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red{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应用层
物理层:{\green{物理层:}}物理层: 集线器、中继器
数据链路层:{\green{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层: 交换机、网桥
ARP协议:地址解析协议,ARP广播来获得LAN中其他主机的IP地址。
网络层:{\green{网络层:}}网络层: 路由器
IP协议:IP地址是网络层地址,MAC地址是数据链路层地址。
ICMP协议:基于IP协议,控制网络通不同,主机是否可达。
NAT:网络地址转换,公网IP地址唯一,私有IP地址被网关隔离,在LAN中唯一。公网IP和本地IP转换大多通过端口映射。
RIP路由协议:网络中每个路由器都维护一个它自己到其他每一个目标网络的距离纪录,默认30秒广播一次RIP路由更新信息。
子网掩码:与IP地址一块使用,将IP地址划分为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
传输层:{\green{传输层:}}传输层:
TCP协议:一对一传输,三次握手建立链接,四次挥手断开链接,ACK和SYN
UDP协议:可多对多传输,可丢包。
DHCP协议:动态主机设置协议,基于UDP,自动分配IP地址。
UDP包最大:{\blue{UDP包最大:}}UDP包最大:
以太网数据帧长度必须在46-1500之间,1500被称为MTU,链路层最大传输单元。
1500减去20IP地址首部,减去8UDP首部,剩余1472字节数据。
拥塞控制:{\blue{拥塞控制:}}拥塞控制:
拥塞控制防止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中。
慢启动:在一个阈值内采用乘法增长,超过阈值采用加法增长,乘法减小。
应用层:{\green{应用层:}}应用层:
HTTP协议:浏览器通信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