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综述
I2C(IIC,Inter-Integrated Circuit),两线式串行总线,由PHILIPS公司开发用于连接微控制器及其外围设备。
它是由数据线SDA和时钟SCL构成的串行总线,可发送和接收数据。在CPU和被控IC之间、IC与IC之间进行双向传送,高速IIC总线一般可达400kbps以上。但在STM8中,400kHZ已经是最快速度了。
2.关于STM8S103手册的I2C简介
芯片手册中只对I2C的特点进行了简单的讲解,但并未深入解析其中的过程。
3. I2C详细解析
I2C总共由五个核心函数,分别为:①起始信号②停止信号③应答信号④发送数据⑤接收数据,通过这五个核心基本函数就能于大多数的传感进行通信了。
3.1 起始信号
当SCL为高电平期间,SDA由高电平到低电平的跳变过程;起始信号是一种电平跳变时序信号,而不是一个电平信号,如图虚线框所示。
3.2 停止信号
当SCL为高电平期间,SDA由低电平到高电平的跳变过程;停止信号也是一种电平跳变时序信号,而不是一个电平信号,如图虚线框所示。
3.3 应答信号
I2C的数据字节定义为8位长,对于发送端每发送1个字节后,需要将数据线(SDA)释放,由接收端反馈一个应答信号(ACK)。应答信号为低电平时,则将其规定为有效信号(ACK简称应答位),表示接收端已经成功接收了该字节;应答位为高电平时,规定为非应答位(NACK),一般表示接收端没有成功接收该字节。
对于反馈有效应答位ACK的要求是,接收端在第9个时钟脉冲之前的低电平期间将SDA线拉低,并且确保在该时钟的高电平期间为稳定的低电平。如果接收端是主机,则在它接收到最后一个字节后,发送一个NACK信号,以通知发送端结束数据发送,并释放SDA线,以便主机接收端发送一个停止信号。
3.4 发送数据
在发送起始信号后开始通信,主机发送一个8位数据。然后,主机释放SDA线并等待从从机发出得确认信号(ACK)。详细过程请看4.3.7代码示例。
3.5 接收数据
在发送起始信号后开始通信,主机发送一个8位数据。然后,从机收到数据返回一个确认信号(ACK)给主机,这时候主机才开始接收数据,待主机接收数据完成后,发送一个NACK信号给从机,以通知接收端结束数据接收。详细过程请看4.3.8代码示例。
3.6 数据有效性
I2C总线进行数据传送时,时钟信号为高电平期间,数据线上的数据必须保持稳定,只有在时钟线上的信号为低电平期间,数据线上的高电平或低电平状态才允许变化。
3.7 I2C通信总过程
4. 例程
4.1 编译环境:
我的编译环境是IAR,这款软件是现在STM8的主流平台,比较推荐。不过我打算等到STCubeMX更新出比较方便的版本后再去使用Keil5,因为我在用STM32的时候就是利用Keil5,的确很方便,你们也可以学着用一下。
4.2 主芯片:
我的主芯片是STM8S系列中的103,其中STM8S的003、005、和103、105,配置一样(外设和CPU频率,FLASH),在代码相同的情况下均可进行烧写。
4.3 代码&解析
I2C的基本函数代码我已经和传感的代码区隔开来,可以移植,几乎适用于市面上使用I2C驱动的传感器。
4.3.1 SDA、SCL引角初始化
1 //IIC引脚
2 GPIO_Init(IIC_SCL_GPIO_Port, IIC_SCL_Pin, GPIO_MODE_OUT_PP_HIGH_FAST);
3 GPIO_Init(IIC_SDA_GPIO_Port, IIC_SDA_Pin, GPIO_MODE_OUT_PP_HI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