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撕Spring底层系列之:后置处理器“PostProcessor”

 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要条件。———— 马尔科姆·格拉德威


目录

一、后置处理器的概念

1.1 核心定义

1.2 两大核心对比

1.3 设计价值

二、Bean生命周期扩展时机

2.1 执行步骤与实例化体现

三、内置后置处理器解析

3.1 五大核心处理器职责

3.2 AOP代理创建流程

四、总结


🌟 嗨,我是Xxtaoaooo!

本系列将用源码解剖+拆分核心轮子的方式,带你暴力破解Spring底层逻辑。

警告:阅读后可能导致看Spring源码时产生「庖丁解牛」般的快感!

话不多说,直接开干!


一、后置处理器的概念

后置处理器是Spring留给开发者的‘手术刀’,允许在Bean生命周期的关键节点进行精准干预。

1.1 核心定义

        后置处理器(PostProcessor) 是Spring框架中一类特殊的接口,允许开发者在Bean的实例化、依赖注入及初始化阶段插入自定义逻辑。它并非直接参与业务,而是作为容器级扩展点,动态修改Bean定义(BeanDefinition)或Bean实例本身。

Spring后处理器主要有两种:

  1.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Bean工厂后处理器,在BeanDefinitionMap填充完毕,Bean实例化之前执行。
  2. BeanPostProcessor:Bean后处理器,一般在Bean实例化之后,填充到单例池singletonObiects之前执行。
// BeanDefinitionRegistryPostProcessor 示例:动态注册Bean
@Component
public class DynamicBeanRegistrar implements BeanDefinitionRegistryPostProcessor {
    @Override
    public void postProcessBeanDefinitionRegistry(BeanDefinitionRegistry registry) {
        RootBeanDefinition definition = new RootBeanDefinition();
        definition.setBeanClassName("com.example.DynamicService");
        registry.registerBeanDefinition("dynamicService", definition); // 动态注入Bean
    }
}

1.2 两大核心对比

作用阶段

核心能力

典型应用

BeanFactoryPostProcessor

Bean实例化前

修改Bean属性(如作用域、懒加载)

评论 13
成就一亿技术人!
拼手气红包6.0元
还能输入1000个字符
 
红包 添加红包
表情包 插入表情
 条评论被折叠 查看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Xxtaoaooo

谢谢支持!!!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