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计划和测试用例

本文介绍了测试用例的四个关键特性:代表性、针对性、可判定性和可重现性,并详细讲解了编写测试用例的方法,包括等价类划分法、边界值法、因果图法和场景法,旨在帮助测试人员更有效地设计和执行测试用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测试用例的4个特性

代表性:能够代表并覆盖各种合理的和不合理、合法的和不合法的、边界的和越界的以及极限的输入数据、操作等。

针对性:对程序中的可能存在的错误有针对性地测试

可判定性:测试执行结果的正确性是可判定的,每一个测试用例都应有相应的期望结果

可重现性:对同样的测试用例,系统的执行结果应当是相同的。

测试用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组成元素

用例编号,所属模块,用力标题,优先级,前置条件,输入数据,操作步骤,预期结果,实际结果,是否通过,测试人员,测试时间

编写测试用例的基本方法

等价类划分法

应用场景:多用于输入框

概念

等价类划分是指分步骤地把海量(无限)的测试用例集减得很小,但过程同样有效。

等价类 :何为等价类,某个输入域的集合,在这个集合中每个输入条件都是等效的。

一般可分为有效等价类和无效等价类

(在符合范围内的叫做有效等价类,符合范围之外的叫做无效等价类)

边界值法

例:0<=y<=100

0,100在范围之内,被称为有效等价类,也是边界值,也叫上点

-1,101不在范围内,被称为无效等价类,也是边界值,也叫离点

需要掌握边界值上点和离点的取数

边界值不是从每个等价类中挑一个作为代表,而是把每个等价类的边界都进行测试。

因果图法

概念:因果图法比较适合输条件比较多的情况,测试所有的输入条件的排列组合。所谓的原因就是输入,所谓的结果就是输出。

因果图基本图形符号

恒等:若原因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非(~):若原因出现,则结果不出现;若原因不出现,则结果出现。

或(∨):若几个原因中有一个出现,则结果出现;若几个原因都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与(∧):若几个原因都出现,结果才出现;若其中有一个原因不出现,则结果不出现。

因果图的约束符号

E(互斥):表示两个原因不会同时成立,两个中最多有一个可能成立

I(包含):表示三个原因中至少有一个必须成立

O(惟一):表示两个原因中必须有一个,且仅有一个成立

R(要求):表示两个原因,a出现时,b也必须出现,a出现时,b不可能不出现

M(屏蔽):两个结果,a为1时,b必须是0,当a为0时,b值不定

场景法

测试用例设计的思想

用例场景是通过描述流经用例的路径来确定的过程,

这个流经过程要从用例开始到结束遍历其中所有基本流备选流

基本流是从系统某个初始态开始,经一系列状态后到达终止状态的过程中最主要的一个业务流程。(从开始正确的走到最后的一个业务流程)

备选流事宜基本流为基础,在经过的每个判定节点处满足不同的触发条件面导致的其他事件流。

 

正交表法

应用场景:在一个界面中有多个控件,每个控件有多个取值,控件之间可以相互组合,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为每一种组合编写一条用例,如何使用最少最优的组合进行测试。——正交排列法

正交表查询地址:https://www.york.ac.uk/depts/maths/tables/orthogonal.htm

正交排列法:http://support.sas.com/techsup/technote/ts723_Designs.txt

 

正交表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特点是什么?

1、用最少的实验覆盖最多的操作,测试用例设计很少,效率高,但是很复杂;

2、对于基本的验证功能,以及二次集成引起的缺陷,一般都能找出来;但是更深的缺陷,更复杂的缺陷,还是无能为力的;

3、体的环境下,正交表一般都很难做的。大多数,只在系统测试的时候使用此方法。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