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研究之研究生新生要怎样看论文?【详细版】

本文围绕科研文献阅读展开,阐述了文献阅读的意义,指出初读文献的问题。介绍了阅读层次,包括泛读、精读和总结。强调科研思路培养贯穿泛读和精读过程,还详细说明了文献精读的基础、值得精读的文章类型,以及综述性文献和研究性论著的精读方法与要点。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文献阅读的意义:

  • 告诉我们大家都在研究什么;
  • 告诉我们还能做什么;
  • 告诉我们怎么做。

2、初读文献的问题:

  • 坐不住:过量阅读,疲劳阅读;
  • 记不住:盲目阅读,无阅读中心;
  • 想不开:缺乏科学思维。

3、阅读的层次:

  • 泛读:阅读文献的标题、摘要、前言、结论,判断文献是否与研究课题相关;
  • 精读:与研究课题相关的文献要精读,精读时需要思考一下几点:论文解决了什么问题、研究现状是什么、现实意义有哪些、解决问题时采用了什么方法、本研究有什么不足等;
    阅读总结:自己学到了什么

4、科研思路的培养

  • 泛读到精读贯穿科研的整个过程,一定是发现问题、论证问题、提出新问题的循环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5、文献精读

  • 是指针对在文献泛读的基础上提炼出来领域针对性强、内容可信度高、参考价值高的一些列文献,深入阅读理解此类文献的研究思路、方法以及结果,以获得有效的信息训练、扩展自身的科研思维,指导课题的设计以及文章的书写。

6、 文献精读的基础:

  • 具有一定的英文基础;
  • 具有一定的文献检索能力;
  • 具有一定的科研思维能力;
  • 具有一定的文献阅读方法。

7、 什么样的文章值得精度:

  • 高影响因子的知名杂志;
  • 领域内核心杂志;
  • 高引用次数文献;
  • 科研思路相关的纵向以及横向性文章;
  • 综述性文章。

8、SCI(科学引文索引)

  • 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SI)1961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其覆盖生命科学、临床医学、物理化学、农业、生物、兽医学、工程技术等方面的综合性检索刊物。

9、综述性文献

  • 指就某一时间内,作者针对某一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抓药观点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提炼而写成的论文。其具有:专题性强,涉及范围小;具有一定的深度和时间性;能反映出相关专题的历史背景、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精读综述可以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情报。
  • 综述性文献是科研初始第一步需要阅读的资料,能充分了解我们研究对象的现状,以避免重复劳动、走回头路、指导科研方向。

10、综述阅读要素

  • 时间(三年以内)
  • 杂志影响力(IF越高越好)
  • 数量(不能低于3篇);

11、综述性文献的缺点:

  • 综述的时相性及滞后性;
  • 作者取材的局限性及偏倚;
  • 作者观念的偏倚。
  • 注意:切勿盲目肯定或否定、断章取义、盲人摸象!

12、前车之鉴,后事之师:

  • 下载后进行分类与标记;
  • 分类:按文章类型、按时间、按内容、按关键词;
  • 标记:
  • 精读前——title or running title、杂志名、时间;
  • 精读后——赋予必要关键词、权重

13、阅读文献的四句真言:

  • 精其选,文献阅读要有所选择;
  • 解其言,要理解文字的意义,杜绝快餐式阅读、碎片化阅读和浅阅读;
  • 知其意,阅读的秘诀是思考,要读出问题,思考并质疑;
  • 明其理,明其科学思维,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14、文献精读三步走:

  • 阅读:整体化、要素化阅读/需求性阅读。精读 不等于 全读,精读 不等于 不读;
  • 记录:历史背景、重要数据、关键功能、关键机制、优美句式、多义用词等等;
  • 书写:综述、文献解析。

15、文献精读的两种模式:整体性与要素化阅读。
15.1、整体性阅读 基本点:

  • 辩清概念,明确方向;
  • 阐明意图,弄清思路;
  • 结合语境,解惑化难;
  • 知晓背景,加深理解。

15.2、要素化/需求化阅读(均为针对性强化阅读,非抛弃性阅读)

  • 知识面的扩展:综述性文章、论著的abstract;
  • 实验技术学习:论著的methods、result、和figures;
  • 学术背景学习:综述性文章、论著的introduction;
  • 科学思维辩证学习:论著的discussion;
  • 文章句式书写:随读随记。

16、文献精读的唯一目标:学习

  • 这篇文献所做工作的领域?
  • 这篇文献的科学问题?转化为现实意义?你是否感兴趣?
  • 这篇文献具体的研究目标是什么?
  • 这篇文献中主要研究方法是什么?这个方法和技术细节是否我弄明白了?如何借鉴?
  • 研究的主要结果?图表是否明晰?
  • 结论是什么,是否回答了前言的科学问题和研究目标?如果没有,存在什么疑问?
  • 这篇文献的启发性和创性性?

17、综述的精读——科研的起点

  • 由易到难:从读中文综述到英文综述;
  • 边读边写:从读综述到写综述;
  • 集思广益:综合、分析、领会他人实验工作的思路、线索和意义,督促自己看更多的文献;
  • 融会贯通:培养、锻炼自己的文献阅读能力、归纳能力、思考能力和写作能力。

18、综述的基本框架

  • 题目、摘要、关键词:研究的主题;
  • 引文/前言:研究的原因、背景;
  • 正文:排列式、对比式、阶梯式的分段描述、锦上添花的图表;
  • 小结:总结和展望。

19、综述的阅读要点:

  • 阅读题目、摘要、关键词;
  • 浏览正文分段标题;
  • 阅读正文分段内容,标注关键内容;
  • 浏览总结。

20、综述的摘要特点:

  • 简明扼要的介绍;
  • 启发式、引导式语言为主。(不会详细描述综述所做的内容,而是用引导式的句子引起读者的注意来告诉读者作者所做的工作、目的是什么)

21、综述阅读后

  • 注意重要数据的参考文献,标记并下载阅读;
  • 注意作者举证文献的证据等级;
  • 重视归纳性图表的采集;
  • 重要内容尝试翻译。

22、注重翻译的重要性:

  • 在语言转化的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的消化、理解;
  • 避免阅读时信息的丢失、遗漏;
  • 英语语言的学习;
  • 争取全文翻译加强科研思维的锻炼。

23、研究性论著的精读

  • 第一阶段:读懂他人实验工作;
  • 第二阶段:模仿他人实验工作;
  • 第三阶段:结合他人实验工作基础创新。

24、研究性论著的基本框架:

  • 题目、摘要、关键词(title、abstract、key words)
  • 引文/前言:研究性的原因、背景(introduction)
  • 实验材料及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 实验结果(results)
  • 讨论(discussion)

25、论著的常见阅读模式:

  • 根据目的的合理选择阅读顺序;
  • 抓住主题、分解细节;
  • 提出问题、交流讨论;
  • 注意阅读的深度和广度,避免思维定势。

26、根据目的合理选择阅读顺序

  • 一般情况下,建议先abstract、introduction、conclusion
  • 选择①discussion、result、figures、methods
  • 选择②result、figures、discussion、method

27、摘要的阅读(多数文章看摘要,少数文章看全文)

  • 摘要,又称概要、内容提要,摘要是以提供文献内容梗概为目的,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短文;
  • 基本要素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重点是结果与结论,又时也包括具有情报价值的其他重要信息。

28、引文

  • 引文是科学对话的一种方法,是作者认为对自己的研究“有用”的资料,但同时也表明,引文的含义不是简单的,它并不是许多人认为的那样只是“定量”的、“客观”的。它是作者的“主观”判断,但又多少个作者有这样的“主观”判断,其因为的“数据”则是“客观”的。它既是定性的、又是定量的。

29、引文阅读的要点

  • 学习作者为提出科学问题(论述或证明该项研究的重要意义)做出的铺垫;
  • 引文内容与通主题综述的横向比较;
  • 注意重要背景数据的记录、收集;
  • 注意归纳、总结性语句的使用、记录、收集。(时间、比率等等)

30、讨论(discussion)的阅读

  • 讨论是文献精读的重要部分,这一部分考验的是作者以及读者的逻辑辩证思维能力。
  • 这一部分把实验结果提高到理论认识的部分,作者在讨论着重阐述整片论文中有创造性的内容和独到的简介,并根据本文结果,归纳其内在联系,并将全部资料加以综合分析,然后构成几个观念或提出自己的论点。
  • 讨论中最精彩的是作者的思维创新性以及如何辩证地狱他人实验结果比较----->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
  • 文献的讨论是一种潜在的辩论,是用一定的理由来说明自己对事物或问题的见解,化解对方的疑问,以便最后得到共同的认识和意见。

31、讨论的常见框架:

  • 本研究工作的依据与意义:即选择本研究课题的背景材料,国内外对于类似问题的研究进展,本研究的重点是要解决什么问题;
  • 本研究方法的机理、特点与优劣:应说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研究材料与对象客观真实性,以及研究数量的充分性等。应交代研究方法的机理,指出其明显特点,评价其较过去方法的优越之处。此外,对本实验方法的不足之处,尤其是某些实验条件未能控制之处,以及明显缺点也应一一说明。
  • 研究结果的新发现、新效果及与过去文献的比较:
  • 应着重指出本研究结果的新发现、新效果,并应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
  • 根据本研究的理论和国内外的新学说、新见解,以及自己的实验依据进行阐述。
  • 根据本研究结果的理论意义和时间意义两方面讨论。
  • 也可以将本研究的结果与过去的文献进行比较,或用别人的资料补充和说明自己的结论和观点,从而进一步证实本研究结果的先进性和可靠性。
  • 从本研究结果得出的新观点、新结论、新理论:这部分通常是对研究工作的升华,是论文先进性和创造性的重要体现。作者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新见解,探求其本质和规律,并上升到理论的水平。
  • 今后将进一步研究的课题与设想:讨论部分也可以在肯定己取得的成绩的基础上提出目前研究的不足、今后努力的方向及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32、读懂讨论的标准:

  • 作者的研究意义是什么?
  • 作者的结论是什么?
  • 作者的研究思路是如何开展的?实验结果的关联是什么?
  • 作者实验的缺陷或局限是什么?
  • 作者实验的争议是什么?

33、实验方法:

  • 抓住主题后的细节分解
  • 学习重要的实验方案、材料来源(重要)、实验条件(重要、参考价值高)
  • 理清结果与图表中特殊名词的缩写
  • 参考学习统计学方案

34、实验方法特别关注点:

  • 实验技术的先进性(拓展知识面、为课题文章提升技术层次)
  • 实验方法的严谨性和认可度
  • 实验方法的互补性
  • 与自己课题的关联性(详细记录与自己课题密切相关的任何信息)

35、结果与图表

  • 方法、结果、图表相结合阅读,减少理解的困难。
  • 注意阅读图表注释。
  • 一般情况下,作者会根据思路将results分成几块,并设置子标题,引导读者阅读理解。 每一个子标题就一个新的发现或者一个结论。
  • 注意文献的supplement data。

36、注意特殊句式:

  • 表达观点的,比如“which indicates/suggests/demonstrates that…",之后的内容才是重点;
    表达统计学差异的单词,“significant” or “non-significant”, “statistical”…
  • 总结式的单词,“in brief/in conclusion/above all…”

37、学会抓住主题词句

  • 善于发现每一段的主题词句,往往在段落的第一句或最后部分,理解主题词句后可以更好地理解作者罗列的证据。
  • 理解主题词句,标注暂时不能理解的证据及数据。

38、读完文献后,回头重看摘要

  • 摘要——正文——摘要
  • 目的:
  • 更好地理解摘要的内容
  • 更好地体会作者摘要的书写思路
  • 加深自己写摘要的认识

39、读写相结合,做文献解读

  • 一篇文献解读可以更好地体现你对文献的理解和认识
  • 文献解决是你思考和内化文献内容的过程,充分体现你对文献的认识和理解,为今后论文的书写打下基础;
  • 有充分的阅读基础和阅读量后,尝试写作综述。

40、文献精读的忠告

  • 加强英语学习、循序渐进、静下心来。保证足够的阅读量。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打赏作者

Oruizn

你的鼓励将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1 ¥2 ¥4 ¥6 ¥10 ¥20
扫码支付:¥1
获取中
扫码支付

您的余额不足,请更换扫码支付或充值

打赏作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