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文章部分图片引自网络,如若侵权立即删帖致歉
SPI简单介绍
SPI全称是“Serial Peripheral Interface”,意为串行外围接口。主要应用在E²PROM、FLASH、实时时钟、AD转换器,数字信号处理器和数字信号解码器之间。SPI是一种高速的,全双工,同步的通信总线,在芯片管脚上只占四根线。
通常, SPI 通过 4 个引脚与外部器件连接:
● MISO:主输入/从输出数据。此引脚可用于在从模式下发送数据和在主模式下接收数据。
● MOSI:主输出/从输入数据。此引脚可用于在主模式下发送数据和在从模式下接收数据。
● SCK:用于 SPI 主器件的串行时钟输出以及 SPI 从器件的串行时钟输入。
● NSS:从器件选择。这是用于选择从器件的可选引脚。此引脚用作“片选”,可让 SPI主器件与从器件进行单独通信,从而并避免数据线上的竞争。从器件的 NSS 输入可由主器件上的标准 IO 端口驱动。 NSS 引脚在使能( SSOE 位)时还可用作输出,并可在SPI 处于主模式配置时驱动为低电平。通过这种方式,只要器件配置成 NSS 硬件管理模式,所有连接到该主器件 NSS 引脚的其它器件 NSS 引脚都将呈现低电平,并因此而作为从器件。当配置为主模式,且 NSS 配置为输入( MSTR=1 且 SSOE=0)时,如果NSS 拉至低电平, SPI 将进入主模式故障状态: MSTR 位自动清零,并且器件配置为从模式
SPI库函数配置过程
#include "spi.h"
//以下是SPI模块的初始化代码,配置成主机模式
//SPI口初始化
//这里针是对SPI1的初始化
void SPI1_Init(void)
{
GPIO_InitTypeDef GPIO_InitStructure;
SPI_InitTypeDef SPI_InitStructure;
RCC_AHB1PeriphClockCmd(RCC_AHB1Periph_GPIOB, ENABLE);//使能GPIOB时钟
RCC_APB2PeriphClockCmd(RCC_APB2Periph_SPI1, ENABLE);//使能SPI1时钟
GPIO_PinAFConfig(GPIOB,GPIO_PinSource3,GP

本文深入解析SPI(串行外围接口)总线的工作原理及其在微控制器中的应用。介绍了SPI的基本特性,包括其高速、全双工和同步通信的特点。详细阐述了SPI的四个关键引脚(MISO、MOSI、SCK、NSS)的功能,以及它们如何在主设备和从设备间建立通信。此外,提供了STM32微控制器上SPI1模块的初始化代码和速度设置方法,帮助读者理解SPI库函数的配置过程。
最低0.47元/天 解锁文章
985

被折叠的 条评论
为什么被折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