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用 Stateflow 建立组织级模型开发体系
一、从“画图”到“工程体系”
在很多团队中,Stateflow 仍被当作一种“可视化编程工具”:
-
工程师各自画状态图;
-
仿真、调试、代码生成;
-
项目完成后存盘归档。
这种方式能完成工作,但难以规模化。
而在大型汽车电子企业(如 Bosch、Continental、Valeo、上汽、德赛西威等),Stateflow 已经成为一种组织级资产:
-
每个功能模块来自标准模板;
-
接口与事件命名统一;
-
状态机可自动化测试与版本管理;
-
整个逻辑层架构由建模规范驱动。
个人建模追求功能,团队建模追求秩序。
二、团队工程化的四个支柱
一个成熟的状态机建模体系,必须建立在四个工程支柱之上:
┌──────────────────────┐
│ 1. 建模规范(Modeling Rules)│
├──────────────────────┤
│ 2. 模板库(Template Library) │
├──────────────────────┤
│ 3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