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捷这个词听了很多年,在工作中也一直有践行,但直到 2020 年 7 月参加了 Jim 老师的 CSM 课程,才算是比较系统的熟悉和了解了 ScrumMaster 的更多内容,课程生动有趣,再加上各种课堂练习,引发了我很多思考,也让我启动了进一步深入学习的愿望。终于在上个星期,完成了两天 A-CSM 的在线课程,与诸多来自不同行业的精英同学一起,通过 Jim 老师的系统讲述和精心设计的课堂练习,收获良多。
越简单的东西实际可能越复杂。Scrum 框架的核心要素看似简单,但适用于各类场景、各个行业、各种团队,所以其实应用起来非常讲究灵活性和适用性,这也可以认为是 Scrum 复杂的一面。
在课程之前,我一直很好奇 A-CSM 相比于 CSM 到底有哪些高级的内容。在对 Scrum 的核心内容做了简要回顾之后,A-CSM 课程迅速进入了重点的引导和教练的内容。A-CSM 的重点不再是讲述敏捷的框架和工具,而更多的关注于敏捷教练自身的能力模型,也就是软技能。从本质上看,无论是引导技巧还是教练技能,都更偏重于“人”本身,体现出对于人的关注。在实际工作中,身为敏捷教练,不同的行业背景、团队情况,应用的敏捷转型方法都会有差别,而无论哪种方法,都是基于教练本身对于人的理解和把握,正所谓,万变不离其宗,“以人为本”,是我从课程中学到的第一个要点。
Jim 老师反复强调,敏捷的思想一定要落地到团队的行动上。回到敏捷教练的角色,敏捷教练需要以一种客观、务实、平常心看待团队,发现、思考并解决团队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带领团队实现敏捷转型的目标。在敏捷的环境中,没有自上而下的权利作用,没有明确的管理职位,需要依靠团队共识建立积极的反馈机制,保持开放的心态,奔向目标。这就需要敏捷教练不能只是埋头苦干,还要抬头看路,要学会站在独立的、外部的、客观的角度看看团队里面到底发生了什么。教练技术工具 GROW 模型、积极聆听、强力发问、影响地图、商业画布等等,都是敏捷教练的技术也是艺术,通过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对象身上运用合适的方法,不断提升团队的成熟度。从引导团队变革开始,到引导组织变革,工具、模型、方法都是为最终结果也就是行动服务的,这是我学到的第二个要点。
身为敏捷教练,在启发团队的时候,要同时关注对自我的启发和认知。敏捷教练本身的工作是引导和教练团队,面对的对象是不同的团队成员、不同的业务环境,要启发别人,首先需要不断的自省、不断的拓宽和加深对自我的认知。Jim 老师提到个人发展计划要时不时拿出来对照和追踪,不断进行调整。很多时候,我们忙碌于每日的工作,在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的时候,常常会忽略掉对自己的关注,很容易失去重心。Agile-Lean Practitioner 类似于一个指南针,在这个指南针的指引下,不断优化个人发展计划,做好自我提升,不断探索如何成为更好的自己,不断提升对自我的领导力和对他人及团队的领导力。这是我学到的第三个要点。
两天的课程很短暂,在有限的时间里,Jim 老师覆盖了 Scrum、精益、规模化敏捷等诸多内容,并带来了丰富的课后学习资料。课堂上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职能的同学随机分组,大家通过丰富的课堂练习交流想法、讨论方案,很有收获。A-CSM 课程只是一个开始,期待后面精彩的 CSP 课程收获更多惊喜!
——捷行 A-CSM 认证学员 Jul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