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当时——极致的产品体验

微信当时——极致的产品体验

 

微信的那些年

在互联网产品设计师白鸦看来,微信的发展有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具备和米聊一样的功能,但内容下载速度和载入方式的处理上体验更好。同时,可以用 QQ 号码登录并查找 QQ 好友,可以通过微信来接收 QQ 离线消息和邮件;是的,这是两个基于内部绿色通道接口而创造出来的需求和附加值,也就是这个附加的东西让他比米聊多了一点点优势,就是这点优势让后来者和前者站在了同一个起跑线上。谁让人家是富二代呢…(当然,其实这个富二代当时并没有用到老爹的其他资源,只是用了自己的私房资源“ QQ 邮箱”来广告推广;而且,据说还被内部其他做同样事情的更核心的部门不断排挤和打压)

第二阶段:“找附近的人”+“漂流瓶”。当我微博上看到有人说微信可以找附近的人了,立马在重庆机场跟N个人搭讪起来,然后发了条微博“微信的大增长点来了,虽然这么做跟熟人关系似乎有冲突,但至少可以快速跑到市场的最前面。米聊当心!”。

其实在这个时候,米聊也做起了熟人社区,一个朋友告诉我“雷军有熟人社区的理想,他认为这个需求是存在且强烈的。但我真的不认为存在‘熟人社区’这样的需求”;虽然我不同意朋友的看法,我认为“熟人社区”是可以有而且可以做到很大的,但在那个两军刚刚开始交火的时候,米聊做“熟人社区”和微信做“附近的人”比,简直就是秀才遇到兵——只有挨打的份。

当人们都在质疑微信在熟人关系上增加了“搭讪”元素会造成陌生人骚扰的时候,微信用这个最原始的“泡与被泡”的需求抓住了眼球,吸引了用户。虽然我一直觉得这个玩法给腾讯埋下了一些不好的隐患,但他确实在那个阶段帮助了微信很多,而随着其他点的增强这种“骚扰”的负面效果也会被慢慢消退。后来听张小龙说“不好玩的产品是不行的”,我很有感触。

第三阶段:“摇一摇”+全平台。这个阶段可能我记忆的不是很准确,而且这个阶段也不算是一个大跨越,但全平台对于微信的基础粘性奠定了极其关键的基础,“摇一摇”让微信一如既往的被年轻人们夸赞着“好玩”。

第四阶段:海外 + 广播电台。不得不说,海外微信的开通标志着微信彻底稳住了自己的市场地位,这一步走完微信可以考虑更牛的战略布局了。广播电台的主持人们通过一个简单的后台管理着收到的消息并进行播放,不再像以往那样冷冰冰的念叨着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听众短信,开始不停的告诉听众“用微信爆料更方便安全”,像极了当初电台主持人不断复读微博上的段子和热点一样,我们所有人都知道了“他们免费宣传的这个玩意儿,成功了!”。

于是,微信的产品节奏也从小迭代的更新和优化,变成了几个月更新,一更新就大跨越的阶段。因为那个简单的通讯工具已经基本没问题了,在奠定完“最广泛最好玩”的通讯工具之后,微信开始准备启程奔向新的目标点。

第五个阶段:朋友圈 + 开放平台。朋友圈就是雷军当初想做的“熟人社区”,微信采用了“图片”为切入点,巧妙且好玩。任何一个好的社区都是要靠养的。目前看来朋友圈还没有养出来,真正在使用的普通用户还占比很少,而且产品设计并不够精致;开放平台的尝试是一个从用户需求点切入的战略选择。这一次变化,微信从工具开始布局社区和平台。

第六个阶段:语音/视频通话 + 网页版 + 企业账户关注/信息订阅。这些功能发布的时候我发了条感叹性的微博:“虽然上次见面也听Allen提过,但还是有点吃惊,来的比想象中快很多,而且没想到是同时。新版微信,视频/语音通话 + 网页版聊天 + 企业信息推送,左边一拳向运营商,右边一拳向 QQ ,中盘布局推送平台。这是多大的气魄和勇气啊。我坚信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先进淘汰落后。祝愿微信顶住压力!”

 

本段来源于白鸦博客:我所关注的“微信”

友情链接:

http://blog.sina.com.cn/pdonway

http://my.youkuaiyun.com/PDonWay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