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acle数据库的奇技淫巧

本文介绍Oracle数据库使用过程中的一些独特技巧,包括表别名、ROWID和ROWNUM的应用、查询特定范围的数据、Sequence创建及日期格式转换等内容。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这篇博客是Oracle 数据库使用过程的手记,会永久不定时更新一些新的关于Oracle数据库使用的技巧,特别是不同于SQL Server和My SQL的奇技淫巧。
注:数据库版本:Oracle 11g 数据库管理软件:PL/SQL Developer
(去IOE指的是,减少使用甚至完全不使用IBM小型机、Oracle数据库、EMC存储设备,除开技术方面的原因,更多是政治方面的考量,与政府机构采用华为的设备而不是思科的设备相类似。)

0. 说明 Oracle不区分大小写,存储在数据库里的数据全部为大写,不管你插入时输出的语句是大写还是小写。在操作任何表时,尤其是使用delete语句或者drop语句,最后使用数据库名.表名的形式,这样可以保证操作准确,不会误删。

1. 表别名 即为关系表起一个简略的名字,方便使用,别名紧跟from后的表名。在表名很长需要查询的内容很多时特别适用。
select * from table_name (标准查询语句)
select t.* from table_name t
2. rowid 在PL/SQL里,只有在查询语句里加上rowid,才能在图形界面编辑数据行并保存。
select t.*,rowid from table_name t
select t.*,t.rowid from table_name t //两者等价
3.rownum 不同于SQL Server,Oracle没有TOP关键字,许多跟查询结果行数有关的操作依赖rownum来实现。
--查询前1000行:
select t.* from table_name t where rownum < 1001
select t.* from table_name t where rownum <=1000
//(推荐使用第一行的方法,<=在数据库中的执行时间甚至有可能是<的两倍)

--查询第11到第20共10条数据
select * from (select t.*,rownum r from cfg_id_generator t) where r >= 11 and r <= 20
//(r是rownum的别名,我尝试过不使用别名,不使用别名无法查询到数据)

--查询最新创建的前10条记录
select * from (select t.* from table_name t order by create_date desc) where rownum < 11

--查询前10条记录并按时间排序
select t.* from table_name t where rownum < 11 order by create_date desc
//比较上下有何不同的地方?
//请注意,如果排序依据是主键,上下两种方法结果是相同的 仅在该情况下 下句可以替换上句 否则两者的操作逻辑是不一样的
4. 查询字段值在特定范围内的数据(通用)
select t.*,rowid from table_name t where id in (10000,11000);--只能查询前后两行

select t.*,rowid from table_name t where id >= 10000 and cfg_task_id <= 11000;

select t.*,rowid from table_name t where id between 10000 and 11000
5. 新建Sequence
create sequence BOOK$SEQ  //表名$SEQ
minvalue 1
maxvalue 99999999999
start with 10
increment by 1
cache 200;
6. 格式转换
//日期格式转换
to_date(2017-7-26, ‘yyyy-mm-dd’);    //使用insert语句插入日期格式也使用这一格式
to_date('2017-8-1 16:36:30', 'YYYY-MM-DD HH24:MI:SS');

//字符格式转换
Declare i int;
to_char(i);
7. 循环建表语句脚本(建立从table_test_0 到 table_test_49一共50张表):
begin
	declare i int;
		tableName varchar2(50);
		sqlString varchar2(1000);
	begin
		i := 0;
		while i < 50 loop
			begin
				tableName := ‘table_test_’ || to_char(i);
				i := i + 1;

				sqlString :=create table|| tableName ||(
					User_id          number(20),
					User_name       varchar(20),
					Create_Date	    Date,
                );
                Execute immediate sqlString;
			end;
		end loop;
	end;
end; 
8.查看被锁的表和解锁
--查看被锁的表
select object_name, machine, s.sid, s.serial#
from gv$locked_object l, dba_objects o, gv$session s
where l.object_id = o.object_id
and l.session_id = s.sid;
--对表进行解锁
alter system kill session 'sid, serialid'

参考资料:
http://soft.chinabyte.com/database/27/11420027.shtml

<think>好的,我需要回答用户关于Vue3高级技巧、不常见用法和最佳实践的问题。用户之前提到过引用了一些资料,但那些引用似乎和Vue3关系不大,甚至可能有误导,比如引用[1]提到了快速排序,这明显是算法内容,和Vue无关。不过用户现在明确询问Vue3的高级技巧,所以需要抛开那些不相关的引用,专注于正确的知识点。 首先,我应该回忆Vue3的一些高级特性。比如Composition API的深入使用,响应式系统的底层原理,自定义指令的高级应用,还有组件方面的优化技巧,如递归组件、动态组件、异步组件等。此外,还有一些性能优化的方法,比如使用v-once、v-memo,或者利用Teleport和Suspense组件来优化DOM结构和加载状态。 接下来,需要整理这些知识点,确保准确性和实用性。例如,Composition API中的自定义hook可以封装可复用的逻辑,这可能是一个不常见但实用的技巧。另外,响应式方面,使用shallowRef和markRaw来优化性能,避免不必要的响应式追踪,这也是高级用法之一。 还要考虑到组件通信的高级方法,比如使用provide/inject结合Symbol作为键,确保注入的安全性。另外,模板引用(ref)的动态使用,尤其是在循环或条件渲染中,可能有些用户不太熟悉。 异步组件的懒加载和代码分割也是性能优化的重要部分,可以结合defineAsyncComponent和Webpack的动态导入来实现。Teleport组件用于将子节点渲染到DOM中的其他位置,这在处理模态框或通知时非常有用,但可能被忽视。 另外,自定义指令的高级用法,比如创建防抖点击指令,或者集成第三方库如GSAP,这也是值得提及的。还有,基于Vue3的TypeScript支持,如何利用泛型和类型推断来增强代码的健壮性,可能属于最佳实践的一部分。 需要验证每个技巧的正确性,比如v-memo的使用场景,确保在大型列表中的正确应用。递归组件的使用,需要命名组件的重要性,避免无限循环的问题。动态组件的:is绑定,可能需要结合keep-alive来保持状态。 最后,整理这些内容,分点说明,确保结构清晰,语言简洁,符合用户要求的中文回答,并生成相关问题。检查是否有遗漏的重要技巧,比如渲染函数的JSX用法,或者使用Composition API替代Mixins的优势,这些都是Vue3推荐的最佳实践。</think>### Vue3 高级技巧与不常见用法解析 #### 一、组件深度控制技巧 1. **递归组件命名强制要求** Vue3 要求递归组件必须显式声明 `name` 选项,否则会导致栈溢出: ```javascript export default { name: 'TreeItem', // 必须显式命名 template: `<div><TreeItem v-for="item in children"/></div>` } ``` 2. **动态组件状态保持** 使用 `<KeepAlive>` 包裹动态组件时,配合 `:include` 属性精准控制缓存策略: ```vue <KeepAlive :include="['TabA', 'TabC']]"> <component :is="currentComponent"/> </KeepAlive> ``` #### 二、响应式系统高级用法 1. **非深度响应式控制** 使用 `shallowRef` + `triggerRef` 实现手动触发更新: ```javascript const state = shallowRef({ count: 0 }) // 修改不会自动触发更新 state.value.count++ // 手动触发更新 triggerRef(state) ``` 2. **冻结大型数据集** 通过 `markRaw` 避免不必要响应式追踪: ```javascript const heavyData = markRaw(fetchBigData()) ``` #### 三、模板编译黑科技 1. **v-memo 性能优化** 在大型列表渲染中精准控制更新范围: ```vue <div v-for="item in list" :key="item.id" v-memo="[item.id === selectedId]"> {{ item.content }} </div> ``` 2. **内联模板(SSR场景)** Server Side Render 中特殊用法: ```vue <script type="text/x-template" id="custom-template"> <div>{{ dynamicContent }}</div> </script> ``` #### 四、Composition API 进阶 1. **Effect作用域控制** 使用 `effectScope` 批量管理副作用: ```javascript const scope = effectScope() scope.run(() => { watch(data, () => { /*...*/ }) watchEffect(() => { /*...*/ }) }) // 批量清理 scope.stop() ``` 2. **自定义 Ref 工厂** 创建带校验逻辑的 ref: ```javascript function validatedRef(value, validator) { return customRef((track, trigger) => ({ get() { track(); return value }, set(newVal) { if (validator(newVal)) { value = newVal trigger() } } })) } ``` #### 五、渲染函数妙用 1. **JSX 片段加速开发** 结合 TypeScript 的类型推断: ```tsx render() { return (<> <NavBar/> <main>{this.content}</main> </>) } ``` 2. **动态插槽生成器** 使用 `h()` 函数创建动态插槽内容: ```javascript render() { return h(MyComponent, {}, { default: () => [h('div', this.dynamicContent)] }) } ``` #### 六、性能优化实践 1. **组件懒加载策略** 配合 Suspense 实现分段加载: ```javascript const HeavyComponent = defineAsyncComponent({ loader: () => import('./Heavy.vue'), timeout: 3000, suspensible: true }) ``` 2. **Web Worker 集成** 通过 `worker-plugin` 实现 CPU 密集型任务分流: ```javascript const worker = new ComlinkWorker(new URL('./worker.js', import.meta.url))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