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语言 输出杨辉三角形 要求输出10行。

本文介绍了一个使用 C++ 编写的程序,该程序能够输出前10行的杨辉三角形。通过二维数组存储每一行的数据,并利用数学原理进行逐行计算,最终实现了清晰的格式化输出。
C++语言 输出杨辉三角形 要求输出10行。

1
1  1
1  2  1
1  3  3    1
1  4  6    4    1

1  5  10  10  5  1

#include <iostream>
#include <iomanip>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const int n=11;
  int i,j,a[n][n];
  for (i=1;i<n;i++)
    {a[i][i]=1;
     a[i][1]=1;
    }
  for (i=3;i<n;i++)
    for (j=2;j<=i-1;j++)
       a[i][j]=a[i-1][j-1]+a[i-1][j];
  for (i=1;i<n;i++)
    {for (j=1;j<=i;j++)
       cout<<setw(5)<<a[i][j]<<" ";
     cout<<endl;
    }
  cout<<endl;
  return 0;
}


<think>嗯,用户想生成10杨辉三角形,用编程语言实现。首先,我需要回忆杨辉三角的结构和生成规律。杨辉三角的每个数是它左上方和右上方的数的和,而且每一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数都是1。 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有几个不同语言的例子,比如C语言C++、Java和VB。用户可能需要选择其中一种语言,或者需要通用的算法思路。根据用户的问题,他们可能不确定用哪种语言,或者想要一个通用的方法,然后根据具体语言调整代码。 首先,我需要确定用户需要哪种编程语言。但用户的问题没有明确说明,所以可能需要给一个通用的算法步骤,然后提供几种常见语言的示例代码。例如,参考引用[1]、[2]、[3]中的C和C++代码,引用[4]的Java,引用[5]的VB,可能用户需要多语言的支持? 不过用户特别提到输出10,所以代码中可能需要固定数为10,或者允许输入数。比如引用[1]中的C代码是固定10,而引用[2]和[3]允许输入n的值。用户可能需要两种版本,但问题明确要求输出10,所以可以写固定10的代码,或者更灵活的但默认输出10的。 接下来,我需要确保算法的正确性。杨辉三角的生成通常使用二维数组,初始化首尾为1,中间元素由上一的两个数相加。比如,在引用[3]中,先初始化每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为1,然后从第二开始计算中间的值。 另外,输出格式需要注意对齐,比如使用制表符或者固定宽度的格式,使三角形显示美观。例如,引用[1]中使用printf("%d\t", ...),而引用[2]中使用setw(6)来设置宽度。 可能的错误点包括数组越界,比如在循环中处理索引时,需要确保i和j的范围正确。例如,引用[3]中的循环条件是i < n,而j <= i,这样确保每打印正确的元素。 另外,用户可能需要代码的详细解释,比如算法的步骤,初始化,计算中间值,以及输出部分。例如,在C语言中,使用二维数组存储每个元素的值,然后循环打印。 考虑到用户可能更熟悉某种语言,或者需要不同语言的实现,我需要准备几种常见的示例,比如Python、C、Java等,但根据引用中的例子,可能C和Python更适合,因为用户提供的引用中有C的例子,而Python通常更简洁。 例如,Python的实现可能使用列表的列表,动态生成每一。而C的实现则需要预先定义二维数组的大小,如引用[1]中的int triangle[10][10]。 所以,总结步骤: 1. 初始化二维数组,数为10。 2. 每一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设为1。 3. 对于中间的元素,每个等于上一的前一个和当前列的和。 4. 循环打印每一,只输出到当前的列数,保持三角形形状。 在Python中,可以用动态生成的方式,不需要预先分配数组,而用列表追加的方式。例如: def yanghui(n): triangle = [] for i in range(n): row = [1] * (i + 1) for j in range(1, i): row[j] = triangle[i-1][j-1] + triangle[i-1][j] triangle.append(row) return triangle 然后打印这个三角形,调整格式。 但用户可能需要具体的代码示例,所以需要参考引用中的结构,写正确的代码,并注意格式对齐。 现在需要检查各引用中的代码是否正确。比如引用[1]的C代码中,初始化时对每个元素处理,当i==j或者j==0时设为1,否则计算前一。然后打印时判断i>=j,只输出下三角部分,这样正确。 引用[2]的C++代码可能有问题,因为在初始化时,循环条件可能有误。例如,在第二个循环中,当j<=i时,处理a[i][j]。但在设置a[i][0]=1时,可能重复设置,因为当i=0时,j=0,此时设置a[0][0]=1,然后当i=1,j=0时,同样设置a[1][0]=1,这样没问题。然后当i>=2且j<i时,计算a[i][j] = a[i-1][j-1] + a[i-1][j]。但是当j=0时,i可能>=2,但此时j=0,所以条件j<i成立,但此时a[i][0]已经被设为1,然后被覆盖?比如当i=2,j=0时,进入if(i>=2 && j<i)的条件,此时j=0,i=2,所以条件成立,a[2][0]会被计算为a[1][-1] + a[1][0],但j-1=-1,导致数组越界。这说明引用[2]的代码可能存在错误。所以需要指正确的方法。 相比之下,引用[3]的代码更正确,因为它首先初始化每的第一个和最后一个元素为1,然后从第二开始填充中间元素,避免了数组越界的问题。 因此,正确的算法步骤应该是: - 创建一个n的二维数组。 - 对每i,设置第一个元素(j=0)和最后一个元素(j=i)为1。 - 对于中间的j(从1到i-1),计算g[i][j] = g[i-1][j-1] + g[i-1][j]。 现在需要将这一步骤转化为具体的编程语言代码,比如Python、C、Java等。 例如,Python代码可能如下: n = 10 triangle = [] for i in range(n): row = [1] * (i + 1) if i > 0: for j in range(1, i): row[j] = triangle[i-1][j-1] + triangle[i-1][j] triangle.append(row) for row in triangle: print(' '.join(f'{num:^4}' for num in row).center(40)) 或者更简洁的方式,但需要确保正确性。 对于用户的问题,可能需要提供C语言的实现,如引用[1]中的代码,但需要确认是否正确。引用[1]的代码中,二维数组是10x10,初始化时对每个元素判断i==j或j==0时设为1,否则计算triangle[i][j] = triangle[i-1][j-1] + triangle[i-1][j]。这可能有问题,因为当i=1,j=1时,i==j,设为1,然后当i=2,j=1时,计算triangle[1][0] + triangle[1][1] = 1+1=2,正确。似乎引用[1]的代码是正确的,因为循环中对于每个i和j,都进处理,当i==j或j==0时设为1,否则计算。而循环是i从0到9,j从0到9,但填充整个二维数组,输出时只打印i>=j的部分,即下三角。这可能有效,但需要确认是否所有元素都被正确初始化。 例如,当i=2,j=1时,此时i>=2不成立,所以进入else,计算triangle[i-1][j-1] + triangle[i-1][j],即triangle[1][0] + triangle[1][1] =1+1=2,正确。 所以,引用[1]的代码是正确的,而引用[2]的可能有问题。 因此,正确的C代码可以参考引用[1]或引用[3]。比如,引用[3]中的代码更清晰,分步骤初始化首尾元素,然后计算中间元素。 现在,用户需要输出10的杨辉三角,所以可以提供一个C语言的示例,类似引用[1],或者Python的更简洁的代码。 另外,用户可能需要代码的解释,以及不同语言的实现选择,所以回答中需要包括步骤说明和代码示例,可能包括多种语言。</think>### 杨辉三角形的编程实现(输出10) #### 算法原理 杨辉三角形的核心特征是:每首尾元素为1,中间元素满足$a[i][j] = a[i-1][j-1] + a[i-1][j]$。数学表达式可表示为: $$ C(n,k) = \begin{cases} 1 & \text{if } k=0 \text{ or } k=n \\ C(n-1,k-1) + C(n-1,k) & \text{otherwise} \end{cases} $$ #### C语言实现代码 ```c #include <stdio.h> int main() { int triangle[10][10]; // 初始化二维数组 for (int i = 0; i < 10; i++) { triangle[i][0] = 1; // 每第一个元素为1 triangle[i][i] = 1; // 每最后一个元素为1 // 计算中间元素 for (int j = 1; j < i; j++) { triangle[i][j] = triangle[i-1][j-1] + triangle[i-1][j]; } } // 输出结果 for (int i = 0; i < 10; i++) { for (int j = 0; j <= i; j++) { printf("%5d", triangle[i][j]); } printf("\n"); } return 0; } ``` #### Python实现代码 ```python n = 10 triangle = [] for i in range(n): row = [1] * (i + 1) if i > 0: for j in range(1, i): row[j] = triangle[i-1][j-1] + triangle[i-1][j] triangle.append(row) # 格式化输出 for row in triangle: print(' '.join(f'{num:^4}' for num in row).center(40)) ``` #### 代码说明 1. **二维数组初始化**:通过双循环构建三角形结构,首尾元素直接赋值为1 2. **递推计算**:中间元素通过上一相邻元素求和得到,如$C(5,2)=C(4,1)+C(4,2)$ 3. **格式化输出**:使用制表符或字符串格式化保证对齐,Python示例中通过`center(40)`实现居中对齐[^1][^3]
评论 1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