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实用技巧之 — 观察者模式详解
一、系统学习前的思考
- 观察者模式被认为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
它通常用于实现“发布-订阅”机制,这样多个观察者可以订阅某个主题的对象,并在该主题发生变化时自动得到通知。听起来很实用,尤其是在构建事件驱动的系统时。
- 那我应该从哪里开始呢?
或许我应该先查一下观察者模式的基本概念和结构。根据一些资料,观察者模式包括两个主要角色:观察者(Observer)和主题(Subject)。主题维护一个观察者列表,并在状态变化时通知所有观察者。这似乎与发布-订阅模式类似,但更面向对象。
我觉得理解观察者模式的关键在于如何定义观察者的接口,以及主题如何维护和通知这些观察者。可能需要使用接口或抽象类来定义观察者应该实现的方法。
- 举个例子
假设我有一个气象站(Subject),它会发布温度、湿度等数据。多个天气预报应用(Observers)订阅这个气象站的数据。每当气象站更新数据时,所有订阅的应用都会收到通知,更新自己的显示。
那么,在C++中如何实现呢?我觉得可以定义一个Observer接口,其中包含一个update方法,用于接收主题的通知。然后,主题类会维护一个观察者的列表(Observer对象的集合)。
让我尝试写出一些伪代码:
class Observer {
public:
virtual void update(float temp, float humidity, float pressure) = 0;
};
class WeatherData : public Subject {
private:
float temperature;
float humidity;
float pressure;
std::vector<Observer*> observers;
public:
void registerObserver(Observer* o) {
observers.push_back(o);
}
void removeObserver(Observer* o) {
}
void notifyObservers() {
for (Observer* o : observers) {
o->update(temperature, humidity, pressure);
}
}
void measurementsChanged() {
notifyObservers();
}
};
class CurrentConditionsDisplay : public Observer {
private:
float temperature;
float humidity;
float pressure;
public:
void update(float temp, float hum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