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人是理性与非理性的混合,认为依赖纯粹理性来洞悉全部真理的想法遭到了事实的反复碾压。但是如何理解人的非理性部分呢? 换个角度,为什么有些部分无法直接被意识觉察,从而被分析被审视被理解?首要原因自然是这么做极为危险。
潜入无意识
- 首先观察下自然界的生物,拥有自我意识的生物是极少的,镜子试验可以测试有哪些动物能觉察出自身,自我意识并非在演化之路上一开始就存在的。
- 理性思考,推理分析评估审视洞察,经过了几十亿年的基因突变和重组,才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出现,如果一个物种占据生态位的顶端,自然演化并不一定必然产生智能,恐龙这种将力量和速度发挥到极限的物种在几亿年的时间内可以说一直依靠力量碾压其他生物。
- 那么看来,自我意识和理性,才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从生物演进的角度看,理智是最近很短的几十万年间才出现的。
- 从生物学的角度,似乎可以理解为什么纯粹理性无法构成整个人格。毕竟对于生命来说,首先是要保证自己的存在,不然也不会存在生命了,在人的行为上就是食欲,以及由此衍生的对资源的贪婪。当无法实现永远的存在时,下一步的策略就是遗传物质的复制,在人的行为中表现出来就是性欲,纯粹理性以及自我审视,更像是伴随着人类族群的复杂化,在群体中,为了在更复杂的群体行为中抢夺资源和完成性欲而导致的持续的升级。
- 这就导致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事情,驱动人行动的动力,并非来自于理性思辨,在没有理性的情况下,人也是被驱动的。真正的情况更可能是,理性分析思辨后,用现实的素材点燃其他的东西,然后才获得行动的动力。套用神经科学的神经递质的说法,这种想要的感觉,是由多巴胺这种神经递质激活对应的神经元来激发。
- 在人的理性层面,对这些,能感受的是什么呢? 这些动力,从感觉上,就是想要,也就是欲望,当理性顺遂这些欲望的时候,理性的定位是达到欲望的工具,是为了实现欲望。但是理性决定不去顺着欲望的方向,不去实现欲望,会发生什么呢?
- 问题就在这个地方,人不去顺着欲望去做有很多种原因,此处不再细究,而是之后会发生什么? 首先要明确的是,当理智不去做欲望的奴隶后,并不代表欲望就此消失了,如果这么简单,那人的理智几乎就能到了可以创造生命的程度了。欲望是生命在感觉层面的呈现,比理智这种大脑前额叶皮层的部分的历史久远的多。
- 此处先避免经典精神分析尤其是弗洛伊德这个绕不开的祖师的影响,以及其他相关学者的论著的影响,否则分析的重点就会开始偏移,从对无意识的探讨,而陷入在意识层面做知识评判的讨论。
- 一般来说,对于无意识,采用的技巧是释梦和自由联想,这需要很多的练习,而且里边有很多的陷阱需要时刻警惕。
- 此处需要时刻注意,无意识中的任何东西,仅仅是一种倾向和动力,无论有没有现实经历的材料的补充,这些都会存在。但是利用现实的材料,可以将无意识中的东西给具象化到意识层面,从而可以剥夺无意识中这些东西的力量。但是这个过程必须非常小心,如果在没有意识的分析评估验证,而是将现实经历的材料,直接喂给无意识,这是在给无意识中的驱力获得一个完整的独立的生命的机会,无意识中驱动的力量开始日益增长还是其次,最重要的是,这么做会模糊人格中,对于现实感的边界,一旦无意识中的驱力获得了现实的材料,并且随顺着驱力自由发挥,那么这些驱力在感觉层面,将会获得如同真实的经历般的感受,如果持续这个过程,发展的后果必然是模糊现实中真实发生的经历,与在无意识驱动下由现实碎片构建的东西之间边界,这个后果可以说是一种十分让人沮丧的结果,人有很多种理由和借口来混淆真实的经历和自己的感受,但是这个情况可以说是一种自我引导性的毁灭。无意识中的任何东西都需要万分小心,随意搅动这口沸腾着的充斥着各种欲望驱动力的大锅简直是最危险的事情。
- 并且要极其小心脑海中的思想,人是非常擅长将思想试为己出,以至于最终和自己的思想混淆在一起。你会因为自己看着一棵树或一只动物,因为你与它们在同一个世界上,而将自己和它们混淆在一起吗?难道你生活在自己思想的世界中,就一定会成为自己的思想吗?你的思想不过就像是你身外世界的树木和动物,它们都是你的身外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