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设计与项目初始化课程笔记
一、模块概述
本模块主要包含以下三个部分:
- 表设计:详细介绍项目中涉及的数据表,包括表名、字段、字段类型、注释及字段特征(如主键等)。
- 技术选型与思路:介绍技术选型的内容及选择思路,包括工具、框架、架构等,并分析其优点。
- 项目初始化:从零开始新建项目,整合 MyBatis,跑通第一个接口,引入 Log4j2 日志组件,并使用 AOP 统一处理 Web 请求日志。
二、表设计
(一)表设计规范
- 表名规范:
- 表名使用单数形式,不加“s”,例如 user 而不是 users。
- 表名统一加上项目前缀,如 imook_,以防止重名和与关键字冲突。
- 字段设计:
- 每张表包含
create_time和update_time字段,类型为 timestamp,用于记录创建时间和更新时间。 - 主键字段通常命名为
id,类型为int。
- 每张表包含
(二)具体表结构
-
用户表(imook_user)
字段名 类型 注释 特殊说明 id int 用户ID 主键 username varchar 用户名 password varchar 密码 personalized_signature varchar 个性签名 role int 用户角色 (1:普通用户,2:管理员)默认值为 1 create_time timestamp 创建时间 默认值为当前时间 update_time timestamp 更新时间 自动更新为修改时间 -
目录表(imook_category)
字段名 类型 注释 特殊说明 id int 分类ID 主键 name varchar 分类名称 type int 分类级别 (1:一级,2:二级,3:三级) parent_id int 父分类ID 一级分类的 parent_id 为 0 order_number int 排序字段 create_time timestamp 创建时间 默认值为当前时间 update_time timestamp 更新时间 自动更新为修改时间 -
商品表(imook_product)
字段名 类型 注释 特殊说明 id int 商品ID 主键 name varchar 商品名称 image varchar 商品图片路径 detail varchar 商品详情 category_id int 所属分类ID price int 商品价格(单位:分) 前端需除以 100 显示为元 stock int 库存数量 status int 上下架状态 (0:下架,1:上架) create_time timestamp 创建时间 默认值为当前时间 update_time timestamp 更新时间 自动更新为修改时间 -
购物车表(imook_cart)
字段名 类型 注释 特殊说明 id int 购物车记录ID 主键 product_id int 商品ID user_id int 用户ID quantity int 商品数量 checked int 是否勾选 (0:未勾选,1:已勾选) -
订单表(imook_order)
字段名 类型 注释 特殊说明 id int 订单ID 主键 order_number varchar 订单号 非主键,用于隐藏订单数量 user_id int 用户ID total_price int 订单总金额(单位:分) recipient_name varchar 收货人姓名 recipient_phone varchar 收货人电话 recipient_address varchar 收货地址 status int 订单状态 (10:待付款,20:已付款,30:已发货,40:已完成,0:已取消) shipping_fee int 运费 默认为 0 payment_type int 支付方式 (1:在线支付)默认值为 1 shipping_time timestamp 发货时间 默认为空 payment_time timestamp 支付时间 默认为空 complete_time timestamp 完成时间 默认为空 create_time timestamp 创建时间 默认值为当前时间 update_time timestamp 更新时间 自动更新为修改时间 -
订单项目表(imook_order_item)
字段名 类型 注释 特殊说明 id int 订单项目ID 主键 order_number varchar 所属订单号 product_id int 商品ID product_name varchar 商品名称 (快照)记录下单时的状态 product_image varchar 商品图片路径 (快照)记录下单时的状态 product_price int 商品单价 (快照,单位:分)记录下单时的状态 quantity int 购买数量 total_price int 商品总价(单位:分) create_time timestamp 创建时间 默认值为当前时间 update_time timestamp 更新时间 自动更新为修改时间
三、技术选型与思路
技术选型内容:
- 选择合适的工具、框架和架构。
- 同一技术可能有多种实现方式,需根据项目需求和经验选择最优方案。
选型优点:
- 提高开发效率。
- 保证系统稳定性和可扩展性。
四、项目初始化
- 整合 MyBatis:实现数据库操作。
- 引入 Log4j2:用于日志记录,替代之前的 Logback。
- 使用 AOP 统一日志处理:
- 记录请求地址、参数、IP 等信息。
- 记录接口返回值,便于问题排查。
技术选型与考虑因素
一、所用技术与版本
在本项目中,我们选择了以下主要的软件和版本:
-
Spring Boot 2.2.1 Release:此版本是稳定版,我们在前面Spring Boot入门时已经详细介绍过,因此这里不再重复。我们选择了稳定版来确保系统的稳定性。
-
MyBatis:我们选择了 MyBatis 而不是其他数据库连接方案(如 JPA)。原因是 MyBatis 是半自动化的,允许开发人员灵活控制 SQL 语句的编写,使开发更加清晰和可控。
-
Maven 3.6.1:这是 IntelliJ IDEA 自动集成的 Maven 版本。如果您使用不同的版本,也没有太大问题。
-
Log4j2 2.12.1:我们选择了这个版本来记录日志,替代了之前的 Logback。我们将在引入依赖时进一步介绍如何配置。
二、技术选型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1. 软件版本的选择
选择软件版本时,最优先考虑的是 稳定性,而非追求最新版本。新版本往往可能会有一些 bug,这些 bug 很难由普通开发人员修复,特别是如果只有框架的深度使用者才能修复时,问题就会变得复杂。因此,稳定版本是优先选择的目标。
2. 团队对技术栈的熟悉度
团队对技术栈的熟悉程度非常重要。假设团队的大部分成员熟悉 Java 开发,就没有必要去选择像 PHP 这样的语言。虽然每种语言都有其优势,但从开发熟悉度出发,选择团队擅长的技术栈有助于提高开发效率和质量。
3. 开发效率与生态
技术的生态系统对开发效率有重要影响。像 Spring 这样拥有强大生态系统的框架,提供了大量的组件和工具,可以大大提高开发效率。如果选择了一个小众技术栈,可能在遇到问题时没有现成的开源项目可以借鉴,这将导致开发效率下降,需要自己去重新实现一些功能。
4. 未来前景与社区活跃度
未来前景和社区活跃度是选型时需要重点考虑的因素。技术的前景关系到未来的维护成本和团队的持续学习需求。如果某个技术的前景不好,社区活跃度低,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它的使用者会逐渐减少,维护成本会逐步增加。例如,之前的 .NET 技术的未来前景较弱,使用者减少,维护成本提高。选择技术时要避免这些技术,选择那些有良好前景和活跃社区的技术,以确保技术更新和维护的顺利进行。
5. 社区活跃度
技术社区的活跃度非常重要,尤其在开发过程中难免会遇到问题。如果技术的社区活跃,您可以找到相关资料或从社区中的前辈那里获得经验。在遇到困难时,社区的支持能帮助您事半功倍。因此,社区的活跃程度对开发者的支持至关重要。
项目初始化及MyBatis Generator配置
1. 项目初始化
1.1 创建新项目
- 打开IDE,选择“Create New Project”。
- 选择 Spring Initializer 并点击 Next。
- 配置 Group 为
com.imock,Artifact 为more,项目类型选择 Maven,Java版本选择 8。
1.2 选择依赖
- 选择 Spring Web 依赖,完成项目创建。
1.3 配置Spring Boot版本
- 打开
pom.xml文件,修改 Spring Boot 版本为2.2.1.RELEASE。 - 右键点击项目,选择 Maven -> Reimport 来重新解析依赖。
1.4 运行项目
- 在
src/main/java目录下找到MoreApplication类,右键选择运行。 - 程序启动后,日志中会显示
started表示启动成功。
2. 整合MyBatis Generator
2.1 添加MyBatis依赖
- 打开
pom.xml文件,添加以下依赖:<dependency> <groupId>org.mybatis.spring.boot</groupId> <artifactId>mybatis-spring-boot-starter</artifactId> <version>2.1.3</version>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mysql</groupId> <artifactId>mysql-connector-java</artifactId> <version>8.0.18</version> </dependency>
2.2 添加MyBatis Generator插件
- 在
pom.xml中添加以下插件配置:<plugin> <groupId>org.mybatis.generator</groupId> <artifactId>mybatis-generator-maven-plugin</artifactId> <version>1.3.7</version> <configuration> <overwrite>false</overwrite> <configurationFile>src/main/resources/generatorConfig.xml</configurationFile> </configuration> </plugin>
2.3 配置MyBatis Generator配置文件
- 创建
generatorConfig.xml文件,并放置在src/main/resources目录下。配置数据库连接信息以及需要生成的类文件。 - 需要修改数据库的连接池配置及数据库地址、用户名和密码等信息。
2.4 配置数据库
-
在 MySQL 中创建数据库
imock_more。CREATE DATABASE imock_more; -
导入 SQL 脚本,创建数据库表和初始数据。
2.5 生成代码
- 配置好数据库连接和表结构后,右键点击
mybatis-generator-maven-plugin插件,选择 Generate。 - 生成成功后,
model和dao目录下会生成对应的实体类和数据库操作方法。
3. 生成的文件分析
3.1 DAO文件
dao目录下会生成各种数据库操作方法,如insert、delete、select等。
3.2 POJO文件
pojo目录下会生成数据库表对应的实体类,每个表生成一个 Java 类,包含表的字段与相应的 getter/setter 方法。
3.3 Map文件
maps目录下生成.xml文件,这些文件用于存储 SQL 语句,保持 SQL 与 Java 代码的分离,方便维护。
3.4 使用MyBatis的优势
- 使用 MyBatis 可以将 SQL 和 Java 代码分开,易于管理和维护。
- 插件生成的 DAO 和 POJO 文件可以加速开发,提高开发效率。
课程笔记:Spring Boot与MyBatis配置及基础操作
1. 数据源配置
在引入 MyBatis 后,程序无法正常启动,错误提示是数据源未配置。因此,首先需要配置数据库连接。配置内容包括:
- 数据库名:
imook-more - 数据库URL:包括IP、端口号以及数据库名。
- 数据库编码:UTF-8
- 时区:
Asia/Shanghai - 驱动类:
com.mysql.cj.jdbc.Driver - 数据库账号和密码。
配置完成后,程序能够成功启动,说明已经通过配置连接到数据库。
2. 创建Controller和Service层
2.1 创建Controller层
- 在
src/main/java下创建controller包。 - 创建
UserController类并注入@Controller注解。 - 编写方法
public User personalPage(),返回用户对象。 - 使用
@ResponseBody注解使返回值以 JSON 格式返回。
2.2 创建Service层
- 创建
service包。 - 创建
UserService接口,定义getUser()方法返回User实体。 - 创建实现类
UserServiceImpl,实现UserService接口,并在方法中调用 MyBatis 生成的UserMapper,使用selectByPrimaryKey方法查询数据库中用户信息。 - 使用
@Autowired注解注入UserMapper。
2.3 修改Controller层
- 在
UserController中注入UserService并调用其getUser()方法。 - 修改
getUser()返回User对象的 JSON 格式数据。
3. 配置MyBatis Mapper文件路径
在配置文件中,指定 MyBatis 的 Mapper 文件路径,通常在 src/main/resources 下。配置项如下:
mybatis.mapper-locations=classpath:mapper/*.xml
确保 MyBatis 能正确扫描并加载映射文件。
4. 配置Spring识别Mapper
Spring 需要识别 Mapper,使用 @Mapper 注解或配置 @Repository 注解,确保 IDE 能正确识别。
- 在
Mapper接口类上添加@Repository注解,解决 IDE 的红色波浪线提示。 - 配置 Spring 扫描
Mapper文件路径,如:
@MapperScan("com.imook.mall.model.dao")
5. 启动应用并测试
在完成所有配置后,启动应用程序。浏览器中访问接口,确保返回数据与数据库中的数据一致。
例如,User 的个性签名字段被更新为 “666”,并成功返回。
6. 解决IDE红色波浪线问题
IDE提示红色波浪线时,表示 Mapper 接口没有正确注解。在类上添加 @Repository 注解来解决此问题,这样 IDE 能正确识别并消除错误提示。
Log4j2 日志配置与使用
1. 日志级别概述
日志是开发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关键组成部分。常见的日志级别有五个,它们的优先级从高到低依次为:
- ERROR:表示错误,通常在异常或系统错误发生时使用。例如,数据库连接失败时,打印 error 日志。
- WARN:表示警告,通常用于潜在的或不严重的问题。
- INFO:信息日志,记录一般性的信息,通常用于记录用户请求和返回等事件。
- DEBUG:调试日志,通常用于开发过程中记录一些不影响程序运行但对调试有帮助的信息,如方法执行时间。
- TRACE:追踪日志,记录最为详细的信息,通常用于框架开发者使用,业务开发者一般不需要关注。
开发中常用的日志级别是 ERROR、INFO 和 DEBUG。
2. 引入 Log4j2 依赖
在使用 Spring Boot 时,我们需要先排除默认的日志组件,以避免冲突。打开 pom.xml 文件并进行如下配置: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web</artifactId>
<exclusions>
<exclusion>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logging</artifactId>
</exclusion>
</exclusions>
</dependency>
<dependency>
<groupId>org.springframework.boot</groupId>
<artifactId>spring-boot-starter-log4j2</artifactId>
</dependency>
这样可以排除默认的日志组件并引入 Log4j2。
3. 配置 Log4j2
接下来,需要在 resources 目录下创建 Log4j2 配置文件 log4j2.xml,配置日志输出的路径和级别。
3.1 配置文件内容
<Configuration status="WARN">
<!-- 定义日志文件保存路径 -->
<Properties>
<Property name="basedir">${sys:user.home}/logs</Property>
</Properties>
<!-- 控制台输出配置 -->
<Appenders>
<Console name="Console" target="SYSTEM_OUT">
<PatternLayout pattern="%d{yyyy-MM-dd HH:mm:ss} [%t] %-5level: %msg%n" />
</Console>
<!-- Debug 日志输出到文件 -->
<RollingFile name="DebugFile" fileName="${basedir}/debug.log" filePattern="${basedir}/debug-%d{yyyy-MM-dd}.log">
<PatternLayout pattern="%d{yyyy-MM-dd HH:mm:ss} [%t] %-5level: %msg%n" />
<Policies>
<TimeBasedTriggeringPolicy interval="1" modulate="true"/>
</Policies>
</RollingFile>
<!-- Info 日志输出到文件 -->
<RollingFile name="InfoFile" fileName="${basedir}/info.log" filePattern="${basedir}/info-%d{yyyy-MM-dd}.log">
<PatternLayout pattern="%d{yyyy-MM-dd HH:mm:ss} [%t] %-5level: %msg%n" />
<Policies>
<TimeBasedTriggeringPolicy interval="1" modulate="true"/>
</Policies>
</RollingFile>
<!-- Error 日志输出到文件 -->
<RollingFile name="ErrorFile" fileName="${basedir}/error.log" filePattern="${basedir}/error-%d{yyyy-MM-dd}.log">
<PatternLayout pattern="%d{yyyy-MM-dd HH:mm:ss} [%t] %-5level: %msg%n" />
<Policies>
<TimeBasedTriggeringPolicy interval="1" modulate="true"/>
</Policies>
</RollingFile>
</Appenders>
<!-- Logger 配置 -->
<Loggers>
<Root level="info">
<AppenderRef ref="Console" />
<AppenderRef ref="DebugFile" />
<AppenderRef ref="InfoFile" />
<AppenderRef ref="ErrorFile" />
</Root>
</Loggers>
</Configuration>
3.2 配置说明
-
日志输出路径:
- 使用
Properties标签定义了一个basedir,其值为${sys:user.home}/logs,该路径是用户主目录下的logs文件夹。 - 请确保在服务器或本地开发环境中手动创建该文件夹。
- 使用
-
控制台输出:
- 配置了
Console输出器,日志级别为INFO,将打印INFO及以上级别的日志。
- 配置了
-
文件输出:
- 配置了三个日志文件:
debug.log、info.log和error.log,分别用于存储不同级别的日志。 - 文件按天滚动,每天生成一个新的日志文件。
- 配置了三个日志文件:
-
日志格式:
- 日志输出格式为
"%d{yyyy-MM-dd HH:mm:ss} [%t] %-5level: %msg%n",包括时间戳、线程、日志级别和日志内容。
- 日志输出格式为
3.3 配置文件解释
- RollingFile:指定日志文件的滚动策略,支持按时间或大小进行滚动。
- Policies:配置了
TimeBasedTriggeringPolicy,表示按天滚动日志文件。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