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ython实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与实现》图5.3

本文使用Python实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中的信号处理算法,包括生成并展示方位Chirp信号及其压缩后的瞬时频率变化,涉及信号的过采样、降采样及混叠效应。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Python实现《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算法与实现》图5.3。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h
plt.rcParams['font.sans-serif'] = ['SimHei']
plt.rcParams['axes.unicode_minus']=False    #用来正常显示负号
T = 128                     # 脉冲持续时间
B = 10                      # 脉冲带宽
K = B/T                     # 调频率

ratio = 5                   # 过采样率
Fs = ratio*B                # 采样频率
dt = 1/Fs                   # 采样间隔
N = math.ceil(T/dt)         # 采样点数
t = np.arange((0-N/2)/N*T,(N-N/2)/N*T,dt) # 时间轴
#print(t)
st = np.exp(1j*math.pi*K*np.multiply(t, t))      #生成信号

ratio_d = 0.25                     # 4倍降采样率
Fs_d = ratio_d*B                   # 采样频率
dt_d = 1/Fs_d                      # 采样间隔
N = math.ceil(T/dt_d)              # 采样点数
t_d = np.arange((0-N/2)/N*T,(N-N/2)/N*T,dt_d) # 时间轴
st_d = np.exp(1j*math.pi*K*np.multiply(t_d, t_d))      #生成信号

# 参数计算
F1 = K*t/Fs_d
F2 = (K*t_d+np.floor((Fs_d/2-K*t_d)/Fs_d)*Fs_d)/Fs_d

## 画图
plt.figure(1)
plt.subplot(3,1,1)
plt.title('(a)混叠前方位chirp信号的实部')
plt.plot(t,np.real(st))
plt.ylabel('幅度')

plt.subplot(3,1,2)
plt.title('(b)混叠后方位chirp信号的实部')
plt.plot(t_d,np.real(st_d))
plt.ylabel('幅度')

plt.subplot(3,1,3)
plt.title('(c)压缩后的信号')
plt.plot(t,F1,'k--')
plt.plot(t_d,F2)
plt.title('(c)信号瞬时频率')
plt.xlabel('方位时间')
plt.ylabel('频率(PRF)')
plt.arrow(-16, 1, 31, 0, width = 0.01, head_width=0.2, head_length=1, ec ='green') 
plt.arrow(16, 1, -31, 0, width = 0.01, head_width=0.2, head_length=1, ec ='green') 

plt.text(-5,+1.2,'PRF时间')
plt.text(-5,-1,'未混叠频率')
plt.text(-45,-1,'混叠频率')
plt.text(+35,-1,'混叠频率')

plt.tight_layout()
plt.show()
### 合成孔径雷达 SAR 在电离层中的应用及影响 #### 1. 星载 SAR 性能评估电离层干扰 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是一种通过利用雷达天线在目标区域上的运动来提高方位角分辨率的技术[^1]。然而,当 SAR 工作于地球大气层外的轨道上时,其信号会穿过电离层并受到电离层的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距离向和方位向上。 #### 2. 距离向成像受电离层 TEC 影响 电离层总电子含量(TEC)的变化会影响 SAR 的距离向成像质量。具体来说,电离层 TEC 对脉冲压缩的结果有显著作用,包括峰值位置偏移、增益降低以及旁瓣比(PSLR 和 ISLR)恶化等问题[^2]。这些效应可能导致最终生成的 SAR 像失真或模糊。 #### 3. 方位向成像受非均匀电离层影响 除了距离向外,非均匀分布的电离层也会对 SAR 的方位向成像造成严重影响。研究表明,在整个合成孔径时间期间,如果卫星飞行超过约 200 千米,则该路径内的 TEC 变化可能达到 0.42 至 1.34 TECU[^4]。如此大幅度的 TEC 波动会引起相位误差累积,从而破坏干涉测量精度,并进一步削弱 SAR 成像能力。 #### 4. 干涉 SAR (InSAR) 技术的应用挑战 对于干涉 SAR(InSAR),即通过两个或多幅 SAR 数据构建地形模型或其他物理量变化检测方法而言,任何微小但系统性的延迟都会被放大成为明显的条纹案错误或者虚假形变估计值。因此,为了减少因穿越不均一介质而引入的伪影现象,研究者们正在探索补偿算法以校正由动态环境因素引起的偏差[^3]。 ```python import numpy as np def calculate_tec_impact(tec_change, aperture_time=5e-3): """ 计算电离层 TEC 变化对 SAR 成像的影响 参数: tec_change : float - 给定时间段内发生的 TEC 改变量 (单位: TECU) aperture_time : float - 合成孔径持续时间 (默认值为 5 ms) 返回: phase_error : ndarray - 随着时间和空间产生的额外相位误差数组 """ c = 299792458 # 光速 m/s f_radar = 5.3e9 # 假设的工作频率 GHz -> Hz wavelength = c / f_radar spatial_gradient = .004 * tec_change # 空间梯度近似计算方式 temporal_rate = tec_change / aperture_time # 时间速率转换关系 t = np.linspace(0, aperture_time, num=int(aperture_time*1e6)) s = np.arange(-100e3, 100e3+1, step=wavelength/2.) delta_phi_spatial = 8*np.pi*(spatial_gradient/wavelength)*s[:,None] delta_phi_temporal = (-8*np.pi)*(temporal_rate/wavelength)*t[None,:] total_phase_errors = delta_phi_spatial + delta_phi_temporal return total_phase_errors.flatten() ``` 上述代码片段展示了一个简单的函数 `calculate_tec_impact` 来模拟电离层 TEC 变化如何引起 SAR 成像过程中的附加相位误差。 ---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