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义
ICC(1)和ICC(2)是两种重要的信度指标,主要用于评估跨层数据(多层次数据)中的评分一致性情况。在SPSSAU(在线SPSS)分析平台中,这两个指标常与rwg(组内评分者信度)一起使用,共同评估数据的一致性。
ICC(1)详解
ICC(1)代表的是各组内成员或个体评分的信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MSB:组间均方;MSW:组内均方;k:每组内个体或成员的个数
解释:ICC(1)值越大,代表在同一个组中的不同成员的评分越一致。根据朱海腾(2020)的研究,ICC(1)的常用解释标准为:>0.2:达到0.2为佳
ICC(2)详解
ICC(2)是上升到组或层面上的信度指标,代表组内所有成员或个体平均评分的信度,计算公式为:
解释:成员越多,ICC(2)值信度就会越高。其常用解释标准为:>0.6:在ICC(1)达标的前提下,把0.6作为ICC(2)的可接受下限
与rwg的区别
在SPSSAU(网页SPSS)分析中,这三个指标的意义不同:
- rwg值:研究"行"数据的一致性,可理解为组内一致性
2. ICC(1)和ICC(2):研究"列"数据的一致性,表示个体与层面评分的信度
应用场景
- 跨层数据分析:当数据具有多层次结构(如员工嵌套在部门中)时使用
- 评分者一致性研究:评估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程度
- 信度检验:作为数据质量检验的一部分
注意事项
- ICC(1)和ICC(2)与普通的ICC组内相关系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 普通ICC用于多个评价者(如医生、仪器设备)的评分一致性
- ICC(1)和ICC(2)主要应用于跨层数据一致性分析
- 在实际应用中,建议同时报告rwg、ICC(1)和ICC(2)三个指标,以获得更全面的信度评估。
通过SPSSAU平台,用户可以轻松计算这些指标并得到专业的分析结果,为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