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东师范大学计算机组成与实践 Lab11 单总线结构 MIPS CPU 数据通路

一、 实验目的

  1. 设计实现单总线结构 MIPS CPU 数据通路

二、 实验设备

  1. 硬件:个人电脑
  2. 软件:Logisim

三、 实验内容

  1. MIPS 指令译码器设计
  2. 实现微程序入口地址查找逻辑
  3. 实现判别测试逻辑

四、实验原理

微程序控制器组成原理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指令运行数据通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取指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P0:取指令操作结束标志位
  • xx_in:表示存入数据到对应位置
  • xx_out:表示从对应位置取出数据
  • 注意取指令最后一条命令的下址 DEC 可以不填,但是其他指令应该填 0(回到取值第一条)

lw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beq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寄存器堆的读端口虽然硬连着,但真正送上总线的是选中的一个输出

于是,为了在不同节拍中选择输出谁,就使用一个多路选择器控制信号,比如:

Rout = 1       (使能寄存器输出到总线)
Rs/Rt = 0      (使用的是 R[rs])
Rs/Rt = 1      (使用的是 R[rt])

PSW 是一个标志寄存器,存储例如 Zero(等于)、Negative(负号)、Carry(进位)等状态。
这里我们只用到了:

  • PSW.equal = (X - R[rt] == 0),即 R[rs] == R[rt]

I 型运算类指令 addi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R 型运算类指令 add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数据通路: Z → R[rd]

  • 控制信号:

    • Zout = 1(将 Z 的内容输出到总线)
    • Rin = 1(允许寄存器接收总线值)
    • RegDst = 1(选择 rd 字段作为写回目标)

这个 RegDst 是关键控制信号之一,它决定将写回目标设为:

  • rt(当 RegDst = 0,用于 I 型指令,如 addi
  • rd(当 RegDst = 1,用于 R 型指令)

SLT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时钟周期数据流控制信号(控制流)
T5R[rs] → XRout = 1,Rs/Rt = 0,Xin = 1
T6X < R[rt] → Z(ALU 比较)Rout = 1,Rs/Rt = 1,SLT = 1(或 ALUOp = slt)
T7Z → R[rd]Zout = 1,Rin = 1,RegDst = 1

指令周期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指令控制流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五、 实验步骤

1. MIPS 指令译码器设计

将 MIPS 指令字翻译成不同的指令译码信号,各译码信号代表不同的指令,通过查表可得对应的常量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FUNCT 为跳转的下一个地址,2a 为 SLT 对应的下一个地址

2. 实现微程序逻辑

使用微程序自动生成工具生成,根据对应的操作填写 excel 表格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其中

  • RegTgt 对应 Rs/Rt 功能,表示取 Rt
  • RegDst 表示操作 Rd
  • 取指令的最后一条 P0 需要置一,Beq 跳转指令 P1 置一,用于标识和跳转
  • 注意 BEQ 的跳转操作

然后将生成的十六进制微指令复制到控制储存器中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 实现微程序入口地址查找逻辑

在微程序控制的 CPU 中:

  • 每条机器指令(如 add, lw, beq)都是由 一段微程序(microprogram) 实现的;
  • 每段微程序通常存储在 控制存储器(Control Store) 中;
  • 执行某条机器指令时,要先找到该微程序的起始地址(即“微程序入口地址”),并从那里开始解释执行微指令。

所以: “微程序入口地址查找逻辑” 就是根据机器指令(如 opcode 字段)来决定微程序的起始地址。

要在完成上一步的基础上,填写各个指令起始位置的编号

填写微程序地址入口表,自动生成微程序入口查找逻辑子电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4. 实现条件判别逻辑

根据微指令字中的判别测试字段和条件反馈信息生成后续地址的多路选择信号,实现要求的对应组合逻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下址字段:列出了多个可能的“下一条微指令地址”,类似于一个 case 列表(P0、P1、…、Pj)
  • 判别字段:用于指定本条微指令希望测试哪个条件(如 Zero, Overflow 等)
  • 微操作控制字段:控制实际操作(例如寄存器传送)

本实验中关于跳转的操作只有取值指令和 BEQ 指令,且两个指令不可能同时出现:

  • 取值指令:P0 置一
  • BEQ 指令:P1 置一且 Equal 置一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根据上面两个条件生成电路即可(注意逻辑要和第五步中的对应),设定:

  • 00:下址字段
  • 01:微程序入口:P0 ~P1
  • 10:BEQ 跳转:~P0 P1 equal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 完善微程序控制器

指令跳转逻辑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下一条将要执行的指令由判别测试逻辑(第四步)来选择。

注意 BEQ 指令处的常数(十六进制),对应 BEQ 跳转逻辑,否则会回到取值指令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应该将时钟改为下降沿有效,因为要先进行操作的执行,之后再进行指令跳转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六、 调试过程、结果和分析

在 CPU 主电路 RAM 存储器中载入排序程序 sort-5.hex 时钟频率 4KHz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程序最后一条指令死循环,查看数据存储器中排序情况,有符号降序排列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无人机】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无人机路径规划研究[和遗传算法、粒子群算法进行比较](Matlab代码实现)内容概要:本文围绕基于改进粒子群算法的无人机路径规划展开研究,重点探讨了在复杂环境中利用改进粒子群算法(PSO)实现无人机三维路径规划的方法,并将其遗传算法(GA)、标准粒子群算法等传统优化算法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内容涵盖路径规划的多目标优化、避障策略、航路点约束以及算法收敛性和寻优能力的评估,所有实验均通过Matlab代码实现,提供了完整的仿真验证流程。文章还提到了多种智能优化算法在无人机路径规划中的应用比较,突出了改进PSO在收敛速度和全局寻优方面的优势。; 适合人群:具备一定Matlab编程基础和优化算法知识的研究生、科研人员及从事无人机路径规划、智能优化算法研究的相关技术人员。; 使用场景及目标:①用于无人机在复杂地形或动态环境下的三维路径规划仿真研究;②比较不同智能优化算法(如PSO、GA、蚁群算法、RRT等)在路径规划中的性能差异;③为多目标优化问题提供算法选型和改进思路。; 阅读建议:建议读者结合文中提供的Matlab代码进行实践操作,重点关注算法的参数设置、适应度函数设计及路径约束处理方式,同时可参考文中提到的多种算法对比思路,拓展到其他智能优化算法的研究改进中。
标题中的"EthernetIP-master.zip"压缩文档涉及工业自动化领域的以太网通信协议EtherNet/IP。该协议由罗克韦尔自动化公司基于TCP/IP技术架构开发,已广泛应用于ControlLogix系列控制设备。该压缩包内可能封装了协议实现代码、技术文档或测试工具等核心组件。 根据描述信息判断,该资源主要用于验证EtherNet/IP通信功能,可能包含测试用例、参数配置模板及故障诊断方案。标签系统通过多种拼写形式强化了协议主题标识,其中"swimo6q"字段需结合具体应用场景才能准确定义其技术含义。 从文件结构分析,该压缩包采用主分支命名规范,符合开源项目管理的基本特征。解压后预期可获取以下技术资料: 1. 项目说明文档:阐述开发目标、环境配置要求及授权条款 2. 核心算法源码:采用工业级编程语言实现的通信协议栈 3. 参数配置文件:预设网络地址、通信端口等连接参数 4. 自动化测试套件:包含协议一致性验证和性能基准测试 5. 技术参考手册:详细说明API接口规范集成方法 6. 应用示范程序:展示设备数据交换的标准流程 7. 工程构建脚本:支持跨平台编译和部署流程 8. 法律声明文件:明确知识产权归属及使用限制 该测试平台可用于构建协议仿真环境,验证工业控制器现场设备间的数据交互可靠性。在正式部署前开展此类测试,能够有效识别系统兼容性问题,提升工程实施质量。建议用户在解压文件后优先查阅许可协议,严格遵循技术文档的操作指引,同时需具备EtherNet/IP协议栈的基础知识以深入理解通信机制。 资源来源于网络分享,仅用于学习交流使用,请勿用于商业,如有侵权请联系我删除!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