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接触GIS的朋友,常常弄不清数据源(Data Source)和图层(Layer)的区别与联系,导致在数据处理和分发时出现一些问题,例如:辛辛苦苦做出了一幅漂亮的地图,为什么再次打开数据时,地图又变回丑陋的样子?怎么才能把工作成果分发给同事,让他打开数据时效果跟我本机一模一样?
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从数据源的基本概念说起。
本文从数据源和图层的区别与联系、打开数据源管理器、数据源管理器界面介绍和QGIS支持打开的数据源类型等方面,整体上初步介绍数据源相关知识。后续将陆续推出文章,详细介绍不同数据源的创建、打开、管理等内容。
01 数据源与图层
数据源(Data Source)顾名思义指的是数据的来源,是数据的物理存储方式,具体表现为硬盘上的一个个数据文件或者数据库中一张张表。QGIS中的数据源主要指的是各种不同类型地理空间数据的文件、数据库或网络数据服务。同时,QGIS也兼具处理非空间数据即纯属性数据的能力。
图层(Layer)不保存数据本身,通常用于定义空间数据在地图窗口中的显示方式,是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图层通过与具体的数据源关联,采用符号和标签等制图元素将数据绘制在地图中。
多个图层叠加得到内容丰富的地图。
图片来源:https://blog.youkuaiyun.com/dsac1/article/details/78027574
通俗来说,数据源是存储在计算机硬盘上的一个个文件,图层是数据的表达方式,是QGIS为了图形漂亮而给数据设置地图符号、颜色、线型、填充等。打开数据文件,设置美观的样式将数据显示在地图窗口中,就叫做地图。
在QGIS中,数据源一般显示在【浏览】面板中,【图层】面板列出了当前地图窗口所绘制的图层。
同一份数据可以用不同的样式绘制在地图窗口中。在【图层】面板中,右键点击图层,点击【创建图层副本】,即可为同一数据创建不同图层副本。
当图层复制完成时,地图窗口的上方将提示该副本使用了同一数据源:
分别设置两个图层的样式,可以看到到相同数据源的两个图层叠加的效果。这是一个常用的作图技巧,通常用来突出显示研究区域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