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C++11》笔记-追踪返回类型

本文介绍C++11中的追踪返回类型概念及其应用场景,包括简化类成员函数的返回类型声明,增强函数定义的可读性等。通过示例说明如何使用auto和decltype来指定复杂的返回类型。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上一篇:《深入理解C++11》笔记-decltype
本篇将介绍C++11中的追踪返回类型。
我们先来看一个问题:如果一个函数模板的返回值类型需要依赖于入参的类型,应该怎么写这个模板函数?在上一篇中介绍了decltype的用法,也许可以这样写:

template<typename T>
decltype(2 * a) doubleValue(T& a) { return 2 * a; }  // 用decltype推导返回类型

但是对于编译器来说,是从左到右进行编译的,decltype在进行推导时并不知道a的类型,所以这种写法是编译不过的。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于是引入了追踪返回类型:

template<typename T>
auto doubleValue(T& a) -> decltype(2 * a)
{
    return 2 * a;
}

上面的代码使用auto-> decltype构成了追踪返回类型,指定了返回类型的推导规则。不过以上的推导规则较为简单,实际使用的时候只需要auto也能实现相同的效果(书中没有指出这点)。

template<typename T>
auto doubleValue(T& a)       // 直接通过auto返回值来推导返回类型
{
    return 2 * a;
}

因此,追踪返回类型适用于更加复杂的情况。

简化类成员函数

如下代码,在定义成员函数返回类型时可以不用附加上类名作用域:

class Example {
    struct Data {};
public:
    Data getData();
private:
    Data data;
};

// 原来的写法
Example::Data Example::getData()
{
    return data;
}

// 追踪返回类型,不需要Example::Data
auto Example::getData()->Data
{
    return data;
}

加强函数定义可读性

int(*(*pfunc()) ()) () {
    return nullptr;
}

auto pfunc1() -> auto (*)() -> int(*)() {
    return nullptr;
}

int main()
{
    std::cout << std::is_same<decltype(pfunc), decltype(pfunc1)>::value << std::endl;  // 1

    return 0;
}

从以上代码可以看到,pfunc和pfunc1定义的函数是相同的,其返回值都是一个函数指针,该函数指针又指向另一个返回函数指针的函数。使用追踪返回类型之后,定义的逻辑更加清晰可读。

另外,在书中例举了转发的例子,和本篇文章开头一样只需要用auto作为返回值就能实现,不需要用到追踪返回类型。

下一篇:《深入理解C++11》笔记-基于范围的for循环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