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到了杭州,打了个铁,还是铁末那种,差点爆零,相当丢人,总结一下经验。
主要是我的锅。比赛前一直都没有好好刷题,一方面筹办CCPC秦皇岛站花了一点精力,另一方面俱乐部下一届的工作又耽搁了有点多,实际上还是自己时间安排上太有问题,前面也都是借口。线段树就写了几个裸板子题,甚至会长给的板子都还没熟悉,自己从来没有打出来过,也远远谈不上理解,以至于签到题J题卡了很久,最后也因为不明原因的wa而终。J题就是一个裸板子线段树区间赋值、查询,加上GCD,题目的限制是只可能出现赋值2或者3的情况,我一开始没有考虑到这个,后来经过陈真皞提醒才知道分别统计2、3出现的次数做个快速幂再乘起来就行了。但是。。。最后半小时打完代码,测试的时候也终于把没初始化的傻X bug都抓完了,所有我们编出来的数据都没错了,就是不能ac,绝望地啃了个苹果结束了比赛。
所以接下来我打算刷kuangbin的线段树专题,接下来这一年不到的时间里尽量把kuangbin的专题基本都过一遍吧,至少每个专题都把板子用熟了。。。明年退役,希望能搞点微小的收获。。。
看这篇一年前的博客,心里顿生感慨,觉得时光荏苒,一去不复返。当年还是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小伙子,意气风发,在路上还和学妹聊着天,比赛之前还在打ingress拯救世界呢(现在也是),根本不知道ACM拿牌是个什么概念,白白浪费沈阳站和杭州站的机会,以为是在旅游。
当然这和队内三个人的心态都有关系,两个队友的早早退役也让我重新审视了一下自己的ACM生涯,仿佛从学完基础DP背包开始,就没有那么大学习算法的热情了。每天好像都坐在1117或者1121,好像都在忙些什么,但最后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做,白白虚度了很多时光。中途还希望能转头去学习技术,打算去找工作,到头来还是发现自己什么也不会,光顾着谈恋爱了,结果姑娘也跑了。前任分手后直接就上到了绩点前三,估计保研都绰绰有余,跟着她的现任还拿到了两个区域赛铜牌,只有我什么也没有,成绩也在挂科边缘徘徊。唉。
今年最幸运的事情就是碰到了两个值得信任的队友,他们让我重新燃起了奋斗的希望。先是我发现我和17级的学弟学妹们都开始出现技术差距了,更何况同一届的同学,连续几天微信后端毫无进展,甚至当时的女友都成功做出了自动回复机器人,只有我在原地踏步连服务器都连不上,再加上父母的步步紧逼,我自己都觉得似乎有必要考个研,于是反反复复之后我又站在了ACM的起跑线上。当年的两个队友都有自知之明,一个早早选择去了实验室做自然语义分析,另一个我也不知道他在干嘛,于是省赛就和阿忠哥和胖清三个刚好剩下的大三狗组成了一个临时队伍,取个名字还要被领导改了。还好后面我们这个队伍就这么定下来了,开始好好训练准备今年的赛季。只有从这个时候,我才真正开始了改变。
2017杭州站和2018河北省赛,真的是我大学的两个转折点。杭州站的这篇总结末尾还清清楚楚写着明年退役,我要搞点微小的收获呢,没想到转眼过几天我就忘记了这码事,嚷嚷着要退役搞技术。从2017年11月7日(杭州站回来后三天)开始的半年,一直到省赛2018年5月20日,我的世界全都围绕着一个人在转,甚至在脱离她的轨道以后,我也依然在惯性中堕落着。
一点一点地补全自己残缺的图论算法,比去年积极得多地和队友们开模拟赛,从接近爆零,到模拟赛中保铜争银,到失去沈阳站机会,眼睁睁看着他们拿牌,再到桂林的折戟,那种就差一点点的无力感,是上一个赛季反正离铜很远无所谓的我所从未经历过的。离焦作就剩三个星期了,ECL-Final的名额算法又还没有确定,最绝望的是没有拿牌的实力的时候总是能有机会出去,而有了拿牌的希望以后却发现机会和时间真的太少太少了。
只希望自己能不要辜负焦作的机会,不辜负队友们的信任,不辜负自己逝去的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