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 buildroot 构建一个最基础的rootfs

环境:ubuntu 16.04

芯片:rk3288

系统:linux + buildroot

 

下载 buildroot 源码

注:此文章采用 Latest long term support release: 2018.02.5 版本

在 buildroot 根目录下,执行如下命令,进行配置buildroot

$ make menuconfig 

Target options  --->        # 芯片构架的相关配置
Build options  --->         # buildroot 编译过程中的相关配置
Toolchain  --->             # 交叉工具链的相关配置
System configuration  --->  # rootfs 的相关配置
Kernel  --->
Target packages  --->       # rootfs 第三方软件包
Filesystem images  --->     # rootfs 镜像格式
Bootloaders  --->
Host utilities  --->        # buildroot编译时,主机需要的工具集
Legacy config options  --->
  • Target options  --->        # 芯片构架的相关配置
Targe
### 使用 Buildroot 构建根文件系统的流程 #### 准备工作环境 为了使用 Buildroot 构建根文件系统,首先需要准备合适的工作环境。确保安装了必要的工具链和支持包,这些通常包括 GCC 编译器、Make 工具以及其他依赖项[^2]。 #### 下载并解压 Buildroot 源码 前往官方提供的下载页面获取新版本的 Buildroot 源代码压缩包,并将其解压到本地目录下: ```bash wget https://buildroot.org/downloads/buildroot-2023.08.tar.gz tar -xzf buildroot-2023.08.tar.gz cd buildroot-2023.08/ ``` #### 初始化配置 进入解压后的 Buildroot 目录后,可以利用 `make menuconfig` 命令启动交互式的图形化界面来设置目标平台的具体参数,比如架构类型(如 ARM)、内核版本等信息。这一步骤对于定制化的嵌入式项目尤为重要[^1]。 #### 调整配置选项 在菜单中可以选择所需的第三方软件和库的支持情况,例如网络协议栈、数据库支持等功能模块。根据实际需求勾选相应的组件即可完成自定义配置过程[^3]。 #### 开始编译 当所有的配置都已经完成后,执行如下命令开始构建整个根文件系统镜像: ```bash make ``` 此过程中会自动下载缺失的资源文件并依次编译各个部分直至生成终的目标文件——即根文件系统 tarball (`rootfs.tar`) 文件[^4]。 #### 处理 NFS 挂载点 考虑到可能存在的旧数据冲突问题,在正式部署之前建议先清理掉 Ubuntu 中用于NFS共享服务端路径下的原有内容以防覆盖错误的发生。具体操作为备份现有 `/path/to/nfs/rootfs` 内的数据后再清空该文件夹以便放置新创建出来的根文件系统副本。 #### 测试验证 后一步则是测试所制作好的根文件系统能否正常加载运行于指定硬件平台上。可以通过 U-Boot 或者其他引导程序尝试挂载 NFS 上分享出去的新版 rootfs 来检验其功能完整性。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