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物质量度量之“三级指标体系”及其应用实践

本文介绍了研发质量管理中采用的三级指标体系,包括效率、质量、稳定和资源四个方面。效率通过业务交付、计划保障和协同能力展现;质量强调内建质量和测试活动的价值;稳定关注生产故障与响应;资源关注人资配置。通过下钻分析和质量预警机制,实现工程目标的科学管理。三级指标体系是量化管理的重要工具,助力团队实现“多、快、好、省”的目标。

管理学大师彼得 - 德鲁克曾说过:无数据不管理。数字是人们快速认知事物的一种有效方式。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对事还是对人都息息相关。碰上难以用数字描述的事物或现象肯定是没有找对适用的指标和度量方式。尤其对于质量工程方面的工作,定量的呈现远比定性描述更有说服力。而“三级指标体系”就是质量平台在这一年的反复打磨中,逐渐清晰并成型的,能够将得物工程质量加以体系化度量的一种最佳工程实践。

为什么是三级?而不是四级或者更少?

通过一级指标,直观反馈在工程化过程中某个方面的水准,具有结果性质的指标,类似“后视镜”的作用,但也具有较大滞后性且粒度较大;从而引入二级指标,对大颗粒度的一级指标进行拆解,分而治之以获取改善。由于粒度的均匀程度问题,需进一步纳入三级指标才具备可操作性,以便着手改善以最终影响到结果。通常情况下,三级指标即可起到有效的下钻分析并落入改进闭环的效果。

 

通过实践归纳,选取效率、质量、稳定、资源四个方面共同构建三级指标体系。四个方面的关系可描述为质量是立命之本,稳定是有效质量活动的自然结果;业务方期望的是有质量地(约束条件)快速交付,且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其中也隐含着对资源的高效利用的诉求。

简而言之就是“多、快、好、省”地把活干了。三级指标分别指的是:

  • 一级指标,即结果指标。起到“后视镜”的作用,有一定的延迟性。
  • 二级指标,即拆解指标/改善指标。对结果形成进行构成拆解或者直接可以作用以改善结果。
  • 三级指标,即改善指标。可以对应到一个或一组改进行为以获取对结果的部分改善。

下文针对上述四个方面一一展开相应三级指标构成、内在逻辑及应用说明。

一、效率

效率是工程团队与业务团队沟通的热点话题,也是工程团队被诟病的高频方面。从面向高效交付的质量保障工作为切口,进行应用说明。

 

评论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