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慢指针常常可以用来解决链表的多个题目,现在总结如下:
判断单链表是否存在环
如果链表存在环,就好像操场的跑道是一个环形一样。此时让快慢指针都从链表头开始遍历,快指针每次向前移动两个位置,慢指针每次向前移动一个位置;如果快指针到达NULL,说明链表以NULL为结尾,没有环。如果快指针追上慢指针,则表示有环.
bool HasCircle(ListNode * pHead)
{
ListNode * pFast = pHead; // 快指针每次前进两步
ListNode * pSlow = pHead; // 慢指针每次前进一步
while(pFast->m_pNext != NULL)
{
pFast = pFast->m_pNext->m_pNext;
pSlow = pSlow->m_pNext;
if(pSlow == pFast) // 相遇,存在环
return true;
}
return false;
}
判断两个单链表是否相交,如果相交,找到他们的第一个公共节点
首先利用快慢指针判断链表是否存在环。
(1)如果都不存在环,则如果两个单向链表有公共节点,也就是两个链表从某一节点开市,他们的p_mNext都指向同一个节点,每个节点只有一个p->mNext。因此从第一个公共节点开始,之后它们所有节点都是重合的。因此,首先两个链表各遍历一次,求出两个链表的长度L1、L2,然后可以得到它们的长度差L。然后现在长的链表上遍历L个节点,之后再同步遍历,于是在遍历中,第一个相同的节点就是第一个公共的节点。此时,若两个链表长度分别为M,N,则时间复杂度为O(M+N).
(2)如果一个存在环,另外一个不存在环,则这两个链表是不可能相交的。
(3)如果利用快慢指针发现两个链表都存在环,则判断任意一个链表上快慢指针相遇的那个节点,在不在另外一个链表上,如果在,则相交,不在,则不相交。
输出链表中的倒数第K个节点(即正数第K-1个节点)
可以定义两个指针,第一个指针从链表的头指针开始遍历向前走k-1步,第二个指针保持不动;从第K步开始,第二个指针也开始从链表的头指针开始遍历。由于两个指针的距离保持在k-1,当第一个指针到达链表的尾节点时候,第二个指针正好是倒数第K个节点,代码如下:
// 查找单链表中倒数第K个结点
ListNode * RGetKthNode(ListNode * pHead, unsigned int k) // 函数名前面的R代表反向
{
if(k == 0 || pHead == NULL) // 这里k的计数是从1开始的,若k为0或链表为空返回NULL
return NULL;
ListNode * pAhead = pHead;
ListNode * pBehind = pHead;
for(int i=0;i<k-1;i++){
pAhead=pAhead->next;
if(pAhead==null) return null;//当链表长度小于k时候,返回Null
}
while(pAhead->next != NULL) // 前后两个指针一起向前走,直到前面的指针指向最后一个结点
{
pBehind = pBehind->next;
pAhead = pAhead->next;
}
return pBehind; // 后面的指针所指结点就是倒数第k个结点
}
在有序链表中寻找中位数
利用快慢指针,快指针移动速度是慢指针的2倍,当快指针到达链表尾时,慢指针到达终点。此时还需要注意奇偶关系。当快指针经过x次移动后到达表尾,说明链表中有奇数个节点,直接返回慢指针指向的数据即可。如果快指针是倒数第二个节点,说明链表个数为偶数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