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想象一下:每天早上你还在喝咖啡时,一个 AI 助理已经帮你读完了所有邮件、下载附件、提取关键事项、更新到待办系统、并草拟好了周会报告。
听起来像梦?其实,只要你掌握了“大模型 Agent 的正确打开方式”,这个“数字员工”并不遥远。
本篇文章将手把手带你构建一个具备真实办公能力的 AI Agent,重点围绕 “自动处理邮件 + 提取文档内容 + 生成报告总结” 三个办公高频场景,讲解设计思路、工具组合和实际代码实现方式。
🧠 为什么我们需要基于 Agent 的数字员工?
过去我们习惯写自动化脚本来处理办公流程,比如用 Python 扫描邮箱、调用 Word 转换 API、拼接日报模板,但这些脚本天然存在两个问题:
-
只能处理固定格式、固定逻辑的任务;
-
一旦异常(如标题不规则、附件缺失、上下文变化)就会失败。
而现在有了 GPT 等大语言模型,我们可以通过 Agent 架构,把“结构化逻辑 + 非结构化语义理解”整合起来,从而打造出真正具备泛化能力的数字员工。
📦 目标:构建一个具备三大能力的 AI Agent
本次项目要实现的 Agent,具备如下核心能力:
-
自动登录邮箱并读取新邮件
-
提取正文中的关键信息(如日期、事项、联系人)
-
识别并解析 Word/PDF 附件内容
-
根据邮件内容自动生成会议纪要 / 周报草稿
-
(可选)通过飞书 / 钉钉接口同步提醒与报告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企业版的“GPT Copilot”,它不光能看懂内容,还能动手干活。
🏗️ 技术选型与模块拆分
大致系统架构如下:
graph TD
A[IMAP 邮箱读取] --> B[邮件解析模块]
B --> C[文档识别模块(Word, PDF)]
C --> D[LLM Agent 处理器(GPT-4/DeepSeek)]
D --> E[总结生成 + 关键点提取]
E --> F[发送到日报系统 / 通知机器人]
工具选型建议:
功能 | 工具建议 |
---|---|
邮件读取 | imaplib + email (标准库)或 imap-tools |
附件解析 | python-docx , pdfplumber , PyMuPDF |
LLM Agent | LangChain , CrewAI , 或自定义任务调度器 |
大模型 | OpenAI GPT-4 / DeepSeek-V2 / 阿里通义千问等 |
通知推送 | 飞书开放平台(WebHook)/ 钉钉机器人 |
本地调试工具 | FastAPI + uvicorn |
🧪 样例模块 1:读取并提取邮件正文
from imap_tools import MailBox
import email
def fetch_recent_emails(username, password, server='imap.163.com'):
with MailBox(server).login(username, password, 'INBOX') as mailbox:
messages = mailbox.fetch(limit=10, reverse=True)
result = []
for msg in messages:
result.append({
"from": msg.from_,
"subject": msg.subject,
"date": msg.date,
"text": msg.text,
"attachments": msg.attachments
})
return result
你可以将正文与附件统一抽象成 Agent 输入的上下文:
email_input = {
"subject": subject,
"body": msg.text,
"attachment_text": extract_from_pdf(msg.attachments[0].payload)
}
🔍 样例模块 2:Agent Prompt + 总结提取
你可以设计一个具备记忆与结构化输出的 Prompt,如:
你是一个办公文档处理助理,任务如下:
1. 阅读用户提供的邮件正文与附件内容;
2. 识别其中的任务安排、会议信息、关键联系对象;
3. 生成结构化摘要(含事项列表、截止时间、联系人);
4. 给出一段简洁的周会汇报草稿。
输出格式:
- 事项摘要:
- [任务] ...
- [联系人] ...
- [截止时间] ...
- 汇报草稿:
“本周完成了…… 下周将推进……”
你可以用 langchain
或 transformers
包来接入大模型 API(如 OpenAI、阿里通义、智谱等),执行这一处理。
📄 样例模块 3:附件文档提取器(Word / PDF)
from docx import Document
from pdfplumber import open as open_pdf
def extract_from_docx(file_path):
doc = Document(file_path)
return "\n".join(p.text for p in doc.paragraphs)
def extract_from_pdf(file_path):
with open_pdf(file_path) as pdf:
text = "\n".join(page.extract_text() for page in pdf.pages)
return text
解析完后传给 Agent 一起处理即可,真正做到“跨模态融合”。
🤖 Bonus:用 CrewAI 创建任务型多 Agent 流程(可选)
如果你的业务流程分为多个阶段,比如:
-
读取任务
-
审核事项
-
生成草稿
-
提交汇报
可以尝试用 CrewAI 定义一组具有不同职责的 Agent,每个 Agent 执行不同角色,例如:
from crewai import Agent, Task, Crew
reader = Agent(name="邮件读取员", role="提取邮件与附件内容")
summarizer = Agent(name="总结员", role="归纳事项并草拟报告")
task1 = Task(description="分析邮件内容,提取会议与任务", agent=reader)
task2 = Task(description="生成结构化摘要和汇报", agent=summarizer, depends_on=[task1])
crew = Crew(tasks=[task1, task2])
crew.kickoff()
是不是更像一个自动化团队了?
✅ 项目总结与推荐实践
-
LLM Agent 适合处理非结构化办公数据(邮件正文、附件、周报等)
-
不要让大模型做上传/下载操作,它更适合做“中间分析大脑”
-
Prompt 是最重要的工程接口,需反复调试与收敛
-
文件解析 + 上下文整合是成功关键,要解决输入碎片化问题
-
推荐分阶段测试每个模块,再整体拼接
🧭 最后的建议:先做 80 分的小工具,再逐步打磨成 100 分的智能体
你不必一开始就做成一个无所不能的 AI 秘书。哪怕只是自动提取今天的邮件附件并草拟一份日报,只要它真的帮你节省了时间、提升了准确率,它就是一位合格的“数字员工”。
随着大模型调用成本下降、平台支持日益丰富,我们将进入“每人都有一个 AI 助理”的时代,而你,就是这个时代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