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天的课程学习中,深挖了两个重要的模型,贯穿整个网路体系。
(一).OSI开放式系统互联模型(七层参考模型),此模型目前已经不在使用但仍然具有参考价值。
7.应用层:通过人机交互来实现各种各样的服务
6.表示层:编码 解码 加密 解密
5.会话层:发现 建立 维持 终止会话进程
(此三层用于产生数据)
4.传输层:
1.通过端口号来区分不同服务
2.提供可靠的传输
3.数据分段
3.网络层:进行逻辑地址寻址,实现不同网络之间的路径选择。
2.逻辑链路层:
LLC(逻辑链路子层)
MAC (媒介访问子层) MAC地址 物理地址 根据MAC地址物理寻址
1.物理层:定义电气电压 光学特性 接口规范
(二).TCP/IP模型
- 互联网通信:TCP/IP协议是互联网通信的基础,支持电子邮件、聊天应用、视频通话等工具。
- 数据传输:TCP/IP协议确保数据在网络中的传输是可靠和有序的,支持文件传输、视频流媒体等。
- 远程办公:随着远程办公的普及,TCP/IP协议变得越来越重要。
- 可靠性高、开放性、传输效率高、灵活性等特点使其成为全球通信的标准协议
( 三):为什么在TCP/IP协议中四次挥手不能简化为两次?
在TCP/IP协议中,连接的断开过程需要通过四次挥手(FIN+ACK)交互,这是为了确保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完整性,防止数据丢失或乱序。以下是四次挥手的具体原因:
-
第一次挥手(FIN):主动关闭端(发起断连的一方)发送一个FIN(Finish)包给被动关闭端,告知对方它不再发送数据了。
-
第二次挥手(ACK):被动关闭端接收到FIN后,确认已接收所有数据,然后回复一个ACK(Acknowledgement),告诉主动关闭端可以关闭它的连接。
-
第三次挥手(FIN):被动关闭端在完成所有数据发送后,也向主动关闭端发送一个FIN,表示它也不再发送数据。
-
第四次挥手(ACK):主动关闭端收到这个FIN后,再次发送一个ACK作为回应,并正式关闭连接。
如果只有两次挥手(仅FIN),可能存在以下风险:
- 主动关闭端可能没有完全读取到被动关闭端的所有数据,导致部分数据丢失;
- 如果主动关闭端在发送FIN后立即关闭,被动关闭端可能会继续发送数据,因为还未收到确认;
- 对于网络拥塞,两个FIN包可能不会同时到达,这可能导致一方等待超时,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因此,四次挥手机制提供了一个双方都能确认通信结束的过程,保证了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