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概念阶段是汽车网络安全工程的起点,在这个阶段确定的网络安全目标和要求将指导整个产品开发过程。本文将深入解读ISO 21434标准第9条"概念阶段",详细阐述如何在概念阶段建立坚实的网络安全基础。
1. 概念阶段概述
1.1 概念阶段的定位
概念阶段在ISO 21434标准中的位置:
ISO 21434生命周期: 组织管理(第5条) ↓ 项目管理(第6条) ↓ 概念阶段(第9条)← 本文重点 ↓ 产品开发(第10条) ↓ 网络安全验证(第11条) ↓ 生产/运营/维护(第12-13条)
1.2 概念阶段特点
1.2.1 车辆级视角
概念阶段涉及对车辆级功能的考虑:
-
功能层面:关注车辆实现的功能
-
系统层面:考虑E/E系统架构
-
环境层面:分析运行环境特征
-
风险层面:识别网络安全风险
1.2.2 高层抽象
概念阶段的分析具有高层抽象特征:
-
概念性描述:基于概念设计进行分析
-
假设性分析:可能基于假设进行分析
-
迭代性完善:随着设计深入不断完善
-
指导性作用:为后续阶段提供指导
1.3 核心目标
概念阶段的三大目标:
-
项目定义:在网络安全背景下定义项目、运行环境及其相互作用
-
目标确定:明确网络安全目标和网络安全声明
-
概念规范:指定网络安全概念以实现网络安全目标
2. 项目定义
2.1 项目定义概述
2.1.1 定义目的
项目定义为后续网络安全活动提供基础:
-
分析基础:为威胁分析提供分析对象
-
边界界定:明确网络安全分析的边界
-
环境描述:描述项目的运行环境
-
接口识别:识别与外部的接口
2.1.2 定义内容
项目定义包含三个核心要素:
-
项目边界:区分项目与运行环境
-
项目功能:描述项目实现的功能
-
初步架构:项目的初步架构设计
2.2 项目边界定义
2.2.1 边界要求(RQ-09-01a)
应确定项目边界,项目边界将项目与它的运行环境区分开来。
2.2.2 边界描述内容
项目边界描述应包括:
-
物理边界:硬件组件的物理边界
-
逻辑边界:软件功能的逻辑边界
-
通信边界:与外部系统的通信接口
-
数据边界:数据流的输入输出边界
2.2.3 边界定义示例
项目边界示例: 项目:自动驾驶控制系统 物理边界: ├── 包含:感知ECU、决策ECU、执行ECU ├── 接口:CAN总线、以太网、传感器接口 └── 排除:发动机ECU、制动ECU(作为执行对象) 逻辑边界: ├── 包含:环境感知、路径规划、车辆控制算法 ├── 接口:车辆状态信息、控制指令接口 └── 排除:基础车辆功能、信息娱乐功能 通信边界: ├── 内部:ECU间CAN/以太网通信 ├── 输入:传感器数据、V2X信息、云端数据 └── 输出:执行指令、状态信息、日志数据
2.3 项目功能定义
2.3.1 功能要求(RQ-09-01b)
应确定项目功能,描述项目在生命周期各阶段的预期行为。
2.3.2 功能描述维度
项目功能描述应涵盖:
-
车辆功能:项目实现的车辆级功能
-
生命周期功能:各生命周期阶段的功能
-
运行模式:不同运行模式下的功能
-
异常处理:异常情况下的功能行为
2.3.3 功能描述示例
功能描述示例: 主要功能: ├── 环境感知功能 │ ├── 多传感器数据融合 │ ├── 目标识别与跟踪 │ └── 环境建模 ├── 路径规划功能 │ ├── 全局路径规划 │ ├── 局部路径规划 │ └── 动态避障 └── 车辆控制功能 ├── 纵向控制(加速/制动) ├── 横向控制(转向) └── 安全监控 生命周期功能: ├── 开发阶段:测试模式、标定功能 ├── 生产阶段:EOL测试、参数配置 ├── 运营阶段:正常驾驶、OTA更新 └── 维护阶段:故障诊断、数据导出
2.4 初步架构定义
2.4.1 架构要求(RQ-09-01c)
应确定初步架构,描述可以包括识别项目的组成部分及其连接。
2.4.2 架构描述内容
初步架构描述包括:
-
组件识别:项目内部的主要组件
-
连接关系:组件间的连接关系
-
外部接口:与外部系统的接口
-
数据流:主要的数据流向
2.4.3 架构描述方法
架构描述方法: 1. 分层架构描述 应用层:业务逻辑、算法实现 中间层:通信协议、数据处理 硬件层:ECU、传感器、执行器 2. 功能模块描述 感知模块:传感器数据处理 决策模块:路径规划、行为决策 控制模块:车辆控制执行 3. 通信架构描述 内部通信:ECU间通信协议 外部通信:V2X、云端通信 诊断通信:OBD、以太网诊断
2.5 运行环境描述
2.5.1 环境要求(RQ-09-02)
应描述与网络安全有关的项目操作环境信息。
2.5.2 环境描述内容
运行环境描述应包括:
-
物理环境:车辆使用的物理环境
-
网络环境:连接的网络环境
-
用户环境:用户使用环境
-
服务环境:相关服务环境
2.5.3 环境分析示例
运行环境分析: 物理环境: ├── 使用场景:城市道路、高速公路、停车场 ├── 环境条件:温度、湿度、振动、电磁干扰 └── 物理安全:车辆停放、维修环境 网络环境: ├── 蜂窝网络:4G/5G网络连接 ├── Wi-Fi网络:热点连接、家庭网络 ├── V2X通信:车车通信、车路通信 └── 近场通信:蓝牙、NFC 用户环境: ├── 驾驶员:技能水平、安全意识 ├── 乘客:使用习惯、隐私需求 └── 维修人员:专业水平、工具使用 服务环境: ├── 云端服务:地图服务、交通信息 ├── OEM服务:OTA更新、远程诊断 └── 第三方服务:应用商店、内容服务
3. 网络安全目标确定
3.1 TARA分析执行
3.1.1 分析要求(RQ-09-03)
应根据项目定义进行分析,包括:
-
资产识别(按照15.3)
-
威胁情景识别(按照15.4)
-
影响等级评估(按照15.5)
-
攻击路径分析(按照15.6)
-
攻击可行性评级(按照15.7)
-
风险值确定(按照15.8)
3.1.2 概念阶段TARA特点
概念阶段的TARA分析具有以下特点:
-
高层抽象:基于概念设计进行分析
-
假设驱动:可能基于假设进行分析
-
迭代完善:随着设计深入不断完善
-
指导作用:为详细设计提供指导
3.2 风险处理决策
3.2.1 决策要求(RQ-09-04)
根据TARA分析结果,应按照15.9的规定为每种威胁情况确定风险处理方案。
3.2.2 处理方案类型
风险处理方案包括:
-
风险规避:通过消除风险源规避风险
-
风险降低:通过控制措施降低风险
-
风险分担:通过合同等方式分担风险
-
风险接受:接受残留风险
3.2.3 处理决策示例
风险处理决策示例: 威胁情景:远程攻击导致车辆控制权被劫持 风险等级:5(严重) 处理决策:风险降低 具体措施: ├── 网络隔离:关键控制网络与信息娱乐网络隔离 ├── 身份认证:实施强身份认证机制 ├── 通信加密:关键通信数据加密传输 └── 入侵检测:部署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威胁情景:物理接口攻击 风险等级:3(中等) 处理决策:风险降低+风险接受 具体措施: ├── 访问控制:限制物理接口访问 ├── 监控机制:记录物理接口访问 └── 残留风险:接受专业攻击者的高级攻击风险
3.3 网络安全目标制定
3.3.1 目标要求(RQ-09-05)
如果威胁情景的风险处理决定包括减少风险,应规定相应的网络安全目标。
3.3.2 目标特征
网络安全目标具有以下特征:
-
概念级要求:高层次的安全要求
-
威胁导向:针对特定威胁情景
-
保护导向:保护资产免受威胁
-
可验证性:能够验证是否实现
3.3.3 目标制定示例
网络安全目标示例: 目标ID:CSG-001 威胁情景:远程网络攻击导致车辆控制功能被恶意操控 保护资产:车辆控制功能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安全目标:车辆控制功能应能够抵御来自远程网络的恶意攻击, 确保只有经过授权和验证的控制指令才能被执行 目标ID:CSG-002 威胁情景:个人数据未经授权访问导致隐私泄露 保护资产:用户个人数据的机密性 安全目标:用户个人数据应受到适当保护,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 使用或泄露 目标ID:CSG-003 威胁情景:诊断接口攻击导致系统配置被篡改 保护资产:系统配置数据的完整性 安全目标:系统配置数据应受到保护,防止通过诊断接口 进行的未授权修改
3.4 网络安全声明制定
3.4.1 声明要求(RQ-09-06)
如果威胁情景的风险处理决定包括分担风险或保留风险,应规定相应的网络安全声明。
3.4.2 声明内容
网络安全声明应包括:
-
风险描述:被接受或分担的风险
-
接受理由:为什么认为风险可以接受
-
前提条件:风险接受的前提条件
-
监控要求:对风险的持续监控要求
3.4.3 声明示例
网络安全声明示例: 声明ID:CSC-001 风险描述:专业攻击者通过高级持续威胁(APT)攻击 可能获得系统访问权限 接受理由:此类攻击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和资源投入, 攻击概率极低,且有其他安全措施提供保护 前提条件: ├── 实施多层防护措施 ├── 建立安全监控机制 ├── 制定应急响应预案 └── 定期进行安全评估 监控要求:持续监控相关威胁情报,定期评估攻击技术发展 声明ID:CSC-002 风险描述:供应商组件可能存在未知漏洞 接受理由:供应商具有良好的安全记录,且提供安全保证 前提条件: ├── 供应商通过安全认证 ├── 建立漏洞管理流程 ├── 实施定期安全评估 └── 制定应急响应机制 监控要求:持续监控供应商安全公告,及时应用安全补丁
3.5 验证活动
3.5.1 验证要求(RQ-09-07)
应进行验证以确认:
-
TARA结果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
风险处理决定的完整性、正确性和一致性
-
网络安全目标和声明的完整性、正确性和一致性
-
所有网络安全目标和声明的一致性
3.5.2 验证方法
验证方法: 1. 文档审查 - 检查分析的完整性 - 验证逻辑的一致性 - 确认要求的可追溯性 2. 同行评审 - 技术专家评审 - 跨领域专家参与 - 独立第三方评审 3. 形式化验证 - 模型检查 - 定理证明 - 一致性检查 4. 原型验证 - 概念原型构建 - 关键场景验证 - 假设有效性验证
4. 网络安全概念
4.1 概念制定概述
4.1.1 概念目的
网络安全概念的目的是:
-
目标实现:描述如何实现网络安全目标
-
要求分配:将高层目标分解为具体要求
-
设计指导:为详细设计提供指导
-
验证基础:为验证活动提供基础
4.1.2 概念组成
网络安全概念由以下部分组成:
-
网络安全要求:分配给项目的具体要求
-
环境要求:对运行环境的要求
-
控制措施描述:技术和操作性控制措施
-
实现理由:实现网络安全目标的理由
4.2 网络安全要求制定
4.2.1 要求制定(RQ-09-08)
应描述技术和/或操作性网络安全控制措施及其相互作用,以实现网络安全目标。
4.2.2 控制措施类型
网络安全控制措施包括:
控制措施分类: 技术控制措施: ├── 访问控制:身份认证、授权管理 ├── 通信安全:加密传输、安全协议 ├── 数据保护:数据加密、完整性保护 ├── 系统安全:安全启动、代码签名 └── 监控检测:入侵检测、异常监控 操作控制措施: ├── 安全管理:安全策略、管理程序 ├── 人员安全:培训教育、权限管理 ├── 物理安全:设备保护、环境控制 ├── 应急响应:事件处理、恢复程序 └── 持续监控:安全监控、定期评估
4.2.3 要求制定示例
网络安全要求示例: 要求ID:CSR-001 网络安全目标:CSG-001(车辆控制功能保护) 控制措施:网络隔离 + 身份认证 具体要求: ├── 车辆控制网络应与信息娱乐网络物理隔离 ├── 跨网络通信应通过安全网关进行 ├── 所有控制指令应经过身份认证和授权验证 └── 异常通信应被检测和阻断 要求ID:CSR-002 网络安全目标:CSG-002(个人数据保护) 控制措施:数据加密 + 访问控制 具体要求: ├── 个人数据应采用强加密算法加密存储 ├── 数据访问应实施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 ├── 数据传输应采用端到端加密 └── 数据访问应记录审计日志
4.3 要求分配
4.3.1 分配要求(RQ-09-09、RQ-09-10)
应根据控制措施描述,为网络安全目标确定项目的网络安全要求和对运行环境的要求,并将网络安全要求分配给项目及其组成部分。
4.3.2 分配原则
要求分配应遵循以下原则:
-
功能相关性:要求分配给相关功能组件
-
技术可行性:考虑技术实现的可行性
-
成本效益:平衡安全效果和实现成本
-
维护便利性:考虑后续维护的便利性
4.3.3 分配示例
要求分配示例: 项目:自动驾驶控制系统 组件级分配: 感知ECU: ├── CSR-003:传感器数据完整性验证 ├── CSR-004:传感器通信加密 └── CSR-005:异常数据检测和处理 决策ECU: ├── CSR-006:算法执行环境隔离 ├── CSR-007:决策数据完整性保护 └── CSR-008:安全状态监控 执行ECU: ├── CSR-009:控制指令验证 ├── CSR-010:执行状态反馈 └── CSR-011:安全模式切换 环境要求: 运行环境: ├── ENV-001:车辆应停放在安全环境中 ├── ENV-002:维修应在授权服务中心进行 └── ENV-003:软件更新应通过安全渠道 用户环境: ├── ENV-004:用户应接受安全使用培训 ├── ENV-005: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 └── ENV-006:个人数据使用应获得授权
4.4 概念验证
4.4.1 验证要求(RQ-09-11)
应验证网络安全要求和分配的结果,以确认:
-
与网络安全目标的完整性、正确性和一致性
-
在网络安全声明方面的一致性
4.4.2 验证方法
概念验证方法: 1. 追溯性验证 - 要求到目标的追溯 - 目标到威胁的追溯 - 威胁到资产的追溯 2. 完整性验证 - 目标覆盖完整性 - 要求覆盖完整性 - 控制措施完整性 3. 一致性验证 - 要求间一致性 - 要求与目标一致性 - 要求与声明一致性 4. 可行性验证 - 技术可行性 - 经济可行性 - 时间可行性
5. 工作产品管理
5.1 必需工作产品
概念阶段应产生以下工作产品:
-
WP-09-01:项目定义
-
WP-09-02:TARA分析结果
-
WP-09-03:网络安全目标
-
WP-09-04:网络安全声明
-
WP-09-05:网络安全目标的验证报告
-
WP-09-06:网络安全概念
-
WP-09-07:网络安全概念的验证报告
5.2 工作产品质量
5.2.1 质量要求
每个工作产品应满足:
-
完整性:涵盖所有必需内容
-
准确性:信息准确可靠
-
一致性:内部逻辑一致
-
可追溯性:能够追溯到源需求
-
可理解性:清晰易懂
5.2.2 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保证措施: 过程质量: ├── 标准化流程 ├── 检查点设置 ├── 评审机制 └── 持续改进 产品质量: ├── 模板标准化 ├── 内容完整性检查 ├── 逻辑一致性验证 └── 可追溯性确认 人员质量: ├── 能力要求 ├── 培训认证 ├── 经验积累 └── 知识共享
6. 实施指导
6.1 实施策略
6.1.1 分阶段实施
概念阶段实施计划: 准备阶段(1周): - 团队组建 - 工具准备 - 培训实施 分析阶段(2-3周): - 项目定义 - TARA分析 - 初步评估 设计阶段(2-3周): - 目标制定 - 概念设计 - 要求分配 验证阶段(1-2周): - 内容验证 - 同行评审 - 管理评审 完善阶段(1周): - 问题修正 - 文档完善 - 基线确立
6.1.2 关键成功因素
概念阶段成功的关键因素:
-
高层支持:获得管理层的支持和资源保障
-
专业团队:配备具备专业能力的团队
-
充分分析:进行充分深入的威胁和风险分析
-
有效沟通:与相关方保持有效沟通
-
质量控制:实施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
6.2 常见挑战
6.2.1 主要挑战
概念阶段面临的主要挑战:
-
信息不足:概念阶段信息有限,分析困难
-
假设依赖:分析结果依赖假设,可能不准确
-
经验缺乏:团队缺乏相关经验
-
时间压力:项目时间紧张,分析不充分
-
复杂性高:现代汽车系统复杂,分析困难
6.2.2 应对策略
挑战应对策略: 信息不足: ├── 利用类似项目经验 ├── 参考行业最佳实践 ├── 咨询领域专家 └── 建立合理假设 假设依赖: ├── 明确记录假设 ├── 定期验证假设 ├── 建立假设管理机制 └── 制定应急预案 经验缺乏: ├── 加强团队培训 ├── 引入外部专家 ├── 参考标准指南 └── 建立知识库 时间压力: ├── 合理规划时间 ├── 并行开展活动 ├── 使用工具支持 └── 分阶段实施 复杂性高: ├── 分层分解分析 ├── 使用建模工具 ├── 采用标准方法 └── 加强团队协作
7. 最佳实践
7.1 分析最佳实践
7.1.1 TARA分析实践
TARA分析最佳实践: 1. 系统性方法 - 使用标准化方法 - 遵循系统性流程 - 确保分析完整性 2. 多视角分析 - 技术视角:系统架构、实现技术 - 业务视角:业务流程、商业价值 - 用户视角:使用场景、用户行为 - 攻击者视角:攻击动机、攻击能力 3. 迭代完善 - 初步分析:基于概念设计 - 细化分析:随设计深入完善 - 验证分析:基于实现结果验证 - 维护分析:基于运行反馈更新 4. 工具支持 - 威胁建模工具 - 风险评估工具 - 文档管理工具 - 协作平台工具
7.1.2 目标制定实践
网络安全目标制定实践: 1. SMART原则 - Specific:具体明确 - Measurable:可测量 - Achievable:可实现 - Relevant:相关性强 - Time-bound:有时间限制 2. 分层设计 - 战略层:高层安全目标 - 战术层:功能安全目标 - 操作层:技术安全要求 3. 平衡考虑 - 安全性与可用性平衡 - 安全性与性能平衡 - 安全性与成本平衡 - 安全性与用户体验平衡
7.2 管理最佳实践
7.2.1 项目管理
概念阶段项目管理: 1. 计划管理 - 制定详细工作计划 - 明确里程碑和交付物 - 合理分配资源 -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 2. 团队管理 - 明确角色职责 - 建立沟通机制 - 提供培训支持 - 激励团队士气 3. 质量管理 - 建立质量标准 - 实施过程控制 - 进行定期评审 - 持续改进优化 4. 风险管理 - 识别项目风险 - 评估风险影响 - 制定应对措施 - 监控风险状态
7.2.2 沟通管理
有效的沟通管理包括:
-
内部沟通:团队内部的技术沟通
-
跨部门沟通:与其他部门的协调沟通
-
外部沟通:与供应商、客户的沟通
-
管理沟通:向管理层的汇报沟通
8. 与其他阶段的关系
8.1 向前追溯
概念阶段应考虑:
-
组织要求:组织网络安全管理的要求
-
项目计划:项目网络安全管理的规划
-
法规要求:相关法规标准的要求
-
业务需求:业务层面的安全需求
8.2 向后指导
概念阶段为后续阶段提供:
-
设计输入:为产品开发提供设计输入
-
验证基础:为验证活动提供验证基础
-
评估标准:为安全评估提供评估标准
-
监控要求:为持续监控提供监控要求
8.3 迭代关系
概念阶段迭代关系: 初始概念 → 产品开发 → 概念细化 → 验证确认 ↑ ↓ ←←←←←←← 反馈完善 ←←←←←←←←←←←←←←←←←
小结
概念阶段是汽车网络安全工程的基础阶段,通过系统的项目定义、深入的威胁分析、科学的风险评估和合理的目标制定,为整个网络安全工程奠定坚实基础。
成功的概念阶段需要专业的团队、系统的方法、充分的分析和严格的验证。在实施过程中,应特别关注TARA分析的质量、网络安全目标的合理性和网络安全概念的可实现性。
概念阶段的成果将指导后续的产品开发、验证测试和运营维护,其质量直接影响整个项目的网络安全水平。因此,应给予概念阶段足够的重视和资源投入。
下期预告:《ISO 21434汽车网络安全标准深度解读系列(七):产品开发阶段网络安全实施》将详细解读第10条产品开发的要求和实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