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3.1windows当中如何查看arp缓存表(静态arp和动态arp)
一、IP数据包格式
网络层的功能是选择最佳路径。
协议字段————5*32=160 160/8=20字节
| 版本(4) | 首部长度(4) | 优先级与服务类型(8) | 总长度(16) | |
| 标识符(16) | 标志(3) | 段偏移量(13) | ||
| TTL(8) | 协议号(8) | 首部校验和(16) | ||
| 源地址(32) | ||||
| 目标地址(32) | ||||
| 可选项 | ||||
| 数据 | ||||

- 版本号(4bit):指IP协议版本。并且通信双方使用的版本必须一致,目前我们使用的是IPv4,表示为0100 十进制是4,主要是让我们知道是IPV4还是IPV6。
- 首部长度(4bit):IP数据包的包头长度(不包括数据),(IP头部,最小是20,0101字节;最大是60)
- 优先级与服务类型(8):该字段用于表示数据包的优先级和服务类型。通过在数据包中划分一定的优先级,服务类型定义了如何处理数据一般没有使用
- 总长度(16):IP数据包的总长度,最长为 65 535 字节,包括包头和数据。2^16
- 标识符(16):该字段用于表示IP数据包的标识符。当IP对上层数据进行分片时,它将给所有的分片数据分配一组编号,然后将这些编号放入标识符字段中,保证分片不会被错误地重组。标识符字段用于标志一个数据包,以便接收节点可以重组被分片的数据包。
- 标志(3):和标识符一起传递,指示不可以被分片或者最后一个分片是否发出(完整),假设有1G的东西,如有标志,代表传完了,若果没有标志,就代表没有传完。
- 段偏移量(13):一个数据包需要分片,指明这个分片举例原始数据开始的位置,作用重组数据,分片以后的数据离第一个数据有多远,作用:存储。
- TTL(time to live)生命周期(8):可以防止一个数据包在网络中无限循环的转发下去,每经过一个路由器 -1,当TTL的值为0时,该数据包将被丢弃 0-255
- 扩:可以通过TTL的返回值来确定你的系统类型。win 128左右;linux 64左右
- 协议号(8):封装的上层哪个协议,ICMP:1 TCP:6 UDP:17
- 首部校验和(16):这个字段只检验数据报的首部,不包括数据部分。这是因为数据报每经过一次路由器,都要重新计算一下首部校验和(因为,一些字段如生存时间、标志、片偏移等可能发生变化),确定前面的数据是

本文详细介绍了网络层中的IP数据包格式,包括版本号、首部长度、TTL等字段,以及ICMP协议的作用,如ping命令的使用。此外,还深入探讨了ARP协议的工作原理,如何通过ARP解析IP到MAC地址,以及相关命令的使用。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267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