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周期的区别
时钟周期︰
时钟周期也称为振荡周期,定义为时钟脉冲的倒数(可以这样来理解,时钟周期就是单片机外接晶振的倒数,例如12M的晶振,它的时间周期就是1/12 us),是计算机中最基本的、最小的时间单位。
在一个时钟周期内,CPU仅完成一个最基本的动作。对于某种单片机,若采用了1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1us;若采用4MHZ的时钟频率,则时钟周期为250us。由于时钟脉冲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脉冲,它控制着计算机的工作节奏(使计算机的每一步都统一到它的步调上来)。显然,对同一种机型的计算机,时钟频率越高,计算机的工作速度就越快。
8051单片机把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
机器周期︰
在计算机中,为了便于管理,常把一条指令的执行过程划分为若干个阶段,每一阶段完成一项工作。例如,取指令、存储器读、存储器写等,这每一项工作称为一个基本操作。完成一个基本操作所需要的时间称为机器周期。一般情况下,一个机器周期由若干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
8051系列单片机的一个机器周期同6个S周期(状态周期)组成。前面已说过一个时钟周期定义为一个节拍(用P表示),二个节拍定义为一个状态周期(用S表示),8051单片机的机器周期由6个状态周期组成,也就是说一个机器周期=6个状态周期=12个时钟周期。具体计算为︰时钟周期×cycles。
如果单片机是12周期的话,那么机器周期就是12×T。假设晶振频率为24M,单片机为12周期(12T)的话,那么机器周期就是12*(1/24M)秒。52系列单片机一个机器周期等于12个时钟周期(12T)。设晶振频率为12MHz时,频率要12分频。12M经过分频变为1M,由T=1/f =12*(1/12M),即一个机器周期变为1us
指令周期:
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一般由若干个机器周期组成。
指令不同,所需的机器周期也不同。
包含一个机器周期的指令成为单周期指令,比如CLR,MOV等等。
包含两个机器周期的指令称为双周期指令。另外还有4周期指令,比如乘法和除法指令。
对于一些简单的的单字节指令,在取指令周期中,指令取出到指令寄存器后,立即译码执行,不再需要其它的机器周期。
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指令,例如转移指令、乘法指令,则需要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机器周期。
总线周期:由于存贮器和I/O端口是挂接在总线上的,CPU对存贮器和I/O接口的访问,是通过总线实现的。通常把CPU通过总线对微处理器外部(存贮器或 I/O接口)进行一次访问所需时间称为一个总线周期。
时钟周期是最小单位
机器周期需要1个或多个时钟周期,指的是完成一个基本操作的时间
指令周期需要1个或多个机器周期,CPU的关键指标,指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一般以机器周期为单位,分单指令执行周期、双指令执行周期等。
系统时钟
主时钟(即时钟周期)分频后才得到的是系统时钟(SYSclk)(默认是不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