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的概念
一、绪论
| 数据结构: 计算机中存储和组织数据的方式, |
可以把数据结构分为 逻辑结构 和 物理结构
1.1 逻辑结构
| 逻辑结构 :指数据元素之间存在的逻辑关系,面向问题的 |
1 集合:数据结构中的元素之间除了“同属一个集合” 的相互关系外,别无其他关系 ;
2.线性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一对一的相互关系 ;
3.树形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一对多的相互关系 ;
4.图形结构:数据结构中的元素存在多对多的相互关系 。

1.2 物理(存储)结构
| 物理结构:指数据的逻辑结构在计算机中的存储形式,因此也称为 存储结构 是面向计算机的 |
| 数据的 存储结构 应正确反映数据元素之间的 逻辑关系 |
1 顺序存储:
是把数据元素存放在地址连续的存储单元里 其数据间的逻辑关系和物理关系是一致的

2 链式存储:
是把数据元素存放在任意的存储单元里 这组存储单元可以是连续的 也可以是不连续的

1.3 算法、时间复杂度&空间复杂度
| 什么是算法 |
算法是一种计算过程,通过一系列有序的步骤来执行特定的任务。
| 算法的特性 |
明确定义: 算法应该具有明确的步骤,对于任何给定的输入,都应该产生确定的输出。
有限性: 算法必须在有限步骤内结束,不会无限循环或无法终止。
输入: 算法可以有零个或多个输入,这些输入是用来执行特定任务的数据。
输出: 算法应该产生一个或多个输出,以表示完成任务的结果。
| 算法的度量指标 |
时间复杂性: 衡量算法执行所需时间的指标,通常用大O表示法来表示。
较低的时间复杂性通常意味着更高的性能。
n为问题的规模,f(n)为执行次数的系数为1的最小阶,O(f(n))表示时间复杂度。
空间复杂性: 衡量算法在执行过程中所需内存空间的指标。与时间复杂性类似,我们希望尽量减少算法的空间占用。

二、内部排序(Internal sort)
也称内部排序算法 是指利用计算机内部存储器(RAM)进行的排序方法
| 内部排序算法包括 |
交换排序:冒泡排序、快速排序
插入排序:直接插入排序、希尔排序
选择排序:简单选择排序、堆排序
归并排序:二路归并、多路归并
| 内部排序的优缺点 |
优点:
算法实现简单,比较适用于数据规模较小的排序
某些排序算法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快速运算能力,提高排序效率
缺点:
对于数据规模较大的排序,排序效率较低
受计算机内部存储器的影响,排序数据的范围有限
某些排序算法的时间复杂度较高,排序效率较低
2.1 交换:冒泡排序
相邻的元素两两比较,有n个元素最多就要执行 (n - 1)次比较

#include <stdio.h>
void bubble_sort(int arr[], int len)
{
int i, j, temp;
for (i = 0; i < len - 1; i++) // N个数,有 N-1 轮
{
for (j = 0; j < len - 1 - i; j++) //确认位置
{
if (arr[j] > arr[j + 1])
{
temp = arr[j];
arr[j] = arr[j + 1];
arr[j + 1] = temp;
}
}
}
}
int main()
{
int arr[] = { 22, 34, 3, 32, 82, 55, 89, 50, 37, 5, 64, 35, 9, 70 };
int len = (int) sizeof(arr) / sizeof(*arr);//总字节 除以 单个数的字节
bubble_sort(arr, len);
int i;
for (i = 0; i < len; i++)
printf("%d ", arr[i]);
return 0;
}
2.2 选择:选择排序
第一次从待排序的数据元素中选出最小(或最大)的一个元素,存放在序列的起始位置,然后再从剩余的未排序元素中寻找到最小(大)元素,继续放在起始位置知道未排序元素个数为0。

#include <stdio.h>
void selection_sort(int a[], int len)
{
int i,j,temp;
for (i = 0 ; i < len - 1 ; i++)
{
int min = i; //记录第一个元素默认是最小值
for (j = i + 1; j < len; j++) //访问下一个元素
{
if (a[min] > a[j])
{
min = j;// 记录最小值
}
}
if(min != i)
{
temp = a[min]; // 交换两个变量
a[min] = a[i];
a[i] = temp;
}
}
}
int main()
{
int arr[] = { 22, 34, 3, 32, 82, 55, 89, 50, 37, 5, 64, 35, 9, 70 };
int len = (int) sizeof(arr) / sizeof(*arr);//总字节 除以 单个数的字节
selection_sort(arr, len);
int i;
for (i = 0; i < len; i++)
printf("%d ", arr[i]);
return 0;
}
2.3 插入:直接插入排序
构建有序序列,对于未排序数据,在已排序序列中从后向前扫描,找到相应位置并插入。因而在从后向前扫描过程中,需要反复把已排序元素逐步向后

#include <stdio.h>
void insertion_sort(int arr[], int len){
int i,j,temp;
for (i=1;i<len;i++)
{
temp = arr[i];
for (j=i;j>0 && arr[j-1]>temp;j--) //于前面元素比较大小
arr[j] = arr[j-1]; //满足则交换位置
arr[j] = temp; //交换最开始的元素和最后的元素位置
}
}
int main()
{
int arr[] = { 22, 34, 3, 32, 82, 55, 89, 50, 37, 5, 64, 35, 9, 70 };
int len = (int) sizeof(arr) / sizeof(*arr);//总字节 除以 单个数的字节
insertion_sort(arr, len);
int i;
for (i = 0; i < len; i++)
printf("%d ", arr[i]);
return 0;
}
2.4 交换:快速排序
每趟排序时选出一个基准值,从最右的大于基准数和最左边的小于基准值,位置交换

三、栈与队列
- 栈 STACK
栈又称为 后进先出(First In Last Out) 的线性表,简称 FILO 结构
我们把允许插入和删除的一端称为 栈顶(top),另一端称为 栈底(bottom),不含任何任何数据元素的栈称为 空栈
- 队列 queue
是只允许在一端进行插入操作,而在另一端进行删除操作的线性表
队列 是一种 先进先出(First In First Out) 的线性表,简称 FIFO 结构
允许删除的一端称为对头,允许插入的一端称为队尾
非线性结构
- 树
没有父节点的节点称为根节点,每个节点有零个或多个子节点;每一个非根节点有且只有一个父节点;除了根节点外,每个子节点可以分为多个不相交的子树;
- 二叉树是树的特殊一种,具有如下特点:
1、每个结点最多有两颗子树,结点的度最大为2。
2、左子树和右子树是有顺序的,次序不能颠倒。
3、即使某结点只有一个子树,也要区分左右子树。
- 遍历二叉树的几种方式
前序遍历 (中左右)
> 访问根结点;
> 先序遍历根结点的左子树;
> 先序遍历根结点的右子树。
中序遍历 (左中右)
> 中序遍历根结点的左子树;
> 访问根结点;
> 中序遍历根结点的右子树。
后序遍历 (左右中)
> 后序遍历根结点的左子树;
> 后序遍历根结点的右子树。
> 访问根结点;
| Gold |
| GoldenRod |
| GreenYellow |
| 我的颜色和字体的颜色设置方法相同 |
11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