深入探讨了EMC(电磁兼容性)设计的基本概念,包括设备的电磁发射、电磁敏感性和干扰环境。详细介绍了EMC设计的目标,以及实现这些目标的具体策略,如滤波、接地、屏蔽与隔离等。同时,文章提供了关于PCB布局、叠层设计和信号完整性的重要指导。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EMC :设备不会受到同一电磁环境中其它设备的电磁发射造成的性能降级;

                也不会因为产生电磁发射而导致环境中的其它设备的性能降级。 

 

EMI:设备在正常工作中对环境所产生的电磁干扰——产生电磁干扰

RE:辐射发射  通过空间传播的、有用的或不希望有的电磁辐射

CE:传导发射  沿电源或信号线传输的电磁辐射

EMS(Electro Magnetic Susceptibility):设备在电磁干扰环境中的敏感程度——电磁敏感性

RS:辐射敏感度: 对设备新年降低的辐射骚扰场

CS: 传导敏感度: 以传导方式引入的骚扰信号电流或电压的度量

 

EMC设计的目的:实现自身功能                               使内部设备的信号互相不干扰       

设备自身对外的电干扰强度低于设定极限值;            对外部干扰具有一定的抵抗能力。

EMC分析与SI PI 的异同 :

20H    70%

1、PCB的布局 

2、PCB叠层设计

3、滤波:

常用的滤波措施——去耦电容、三端电容、磁珠、电源滤波、接口滤波。

滤波电路布局布线注意:     滤波电路中滤波器件的位置很重要。

1、滤波电路的地应该是低阻抗的地,不同功能电路之间不能存在共地阻抗;

2、滤波电路的输入/输出不能交叉走线,应尽量加以隔离;

3、滤波电路的走线路径应尽可能短、简洁;

4、接口滤波电路应尽可能靠近接口的接插件的位置。

 

4、地的分割和连接;

5、屏蔽与隔离;

6、走线与回流;

对于高速信号而言,因平面分割而导致的跨分割平面走线是很危险的。  应当避免高速信号的跨分割走线,以免对信号回流路径过长,造成的 回路面积增加    如果避免不了,因考虑在跨平面的开槽之间使用0欧姆电阻或细走线进行桥接,确保回流信号与走线信号对称。   

 

信号换层后,对应的参考平面也变化了,为了使信号有良好的返回路径,减少信号发反射,从而减小辐射。

在信号换层的位置   要合理添加回流过孔   或在 两个不同参考平面之间添加合适的缝隙补偿电容。

一般添加的回流过孔或缝隙补偿电容与过孔的间距应控制在50mil即1mm以内。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