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疗法是一种治疗恶性肿瘤的针对性方法,已展现出了巨大潜力,其原理为用自身免疫系统对抗肿瘤细胞。免疫治疗包括单克隆抗体类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性抗体、细胞治疗等,具有卓越的疗效和创新性。以PD-1、PD-L1和CTLA-4为靶点的免疫检查点抑制(ICI)疗法被广泛使用并取得成效后,癌症治疗的第三阶段免疫疗法已正式到来[1]。
然而在治疗过程中,仍有相当一部分癌症患者对ICI的治疗没有反应或产生耐药性,因此科学家们一直致力于探索新的免疫靶点,其中就包括巨噬细胞靶点药物。靶向巨噬细胞的潜在靶点较多,临床上进展较快的主要靶点有:CSF-1R、CD47、CD40、巨噬细胞微环境趋化因子等[2]。
迄今为止,获得FDA临床试用批准的直接靶向巨噬细胞的药物非常少,暂时未有相关产品上市。最近FDA批准了上海和誉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Abbisko Therapeutics Co., Ltd.,香港联交所股票代码:http://2256.HK)的ABSK021的I期研究,即高选择性 CSF-1R 抑制剂,用于评估晚期实体瘤患者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
CSF-1R信号通路集落刺激因子-1(CSF-1),也称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是导致各种炎症性疾病的最常见的促炎细胞因子之一。其在骨关节炎、癌症和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和进展中具有显着的作用[3]。CSF-1 通过与称为集落刺激因子1 受体 (CSF-1R) 的受体结合发挥作用,也称为 c-FMS,导致信号通路级联,导致细胞增殖和分化。虽然 CSF-1R 似乎是 CSF-1 的唯一受体,但 IL-34 还结合受体蛋白-酪氨酸磷酸酶-ζ(RPTP-ζ)且配体的表达模式也不同[4]。
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