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本文探讨了通过共享区活动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方法。共享区活动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交往机会,尤其在角色区活动中幼儿的交往频次最高。文章分析了交往行为、方式、类型及结果,并提出了改进措施。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调查研究
【摘要】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属于幼儿园教育的主要教学目标之一。共享区活动经过各种类型的区域和游戏,可以为幼儿之间进行交往提供更多的机会。在日常教学当中,幼儿园老师需要认识到幼儿共享区活动对完善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所以需要合理利用共享区活动,加强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幼儿园共享区活动属于幼儿园进行教学的方式之一,可以为幼儿进行自主探索提供有效的平台,尤其是可以促进幼儿的交往能力的发展。所以本文进行观察四所幼儿园当中共享区活动中的交往情况,使人们可以了解幼儿在共享区活动中交往的影响因素,然后制定最优的教育方法,使共享区活动可以顺利开展,最终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共享区活动;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措施
幼儿的交往能力是幼儿适应社会生活的重要技能,对幼儿的未来发展有着巨大的作用。但是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需要经过后天性培养,因此在幼儿教育当中,需要采取有效的培养渠道。其中共享区活动属于培养幼儿交往能力必不可少的重要渠道。所以在日常教学当中,幼儿园老师需要抓住共享区活动这一途径,重点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使幼儿交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另外老师在在共享区活动当中也需要及时应用游戏活动,融入各种与人交往的知识和经验,使幼儿可以顺利和同伴进行交往,顺利成才。

一、概念界定
(一)共享区
现在社会区域业态已经逐渐形成共享区域概念,其不仅是地域上的共享,还是有时间材料等方面的共享。在幼儿园,其共享区主要指的是幼儿园的某一个班和某一个班的孩子以及整个幼儿园的孩子设置的活动区域[1]。例如小班的学生和大班的学生之间进行共享游戏的区域,在共享区域当中孩子可以有更多的游戏和玩具,使孩子之间的交往区域的共享,教师可以安排不同班级的学生在共享区域开展活动。接着进行观察儿童在活动当中的交往行为,及时进行调整共享区活动。采用共享区的主要意义在于可以有效避免单一的空间共享的不足,可以有效提高空间的利用率,而且也使规划和经验得到合理共享,有助于扩大儿童的活动范围,使孩子活动的材料得到有效丰富。
(二)共享区活动
共享区活动主要指的是幼儿园可以共同享受和应用的活动区活动或区角活动。其通常是依据儿童的喜好和需求,再联系幼儿园教育的目标,将目前使用的活动区域分成角色区、建构区、大型器械区等,并且在其中投放一些符合儿童要求的活动材料,制定相关的活动规则,提供给幼儿自由选择区域的机会,使其在活动当中和其他儿童进行交往,逐渐形成与人交往和能力[2]。共享区活动属于幼儿园教学活动当中的有效形式,也可以有效弥补集体教学的不足,因此共享区活动在幼儿园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幼儿交往能力
交往能力主要是指幼儿在与自己年级相近的同伴进行交往过程中学会如何处理和回应同伴关系能力的总和。其具有动态性的,在交往的动态过程中,幼儿经过不断形成的交往能力来获得对应的同伴关系[3]。在交往的时候,幼儿良好的交往行为可以有效提高交往的成功率,另外成功的交往也可以有效加强幼儿良好的交往行为,并且将其应用于幼儿的内部行为模式当中,使其形成较为稳定的能力,对幼儿树立良好的交往行为,获得更多的同伴具有重要的作用[4]。
二、基于共享区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调查设计
本研究经过合理把握幼儿园共享区活动中交往现状,进行分析幼儿园共享区活动中交往的相关因素,提出有效的建议,为指导幼儿园共享区活动提供有效的借鉴。
(一)研究对象
本次研究从某市的省级示范幼儿园中当中选择四所幼儿园开展调查,调查的时间为两个月,重点进行分析共享区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情况。
(二)研究内容
本研究在收集相关理论和进行实地调查之后,将研究内容确定为以下几点:第一,经过进行观察幼儿园班级共享区活动,探究3至5岁幼儿交往的交往方法、交往过程、交往结果的情况。第二,在深入探析幼儿园共享区活动中3至5岁幼儿交往的情况之后,进行分析影响幼儿共享区活动中交往的因素。第三,根据共享区域交往中交往的情况提出相关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
观察法。经过共享区活动中交往进行观察,了解共享区活动中交往的基本情况。在观察期间,主要进行观察幼儿的行为,使其可以真实展示幼儿在共享区活动中的交往情况。然后根据观察表的填写情况,了解幼儿园共享区活动当中的情况和影响因素,确定最终的解决措施。
(四)研究结果
本文经过进行调查幼儿园共享区活动中的角色区、建构区、大型器械区,了解共享区活动当中交往的情况,然后经过进行整理有关的资料,清楚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幼儿交往基本状况。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把握:
1、交往频次总体分布情况
本文在角色区、建构区、大型器械区三个不同的共享区活动中,一共收集到33名幼儿(男生15名、女生18名)的298次交往事件。这33名幼儿在不同活动区的分布情况具体如下。从表中可以看到,在三个共享区活动当中,发生交往次数最多的区域属于角色区,其比例为57.72%,建构区的其比例为26.17%、大型器械区的比例为26.17%,其所占的份额比较小。共享区活动当中发生交往的比例可以看出,角色区属于幼儿交往最批发的区域。
表2.1交往频次总体分布
共享区域 角色区 建构区 大型器械区 总计
交往频次 172 78 48 298
百分比 57.72 26.17 16.11 100
2、交往行为频次分布情况
从表2.2当中可以看到共享区活动中交往的幼儿在友好行为中角色区的合作行为的情况比较多,而主动示好行为的情况比较少。幼儿的不友好行为中告状行为次数比较多,打人行为的次数比较少;在建构区当中幼儿友好行为中合作行为的次数很高,主动示好行为的次数很少。幼儿的不友好行为当中告状行为的次数比较高,推、打人、破坏他人物品行为出现的几率不高;在大型器械区中幼儿友好行为中合作行为出现的几率比较高,助人和主动示好行为出现的几率比较低。幼儿的不友好行为中告状行为的次数比较多,抓、推、打人、破坏他人物品行为的次数比较少。具体情况见表2.2。
表2.2交往行为频次分布
角色区 建构区 大型器械区 总计
交往行为 友好行为 合作 18 9 5 32
协商 17 5 4 16
轮流 12 4 2 18
分享 13 5 3 21
谦让 5 4 2 11
助人 11 4 3 16
关心 11 4 2 17
道歉 5 3 1 10
安慰 6 5 2 14
同情 5 4 3 12
遵守规则 13 6 2 21
主动示好 4 1 1 6
不友好行
为 炫耀 7 4 2 15
告状 24 6 5 35
嘲笑 7 4 2 13
挑剔 3 2 2 7
独其比例为 8 3 3 12
抓人 3 2 1 6
推人 3 1 1 5
打人 2 1 1 4
破坏物品 5 1 1 7
总计 172 78 48 298
3、交往方式频次分布情况
不同交往方式在不同交往区域当中出现的频率分布也有明显的差异,在表2.3当中,有一些交往方式在部分区域当中出现的频率显著低于其他区,比如动作在大型器械区当中幼儿的交往次数为17次,而在角色区中的交往次数为57次,明显超过大型器械区。另外在语言在大型器械区当中出现的频率为5次,比例在14.71%左右。经过进行总结各个区域幼儿交往情况,可以看到在角色区中,幼儿语言和动作两者兼有的行为出现的几率比较高,建构区当中采用动作的方式进行交往的几率比较高,大型器械区当中采用语言进行交往的几率比较低。具体情况见表2.3。
表2.3交往方式频次分布
交往区域 角色区 建构区 大型器械区 合计
语言 14 15 5 34
动作 26 44 132 98
两者兼有 132 19 15 166
总计 172 78 48 298
4、交往类型频次分布情况
从表2.4当中可以看到,角色区中幼儿交往发生的次数为172次,其中男生和同伴进行交往的频率为66次,女生的频率为51次,而男女生共同交往的次数是55次,在构建区域内男生交往的次数是41次,女生的次数是22次,男女共同交往次数是15次,而在大型器械区当中男生交往频率是20次,女生频率是16次,男女交往的频率是12次。从中可以看到男生、女生在角色区交往的频率最高。具体情况见表2.4。
表2.4交往类型频次分布
交往区域 角色区 建构区 大型器械区 合计
男 66 41 20 127
女 51 22 16 89
男女 55 15 12 82
总计 172 78 48 298
5、交往结果频次分布情况
从表2.5当中可以看到,幼儿在角色区中交往的次数最多,但是在角色区当中交往结果为接受的次数最多,而且幼儿之间的交往较少受到老师干预;在建构区中进行交往结果为拒绝的次数比较高,而且幼儿之间的交往较少受到老师干预;在大型器械区中交往结果为接受的次数最多,而且幼儿之间的交往较少受到老师干预。从中可以了解到,幼儿虽然在角色区中交往有着非常高的次数,但是在大型器械区最容易成功进行交往。
表2.5交往结果频次分布
交往区域 角色区 建构区 大型器械区 合计
接受 123 33 29 185
拒绝 35 37 10 82
忽略 9 5 7 20
教师干预 5 3 2 11
总计 172 78 48 298
三、共享区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
(一)存在问题
1、从交往区域看,交往频次不均
从三个区域的交往情况来看,角色区属于最容易使幼儿交往的区域,而且友好行为和不友好行为在角色区中出现的几率也最高,明显大于其他两个区域。可以看到角色区域的环境对幼儿的吸引力比较高,但是在构建区当中交往合作行为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在大型器械区当中合作和协商行为出现的频率也比较高。
二、从交往行为看,不友好行为发生几率高
幼儿正处于成长的重要时期,对同伴的需要越来越高,因此其对社交渴望也比较高,逐渐进行进行在意同伴及老师的看法,所以在共享区活动当中幼儿交往的友好行为明显超过不友好行为。但是也存在告状、炫耀、嘲笑等行为,需要及时进行纠正。
三、从交往方式看,积极回应不高
语言属于幼儿的交往行为重要工具,在进行交往的时候,幼儿常常使用语言和动作兼有的交往方式。这是因为幼儿的年龄比较小,其在语言表达上还有所不足,因此在共享区活动中,许多幼儿比较倾向于自行游戏,而对同伴交往的积极回应频率不多。
四、从交往类型看,异性交往较少
经过调查发现,幼儿在和同伴的交往当中,女生的不友好行为出现的几率要超过男生。男生比女生更愿意与其他幼儿进行动作行为交往。女生和男生均存在不友好行为,但是相对来说,女生提出的交往更容易得到同伴的接受。
五、从交往结果看,教师介入较少
进行分析交往结果,可以看到在友好行为当中被接受的几率比较高,在不友好行为中被拒绝的几率比较高。而且幼儿对同伴的交往行为提出接受的情况比较多,较少进行拒绝。另外老师介入在幼儿之间交往的结果的情况比较少,有助于幼儿建立良好的关系。
(二)共享区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中问题的原因分析
1、偏向于同性交往大于异性交往
同性之间的交往超过异性间的交往在的幼儿中是非常常见的,这是由于幼儿逐渐形成对性别的认识,而且在性格、喜好上也较大的差别。比如男孩认为女孩喜欢玩娃娃等游戏;女孩认为男孩喜好玩汽车等游戏,因此在选择游戏的时候,比较倾向于和自己同性一起玩。
2、幼儿之间交往策略比较单一
经过观察可以看到,幼儿之间的消极交往行为常常是因为邀请玩游戏被拒绝、对物品的争抢而引起的。这是由于幼儿正处于比较重视物体所有权的时期,其对同伴请求多会进行拒绝。而且在物品上也较少进行分享,如果遭受物品抢夺,会出现身体、语言攻击等行为,这种情况在女生身上最明显。
3、教师的指导不完善
经过幼儿园的情况进行观察,幼儿教师在正确引导幼儿活动上还存在不足。虽然许多幼儿园老师可以按照幼儿的爱好和教育目标进行建设共享区,而且也及时更新共享区活动材料,但是在共享区活动当中,老师对幼儿的指导通常以口头语言为主,比较少有肢体语言的指导,容易使幼儿不理解老师的指导行为。
三、共享区活动中幼儿交往能力培养的措施
(一)幼儿机构方面
1、提供给老师组织共享区活动的自主性
依据共享区活动的需要,需要提供给老师给更多组织共享区活动的自主性,才能使共享区活动得以顺利进行[5]。因此在日常教学工作当中,幼儿老师需要必须严格遵守教育目标,积极进行完善共享区活动。但是过于严格的制度却会影响到教育的开展,导致老师在共享区活动当中发挥作用效果不佳。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园领导阶层需要依据共享区活动的需要,让老师可以有更多在自主性,不断进行完善共享区活动,使幼儿可以在共享区活动学会如何与他人相处。
2、允许教师确定具有实际性的弹性教学计划
幼儿教师在组织共享区活动的时候,需要按照《纲要》确定有效的教育目标,
幼儿园领导可以允许幼儿老师按照共享区活动的实际需求,确定具有实际性的弹性教学计划[6]。经过计划的开展,可以及时了解到有效的教育机会,及时进行处理幼儿交往出现的事件[7]。同时也可以有效扩大幼儿在共享区活动当中的空间和时间,提高互相进行交往的次数,使幼儿的交往能力逐渐提高。例如可以适当增加男生、女生均可以一同完成的游戏,使双方可以增加进行交往的机会,从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提高
(二)教师指导方面
1、根据幼儿的需求和兴趣进行有效引导
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当中保护着许多有效的教育机会,所以,老师需要在幼儿在共享区活动交往中,仔细进行了解幼儿之间交往的情况,掌握幼儿交往能力的实际水平,在完成共享区活动结束之后,及时寻找机会和也幼儿进行讨论在活动中交往当中出现问题,然后老师经过进行引导,使幼儿可以及时解决交往中出现的问题[8]。例如:女生和男生对活动区域的偏好具有一定的差异,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女生和男生在某一个区域进行互动交往。在角色区域的娃娃家,老师可以引导男生进行扮演快递员或者修理师傅到娃娃家里进行服务,使男生和女生可以一同游戏,使双方可以有进行学习交流的空间。
2、合理优化教师的指导介入方式
在共享区活动当中老师和幼儿的地位均是平等的,幼儿具有自由活动的空间,但是并不能说明老师可以任由幼儿进行玩乐,还需要进行适当指导[9]。尤其是在出现幼儿不友好行为的时候,老师需要适当进行介入指导[10]。如老师可以经过自身的举动,进行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交往,从而使幼儿之间可以降低不友好行为的发生率。另外如果出现严重的打人等行为时,老师需要树立自己的权威,及时进行制止,保护幼儿的安全,然后加强对幼儿的教育,使幼儿可以认清对错,树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五、总结
幼儿时期属于人的交往能力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在幼儿园教育当中,可以适当采用共享区活动,使幼儿可以在和同伴的交流和帮助当中,健康成长。在实际教育当中,老师在教师在开展共享区活动的时候,需要合理选择活动内容,并且经过有效的引导,使幼儿可以在游戏当中,顺利与他人进行分享,共同进步,形成良好的交往能力。另外也需要利用共享区活动,促进幼儿园教育的全面性的提高,使幼儿可以形成正确的与人交往习惯,养成健康的人格,打好人生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苏军.共享自主愉悦——小议幼儿园公共游戏区域的创设与指导[J].好家长,2016,(50):78-79.
[2]李军彩.在共享角色游戏中促幼儿有效交往的策略与方法[J].教育,2016,(7):00002-00002.
[3]廖晓萍.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认识与建构幼儿园共享区活动[J].学前教育研究,2015(04).
[4]王婧.教师在共享区活动中培养幼儿分享行为的指导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05).
[5]吴晓丹.学前儿童游戏指导[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
[6]杨兰兰.自主性游戏中材料投放的观察分析研究[D].浙江:杭州师范大学,2016.
[7]冯雅晶.大班角色游戏区的材料与操作[N].文学教育,2016.05.
[8]蔡秀环.幼儿角色游戏中的以物代物行为探讨[J].教育,2016(5):07.
[9]齐建平.小班幼儿角色游戏特点及教育策略研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6,4.
[10]陈赛.儿童、玩耍与想象力——如何猛救被过度安排、过度编程的童年?[N].北京:三联生活周刊,2015,6:38.
附录一
活动中幼儿同伴互动观察记录表

【基于QT的调色板】是一个使用Qt框架开发的色彩选择工具,类似于Windows操作系统中常见的颜色选取器。Qt是一个跨平台的应用程序开发框架,广泛应用于桌面、移动和嵌入式设备,支持C++和QML语言。这个调色板功能提供了横竖两种渐变模式,用户可以方便地选取所需的颜色值。 在Qt中,调色板(QPalette)是一个关键的类,用于管理应用程序的视觉样式。QPalette包含了一系列的颜色角色,如背景色、前景色、文本色、高亮色等,这些颜色可以根据用户的系统设置或应用程序的需求进行定制。通过自定义QPalette,开发者可以创建具有独特视觉风格的应用程序。 该调色板功能可能使用了QColorDialog,这是一个标准的Qt对话框,允许用户选择颜色。QColorDialog提供了一种简单的方式来获取用户的颜色选择,通常包括一个调色板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滑动或点击来选择RGB、HSV或其他色彩模型中的颜色。 横渐变取色可能通过QGradient实现,QGradient允许开发者创建线性或径向的色彩渐变。线性渐变(QLinearGradient)沿直线从一个点到另一个点过渡颜色,而径向渐变(QRadialGradient)则以圆心为中心向外扩散颜色。在调色板中,用户可能可以通过滑动条或鼠标拖动来改变渐变的位置,从而选取不同位置的颜色。 竖渐变取色则可能是通过调整QGradient的方向来实现的,将原本水平的渐变方向改为垂直。这种设计可以提供另一种方式来探索颜色空间,使得选取颜色更为直观和便捷。 在【colorpanelhsb】这个文件名中,我们可以推测这是与HSB(色相、饱和度、亮度)色彩模型相关的代码或资源。HSB模型是另一种常见且直观的颜色表示方式,与RGB或CMYK模型不同,它以人的感知为基础,更容易理解。在这个调色板中,用户可能可以通过调整H、S、B三个参数来选取所需的颜色。 基于QT的调色板是一个利用Qt框架和其提供的色彩管理工具,如QPalette、QColorDialog、QGradient等,构建的交互式颜色选择组件。它不仅提供了横竖渐变的色彩选取方式,还可能支持HSB色彩模型,使得用户在开发图形用户界面时能更加灵活和精准地控制色彩。
标题基于Spring Boot的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系统研究AI更换标题第1章引言阐述基于Spring Boot开发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的研究背景、意义、现状及本文方法与创新点。1.1研究背景与意义介绍二手物品交易的市场需求和Spring Boot技术的适用性。1.2国内外研究现状概述当前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的发展现状和趋势。1.3论文方法与创新点说明本文采用的研究方法和在系统设计中的创新之处。第2章相关理论与技术介绍开发二手物品交易网站所涉及的相关理论和关键技术。2.1Spring Boot框架解释Spring Boot的核心概念和主要特性。2.2数据库技术讨论适用的数据库技术及其在系统中的角色。2.3前端技术阐述与后端配合的前端技术及其在系统中的应用。第3章系统需求分析详细分析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系统的功能需求和性能需求。3.1功能需求列举系统应实现的主要功能模块。3.2性能需求明确系统应满足的性能指标和安全性要求。第4章系统设计与实现具体描述基于Spring Boot的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系统的设计和实现过程。4.1系统架构设计给出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和各模块间的交互方式。4.2数据库设计详细阐述数据库的结构设计和数据操作流程。4.3界面设计与实现介绍系统的界面设计和用户交互的实现细节。第5章系统测试与优化说明对系统进行测试的方法和性能优化的措施。5.1测试方法与步骤测试环境的搭建、测试数据的准备及测试流程。5.2测试结果分析对测试结果进行详细分析,验证系统是否满足需求。5.3性能优化措施提出针对系统性能瓶颈的优化建议和实施方案。第6章结论与展望总结研究成果,并展望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和改进空间。6.1研究结论概括本文基于Spring Boot开发二手物品交易网站的主要发现和成果。6.2展望与改进讨论未来可能的系统改进方向和新的功能拓展。
1. 用户与权限管理模块 角色管理: 学生:查看个人住宿信息、提交报修申请、查看卫生检查结果、请假外出登记 宿管人员:分配宿舍床位、处理报修申请、记录卫生检查结果、登记晚归情况 管理员:维护楼栋与房间信息、管理用户账号、统计住宿数据、发布宿舍通知 用户操作: 登录认证:对接学校统一身份认证(模拟实现,用学号 / 工号作为账号),支持密码重置 信息管理:学生完善个人信息(院系、专业、联系电话),管理员维护所有用户信息 权限控制:不同角色仅可见对应功能(如学生无法修改床位分配信息) 2. 宿舍信息管理模块 楼栋与房间管理: 楼栋信息:名称(如 "1 号宿舍楼")、层数、性别限制(男 / 女 / 混合)、管理员(宿管) 房间信息:房间号(如 "101")、户型(4 人间 / 6 人间)、床位数量、已住人数、可用状态 设施信息:记录房间内设施(如空调、热水器、桌椅)的配置与完好状态 床位管理: 床位编号:为每个床位设置唯一编号(如 "101-1" 表示 101 房间 1 号床) 状态标记:标记床位为 "空闲 / 已分配 / 维修中",支持批量查询空闲床位 历史记录:保存床位的分配变更记录(如从学生 A 调换到学生 B 的时间与原因) 3. 住宿分配与调整模块 住宿分配: 新生分配:管理员导入新生名单后,宿管可按专业集中、性别匹配等规则批量分配床位 手动分配:针对转专业、复学学生,宿管手动指定空闲床位并记录分配时间 分配结果公示:学生登录后可查看自己的宿舍信息(楼栋、房间号、床位号、室友列表) 调整管理: 调宿申请:学生提交调宿原因(如室友矛盾、身体原因),选择意向宿舍(需有空位) 审批流程:宿管审核申请,通过后执行床位调换,更新双方住宿信息 换宿记录:保存调宿历史(申请人、原床位、新床位、审批人、时间) 4. 报修与安全管理模块 报修管理: 报修提交:学生选择宿舍、设施类型(如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