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ev是Linux系统中的设备管理器,用于动态地创建、删除和管理设备节点。通过编写udev规则,可以自定义设备的命名、权限和其他属性。本文将详细介绍udev规则的书写方法,并提供一些示例代码。
- 理解udev规则的结构
udev规则由一系列的匹配条件和动作组成。当系统中有新的设备插入时,udev会按照规则的顺序进行匹配,找到匹配的规则后执行相应的动作。
一个典型的udev规则由以下部分组成:
- 规则名称:用于标识规则的名称,通常以数字开头,后面可跟一个可选的描述性字符串。
- 匹配条件:用于确定何时触发规则的条件。可以基于设备的属性、子系统、接口等进行匹配。
- 动作:在匹配条件满足时执行的操作。可以是创建设备节点、设置设备属性、运行脚本等。
- 编写udev规则
下面是一些编写udev规则的常用语法和示例代码:
2.1 匹配条件
- 属性匹配:可以使用设备的属性进行匹配。常用的属性包括SUBSYSTEM(子系统)、KERNEL(内核名称)、ACTION(动作)等。例如,匹配USB设备可以使用
SUBSYSTEM=="usb"。 - 接口匹配:可以使用设备的接口进行匹配。例如,匹配USB设备的接口可以使用
ATTRS{idVendor}=="1234", ATTRS{idProduct}=="5678"。 - 设备路径匹配:可以使用设备的路径进行匹配。例如,匹配/dev/sda设备可以使用
KERNEL=="sda"
本文深入解析Linux系统中的udev设备管理器,介绍如何编写udev规则以自定义设备命名、权限和属性。内容涵盖规则结构、匹配条件(如属性、接口和路径匹配)、动作(如创建设备节点、设置属性和运行脚本),并提供具体示例代码,指导读者实践应用udev规则。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836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