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呢,我们来看看冒泡排序的实现。对于冒泡排序是非常容易理解和实现的,今天我以从小到大排序为例进行详解。
我们先来看看冒泡排序的定义或者说冒泡排序的实现方法:
假设数组长度为N:
1,从第一个数据开始,比较相邻两个数据,如果前面数据大于后面数据,就交换两个数值;
2,遍历该数组,一次遍历结束后最大的数值就跑到了最后一位(即第N-1个位置);
3,N = N-1(最大数值位置已定不用再管);只要N不等于0就重复第二步骤,直至排序完成。
//冒泡排序1(最普通的代码)
void BubbleSort(int a[], int n)
{
int i = 0;
int j = 0;
for (i = 0; i < n; i++)
{
for (j = 1; j < n - i; j++)
{
if (a[j-1] > a[j])
{
int tmp = a[j - 1];
a[j - 1] = a[j];
a[j] = tmp;
}
}
}
return;
}
//冒泡排序2(设置标志,判定排序是否提前完成)
针对上面这种方法,有时排序已提前完成,但还是将代码执行到底,这后面的工作都是无用功,所以我们可以设置一个标志,如果便利一趟下来发生了数值的交换,就置为true,如果没有数值的交换,则说明排序已经完成,则置为false。
void BubbleSort(int a[], int n)
{
int i = 0;
bool flag = true;
while (flag) //用标志来判断排序是否完成
{
flag = false;
for (i = 1; i < n; i++)
{
if (a[i - 1] > a[i])
{
int tmp = a[i - 1];
a[i - 1] = a[i];
a[i] = tmp;
flag = true;
}
n--;
}
}
return;
}
//冒泡排序3
若数组有100个数据,只有前面10个无序,后面90个已排好序且都大于前十个数,这样每次遍历只有前十个数之间交换,第一次遍历后,最后发生位置交换的位置肯定小于10,且这个位置之后的数据已有序(包括这个位置),记录下这个位置,第二次只要从数组头部遍历到这个位置就可以了。重复直至这个位置为0。
void BubbleSort(int a[], int n)
{
int i = 0;
int flag = n;
while(flag > 0)
{
for (i = 1; i < flag; i++)
{
int k = flag;
flag = 0;
if (a[i - 1] > a[i])
{
int tmp = a[i - 1];
a[i - 1] = a[i];
a[i] = tmp;
flag = i;
}
}
}
return;
}
冒泡排序是一种效率低下的排序方法,在数据规模比较小时,可以采用,数据规模大时,最好使用其他排序方法。至于其他排序方法,我后面会进行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