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阅读Binder源码的时候发现有经常有AutoMutex _l(mProxyLock)
这是起线程同步的作用,现在分析一下是如何实现的
首先看一下AutoMutex的定义,搜索如下:
[Mutex.h]
typedef Mutex::Autolock AutoMutex;,再看一下Autolock,也定义在在Mutex.h中
class Autolock {
public:
inline explicit Autolock(Mutex& mutex) : mLock(mutex) { mLock.lock(); }
inline explicit Autolock(Mutex* mutex) : mLock(*mutex) { mLock.lock(); }
inline ~Autolock() { mLock.unlock(); }
private:
Mutex& mLock;
};
可以看到,在Autolock的构造方法中调用mLock.lock()来上锁
在析构函数中释放锁
这样,在函数开始的时候初始化一个AutoMutex变量,就会被锁住
函数执行完会自动释放这个变量就会自动执行析构函数,这个锁就会被释放
这种方式值得学习一下
本文深入剖析了Android中AutoMutex的实现原理,通过分析Binder源码中的使用,揭示了其在线程同步中的作用。AutoMutex在构造时进行上锁,析构时自动释放锁,确保了代码块的线程安全。这种自动化的锁管理机制提供了简洁且高效的同步策略。
687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