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到“可执行语义 + 工程实践”——把 Stateflow 从画图工具变成可复用、可验证的工程方法
本文定位为第二篇,目的不是仅介绍 Stateflow 的语法,而是把 Stateflow 的核心执行语义抽象成一套方法论:你应该如何从需求出发设计状态机、如何选用建模原语、如何保证模型的可测试性与可量产性、以及常见反模式和对应措施。面向有一定 Simulink/Stateflow 基础的工程师与架构师。
一、先提出方法论的核心命题(Why / What)
核心命题 1: Stateflow 不只是“画图”,它是一种可执行的规格语言。每个状态、每条转移和每句动作都有确定的执行语义 —— 理解它们优先级高于美观。
核心命题 2: 好的状态机设计不是更复杂的图,而是更清晰的抽象层次:将行为分层、并行化、并约束副作用。
核心命题 3: 状态机设计要被工程化:可复用、可测试、可追溯、符合功能安全要求(例如 ISO 26262 的设计思想)。
基于以上命题,我们把方法论拆成“捕获—抽象—实现—验证—量产”这五步,每一步都要有具体建模原则与可执行的清单。
二、方法论步骤(Process)和每步要点
步骤 0 — 需求捕获:把需求写成“状态/事件/期望行为”
-
把需求语句转换为三元组:<State, Event
订阅专栏 解锁全文
392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