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客(82)
- 收藏
- 关注
原创 终结南北大战:湿冷和干冷哪个更冷?
但吸收的就不同了,干空气中氧和氮等结构对称的双原子气体对红外线几乎没有吸收和发射能力,所以干空气不会向你辐射热量,而湿空气中的三原子气体水蒸气,对红外线具有较大的吸收和发射本领,你会吸收到水蒸气对你辐射的热量,那么你实际的热量损失就变小了。一旦你动起来,或者环境温度高,毛孔肆意打开进行蒸发散热后,由于蒸发散热效率高,它就是你与环境热交换的重要途径了,一切对蒸发散热有影响的因素就是主导因素,比如湿度,空气越湿,越不利于皮肤表面蒸发,不利于散热,这也是人们常说的越湿还越热的原因。从这个实验的结果看,湿冷更冷。
2025-02-06 16:11:40
726
原创 一口气吹起木块,到底是不是伯努利原理
至于你说上面空气流速大,为什么压强没有小,那是因为上面的速度是由于你吹气,你的肺做功给的,并不是静压转化来的,压强自然不会变小。从速度云图可以看出,整个过程中缝隙里的空气近似静止,所以你可以想象缝隙顶部有一层看不见的隔膜,上方气流涌动,气体撞击隔膜,部分动压转为静压,压力变大,而隔膜下方风平浪静。那么真正的原因是什么,我想非理工生可能更容易用直觉感受到,通俗说,气儿从上沿斜坡流下,挤压缝隙里的空气,让缝隙里气体压力变大,就把木块顶起来了。用手揪,揪,揪,扣,扣,扣,根本弄不出来,怎么办?
2025-01-08 10:35:36
371
原创 增压花洒何以能增压
当然前面也说了,增大流速的方式,除了减小出口面积,还有减小流阻,这就涉及到管道内结构优化,这是实打实的技术,有些好的品牌能让喷淋头流速大,流量也大基本是通过优化内部流道形状减小了流阻来实现的,当然这种淋浴头价格也不会便宜。但孔径减小后,带来的一个副作用就是,流量通常会减小,我试了一下灌满同样体积的瓶子,增压花洒用了34秒,家里原花洒用了24秒,也就是增压花洒流量是原来的70%。最近发现有个东西在购物网站上挺火,增压花洒,产品介绍中说不用电不用气,涡轮增压,不仅能提高水压,还能增大流量,你信吗?
2024-12-23 13:18:19
447
原创 吹个风洞,高尔夫球表面为什么坑坑洼洼
所以高尔夫球形状没有详细的国际标准,国际联合会规定只要重量不大于45.96克,直径不小于42.67毫米都行,至于表面有没有坑,多少坑,多大的坑,他们一概不管。速度较低时,比如风速20米每秒以下,高尔夫球阻力系数普遍高,当风速继续增加,8个高尔夫球阻力系数分别下降,到30m/s左右的时候,所有高尔夫球阻力系数都降到了光球以下。你换一批球实验,得到的又是不一样的曲线图。将两球固定在水平轨道上,跨过中间的定滑轮用细线连接,吹风后,两球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做拔河比赛,谁受的阻力大,谁就将顺风移动,另一个则顶风向前。
2024-12-09 11:24:29
450
原创 高速的风,把火车吹成了水滴的形状
进一步研究发现由正方体变成圆润的水滴头,阻力约下降至原来的1/4,而再加一个流线形的尾巴变成完整的水滴,阻力就降到了原来的1/20-1/30,可见水滴阻力小,是前方滞止区与后方尾流的综合作用结果。我仿真所用的这款软件是天洑自研的国产流体仿真软件AICFD,内置AI加速算法,CFD计算速度快,算得准,界面交互简洁易学习,内置30天免费试用,即下即用,许可过期了,还可以参加活动申请免费延期。最直接的原因,就是随着速度的提高,地上跑的列车也不得不像天上的飞机那样,考虑让人头疼的空气动力学问题。
2024-12-04 16:48:28
503
原创 芝麻酱流体力学——轻松解决油酱分层
虽然下面主要是蛋白质和糖类,但也有少量脂肪,属于流体范畴,粘性很大的液体,咱们之前讲过流体的粘性是阻碍自身流动的性质,粘性越大,阻碍作用越强,你搅拌时就越费劲儿,反之粘性越小就越省劲儿。流体的粘性与温度有直接关系,对于液体,温度升高,分子间距离变大,分子引力减小,阻碍作用变小,粘性就降低。因为搅拌是否省力只有我能感觉到,你们看不到,所以我想了个显现化的办法,在里面放个物体,再用力拉出,拉力小的,说明粘性较小,搅拌就省劲儿。看结果,未加热组,拉出物体需要1.3N的力,而加热组,拉出物体只需要0.7牛的力。
2024-11-14 12:30:00
1120
原创 教你用特斯拉阀做出“人造太阳”
百年来,正如对特斯拉本人的评价一样,有人说特斯拉是彻彻底底的loser,有人却说他是最接近神的人,同样大家对特斯拉阀的看法也是两极分化,一种说法是这玩意就是故弄玄虚没什么用,虽然叫阀,却是个漏的阀。而反向流动时,流体遇到叉路就分叉流动,其中一路转一圈回来后和另一路流体相撞,产生流动损失,便大大增加了流动阻力,减缓了流动速度。仔细观察流道内情况,确实如之前仿真模拟的结果一般,正向流动时,流体基本沿折线前行,岔路里是空的,而反向流动时液体充满整个流道,分岔后两路流体的撞击增加了流动的阻力。别误会,不是核聚变。
2024-11-14 10:00:00
446
原创 一个“悬浮”杯垫,让你爱上喝水
我每天对它爱不释眼,感受着力学的美,不仅放在自己座位,还会把它带到会议室、茶水间、厕所,走到哪喝到哪,饮水量达到了空前的水平,无时无刻都能感受到大家羡慕的目光,如此好物,独享不如众享,我把它安利给诸多同事,以后过情人节不要再送包包项链,就做个杯垫送他,饱含了科技、爱心和健康,一定会让你的他激动不已!裁剪下来,用针扎孔,把长方形弯成圆圈,用胶布贴好,连上细线,再插上折形,也用细线连接,最后加盖封印,这就做成了,力学的美跃然桌上。整个结构没有任何硬杆支撑,只靠几根软线,就撑起了水杯,牛顿乍一看可能都会一愣。
2024-11-14 08:00:00
290
原创 小飞虫那么轻,竟然会被车撞死
其实还有个和汽车撞小虫子很像,但危害更大的现象,是飞机撞鸟。2019年德国慕尼黑法医研究所做了试验,轻拍和重拍,手掌所受的平均作用力约在80N-860N,手掌面积按长宽18厘米和8厘米估算,小虫面积按长宽5毫米和1毫米估算,那么小虫对应受力约为0.03到0.3牛。比如环境方面的研究,丹麦学者发现在1997到2017这20年间,汽车撞死的虫子数量减少了80%,借此说明杀虫剂的使用对环境的影响。假设,虫子飞行速度很低,近似静止,虫身体长度5毫米,重量2毫克,汽车时速120公里,汽车撞到虫子后车速不变。
2024-11-13 15:02:56
147
原创 黑神话悟空中的流体力学
而且,不仅游戏物理引擎会对物理规律做简化,工程上仿真软件里也一样会做简化,比如对N-S方程的简化,工程中最常用的雷诺平均模型,就是面对大量计算做出的无奈妥协。对,这可能是职业病吧,看到游戏中有关流动的现象就会很自然地联想到这种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因为人体内的血液是比较典型的剪切稀化流体,而虎先锋的血池内的血液是在体外的,可能会凝固,力学性质就复杂了。还有像第二章沙子上的滑行、第四章盘丝洞虫子射的毒液、第五章岩浆,岩浆可能就是贴图了,毕竟粘性很大,流动感不是很强,岩浆的流动看起来貌似是静止的,这是典型的层流。
2024-11-13 13:10:19
888
原创 若保温杯更擅长保冷,冰霸杯还香吗
通过以上的各种分析,大家应该基本了解了,保温杯和冰霸杯其实是一个物品,且都保冷能力大于保热能力,既然这样,冰霸杯存在的价值是什么呢,我思来想去,觉得冰霸杯的吸管口可能至关重要,毕竟喜欢这么喝冰饮料的小伙伴还是不在少数。对于杯盖上方,空气是热的,密度小,又会上升形成对流,加速热量传递。热传导和热对流,公式计算不易,那么借助计算机模拟,用天洑流体软件AICFD仿真计算,即使温差相同,但由于在热的区间内,空气密度变化更大,杯子周围流速更快,热边界层更薄等原因,最后算出热水比冷水传热功率更大。我的热能DNA动了。
2024-11-13 10:17:00
969
原创 142米,水火箭冲冲冲
于是重新3D打印了整流罩,重新制作了降落伞,由于上次伞舱提前打开的教训,这次将伞舱打开时间延长到了7秒,并用鼓风机高速吹,模拟火箭上升过程周围气流可能对伞舱的干扰,没有问题。这枚水火箭,我制作了2天,飞行3天,试飞5次,耗材2个整流罩,3个测高仪,最后终于飞出了比较满意的高度,虽然过程有些许曲折坎坷,但整体我觉得算幸运的了。上期我做了个水火箭,由于降落伞在上升阶段提前打开,而后缠绕在箭体上,就让上升的火箭,变成了下落的导弹,而且飞行高度受到很大影响,最后只飞了78米。老板,还买测高仪,2个,急用。
2024-11-12 17:14:49
509
原创 我做了一个水火箭
水火箭又称气压式喷水火箭,选3个瓶子,打孔,串联起来,作为动力舱,起飞前内部会加水,同时充入空气增压,发射瞬间将水向下喷,通过反作用力,火箭就能飞起来。比预想得低了些,回来后仔细回看视频分析原因,是由于降落伞打开早了,在上升阶段伞已经打开,既阻碍了向上飞行,又导致箭体下落时直接冲进伞腔里,降落伞无法正常工作。科普中的火箭,为了安全,不能燃烧,那么就通过充气加压提高喷出速度,又将喷气改成喷水,增加喷出物质量,共同增加火箭推力,让几个简简单单的瓶子飞到百米高空。对于我的首飞,就这样啦,以后有机会再给大家飞。
2024-10-22 16:49:16
687
原创 流体世界的眼睛,流量传感器工作原理
具体而言,一根金属丝通电之后,如果通过实时调节电流让其温度不变,那么它的发热功率就等于散热功率,其中h是金属丝和流体间的换热系数,和流体速度有关,那么就建立了流体速度和电流间的一一对应关系,通过测电流就得到了流速。流量传感器的原理说简单很简单,只需要测得流体的速度,然后乘以面积,就得到了流量。以上就是几种基于流体力学原理设计的流量计,至于那些基于多普勒效应的超声波流量计、基于电磁感应的电磁流量计、基于科里奥利力的质量流量计以及愚公移山式的容积式流量计,就不在本期的范围啦,感兴趣的可以自行研究。
2024-10-22 15:15:51
805
原创 赛场的自行车轮,为什么是实心圆盘
自行车也一样,表面看是人和人的竞争,本质上是人和阻力的对抗。传统的辐条车轮旋转起来后,条条钢丝产生紊乱气流,增加了前行的阻力,换成实心圆盘,阻力就小多了,赛车界称之为“封闭轮”。看到这里,你可能会问,如果封闭轮减阻效果这么好,那肯定会统治地球,可是还有不少比赛用的是普通的辐条车轮,日常生活中更多的也是辐条车轮。你有没有发现,赛场上自行车的车轮跟你开包月卡骑的共享单车不一样,它没有辐条,是一整个圆盘。如果既想减阻,又想保持稳定性,也有平衡折衷的办法,就是用这种介于辐条车轮和封闭轮之间的“刀轮”。
2024-10-22 10:55:22
390
原创 流体力学高光时刻,奥运赛场上高科技泳衣的沉浮
1999年,著名的“鲨鱼皮”泳衣横空出世,并得到了国际泳联的使用许可。在随后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鲨鱼皮泳衣小试牛刀,拿走了83%的奖牌,并破了13个世界纪录,占比87%。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高科技泳衣到达了真正的巅峰,最新一代的鲨鱼皮泳衣成为了泳坛的绝对霸主。明确规定,男子泳衣只允许覆盖腰部到膝盖,女子泳衣只允许覆盖肩部到膝盖,且泳衣的材料必须是纺织物。至于沟槽的减阻机理,目前学术界普遍认为,是沟槽结构有助于引导流体平滑地流过固体表面,抑制湍流旋涡在固体表面的横向迁移,进而减小了阻力。
2024-10-21 16:57:02
450
原创 巴黎奥运宿舍没有空调,如何降温-矿泉水瓶vs水冷风扇
现在环境温度是27.9度,水的温度是27.5度,可以认为基本差不多,都是常温,然后我们把温度计擦干净,以防风扇吹起来,表头因为蒸发吸热测不准,打开风扇将浸湿的衣服盖在风扇后面,注意衣服潮湿即可,水不要太多,防止流下来不安全,风流经湿衣服,水分蒸发吸热,温度便会降低。之前我用天洑国产流体仿真软件AICFD给大家算过,这是个绝热膨胀过程,如果要有降温效果,瓶子里流速要很高,需要专门的增压设备往瓶子里灌风才行,但在环境中,即使8级大风,瓶中流阻也会使其内部流速非常小,甚至接近于零,根本没有降温效果。
2024-10-21 14:56:30
252
原创 我的啤酒里竟然有个球
80年代改进后,固定在了罐底,加压封盖后迅速倒置,让更多的气体进入结构中,开盖后,它喷出的气就多了,额,但是又太多了,大量泡沫会溢出来。做个实验测测,弄个新的球,杀酒取球。搞点儿设备,两块砖头、一个透明饮料瓶、一个打气筒、还有一个之前在电动车上拆下来的气嘴,给瓶盖钻个孔,装上气嘴,水中放入球,封盖,加压,模拟酒罐中的高压环境。所以你再充,它液体中也溶不了多少,都浮在上面,那岂不是一开盖子,气儿就直接从瓶口跑了,压根儿接触不到液体,所以,这小结构就派上用场了,开盖后,它把气直接喷到液体里,气泡不就有了嘛!
2024-10-21 14:17:51
486
原创 用卡车堵决堤,会不会越堵越严重?
缺口6mm时,时间分别是5.06s,5.14s,5.07s,平均值5.09s,缺口3mm时,时间分别是9.24s,10.03s,10.05s,平均值9.77s。可用的材料从就地取材的稻草树枝,到运来的碎石防水布,再到事先准备好的石笼,也就是装填了石块的钢丝绳笼子。对于矩形缺口,堤坝两侧水的高度差为H,缺口宽度是B,那么缺口的水流量计算公式为,除以缺口面积,就得出缺口的平均流速。这是两个一模一样的蓄水池,一个做成3mm的缺口,另一个做成6mm的缺口,再用胶布贴好,蓄满水,开闸放水。
2024-10-17 17:05:57
364
原创 荒野求生之如何快速给一瓶热水降温
小朦最终是这样做的:将纸巾淋湿,包在瓶子外,这就在风扇强迫对流换热的基础上,加了一层buff,相变换热,最终,只用7分钟就将90度水降到了60度,成功实现这场死亡前的救赎。以后每隔3分钟测一次,绘制温降曲线,同样90度水瓶放风扇前吹,绘制温降曲线,果然啊,用风扇增大对流换热系数的方式战胜了用冰箱增大温差的方式,降到人适宜喝的比如60度,冰箱用了38分钟,风扇仅需要17分钟。大脑启动虚拟实验,水温90度,冰箱7度,放冰箱3分钟后,温度降到86度。放在常温环境中,再用风扇3.5m/s的风吹,散热功率是42W。
2024-10-17 16:34:07
280
原创 足球场上的电梯球为什么越来越少?
2006年世界杯用球,皮减少到了14块,2010年减少到8块,2014年减小到6块,并且拼合方式逐渐由缝合变成了热粘合,这些变化都让足球整体越来越光滑,发生阻力危机需要的速度就越来越大。而到达阻力危机的速度时,由于稍微有点复杂的边界层内层流到湍流的转捩,局部速度差减小,分离点延后,导致流场形态发生改变,尾流低压区减小,压差就减小了,阻力系数便骤降。球在前行中这一速度区间内,它周围的空气形成的流场是这样的,球后方是尾流低压区,这就有了前后压差,球受的阻力主要就是这个压差阻力(而不是摩擦阻力)。
2024-10-17 15:58:06
572
原创 风扇加矿泉水瓶就是空调?你被骗了!
把这句话展开说就是:流体流过瓶子,根据流量守恒,瓶口处流速会比瓶身处快,然后根据能量守恒或者说伯努利原理,如果瓶口处流速比瓶身处大,则瓶口处压强就比瓶身处小,那么气体从高压到低压,近似为绝热膨胀,气体温度便降低。所以你单看瓶子这段,确实流速变大,温度降低,基本是那个视频中的解释,但,你放大视野,气流灌进瓶身的过程,已经先经历了流速减小,温度升高。其实这也不是新鲜事儿了,近十年,风扇+矿泉水瓶的帖子就时不时出现,按也按不没,有网友亲切地叫它,月X帖,也有不少up做过实验和分析,各有不同的角度,咱不去评论。
2024-10-16 11:27:18
707
原创 流体力学之无叶风扇空气放大的秘密
当然,这每个风扇内部空间都不完全一样,因此流动损失也不一样,有的品牌也许会给里面的流道形状做些优化,就会让流动损失小一些,按前述的分析和计算推演,如果腔内流量损失能降到75%以内,那么这环形体就确实起到了增加风量的效果。它的原理,是这样的:出风口空气流经翼型表面,由于粘性,带走近壁面分子,导致此处压强减小,而远方为大气压,气流便在压差作用下弯曲,当压差提供的向心力和曲线运动需要的向心力一致时,气流便保持这样稳定的沿曲面流动。因此你能感受到风扇吹多大的风,不仅包括它的扇叶吹出的气,还包括环境中被它带动的气。
2024-10-14 17:15:54
736
原创 一口气吹起超大垃圾袋,真的是伯努利原理吗?
而我们再看吹气,你吹出的是一坨气,外边的是另一坨气,这两坨气的关系就像,你和你二舅,它没有可比性,这两坨气体各自是各自的机械能,那我流速大,和你压强大小有啥关系呀!咱们看一下刚刚AICFD仿真的速度云图,入口速度给了10米每秒,周围空气由于粘性被带入,流动的区域越来越大,呈喇叭形状,统计出口流量已经达到了入口流量的5倍,也就带入了4倍的空气量。公式是动能,压差势能和重力势能之和等于常量,而一般都不涉及高度,重力势能不变,所以就前两者之和为常量,这就形成了人们常说的流速大压强小,流速小压强大。
2024-10-14 14:09:50
1190
原创 汽车跟车行驶,可以省油吗?
这表格翻译过来就是:与卡车的车距在30米时,可以节省油钱9.5%,距离15米时,省钱16.4%,距离6米时,省钱20.5%,距离3米时,省钱27.3%。但这么开车除了需要有动作片的技术,更会受到交规的管制,《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规定,时速超100公里时,车距要100米以上,时速低于100时,车距也不能小于50米。以下是仿真计算结果,同样换算成了人民币:跟车距离2米时,省钱1.2%,距离1米时,省钱3.7%,距离0.5米时,省钱6.9%,距离0.2米时,省钱20%。实际生活中,路面更多的是小汽车。
2024-10-14 13:06:41
481
原创 永不落地的纸飞机
纸飞机之所以叫飞机,自然和一坨纸不一样,它会向前运动,并且落地速度要慢很多,折纸飞的时候,头部一般会多折几次,增加重量。在下落过程中便有低头的趋势,机翼撞击下面的空气分子后,受到了垂直向上的力,其竖直分力减缓了下落,水平分力推动了前行。这个情况是空气静止,飞机动。这是在流体仿真软件AICFD中,用1m/s的风吹板子,模拟我拿板行走的过程 ,可以看到纸板上方空气向上的流动。这也就是说只要你控制好板子与飞机的相对位置,就能为其提供不小于重力的升力,和不小于阻力的推力,飞机便会持续前行,永不下落。
2024-10-14 11:13:18
844
原创 一掌拍出人造太阳,击碎啤酒瓶
水空化形成的气泡内主要是水蒸气,而啤酒里溶有大量二氧化碳,敲击后底部产生的气泡内不再仅是水蒸气,而是充斥着从酒中析出的二氧化碳,这样即使酒下落,底部压力升高,水蒸气液化成水,泡内还有二氧化碳存在,减缓了气泡收缩,气泡溃灭力量便被削弱了。但无论怎么敲,都敲不碎。但也有人遇到了狠人朋友,在喝剩的酒瓶里加了点儿水,紧接着就来了个徒手碎酒瓶,让他表演的蘑菇云瞬间失去了光彩,他恼怒之余,便问我这是什么原理,人手真有这么大威力吗?水分子变少你看不到,换成小米,就很容易看到拍下的瞬间,下面的米很稀疏了,差不多的道理。
2024-10-13 12:00:00
360
原创 流体力学告诉你,如何制造啤酒蘑菇云
向上敲瓶底,可分解为两次撞击,第一次外力撞瓶子,此时与前述情况相同,瓶与酒相对速度V1,第二次瓶子撞酒,由于撞击过程相对动能损耗,根据非弹性碰撞公式,撞击后相对速度变小,V2小于V1。我是有这样的疑惑,于是,我又继续了实验。我想是不是巧合,我的摩擦手法太好了,于是变化了摩擦速度,敲击,仍然产生了蘑菇云。这些气泡被下落的啤酒砸碎后,变成更多小气泡,成为更多成核点,大大增加和液体接触面积,就有更多二氧化碳析出,形成类似原子核分裂的链式反应,短时间内释放大量二氧化碳,和啤酒一起冲出瓶外,呈现出绚丽的蘑菇云。
2024-10-13 11:30:00
1003
原创 F1赛车比飞机起飞速度更快,会飞起来吗
而按气动力和速度平方成正比的理论推算,这个汽车模型时速达到300公里时,升力便超过了7000牛,而赛车重量一般不到800公斤,就是8000牛,所以这个速度下的产生升力,赛车即使飞不起来,抓地力也约等于消失了,根本不可能有效的操控。上凸面的机翼为飞机产生向上的升力,而下凸面的各种组件为赛车产生向下的压力,让塞车即使达到飞机的起飞速度,不仅飞不起来,还抓地牢牢的。各车队意识到底盘凸面作用,纷纷效仿,车速越来越高,但问题是这结构对气流形态稳定性要求高,一旦发生颠簸碰撞,下压力会骤减,导致车辆失控。
2024-10-13 10:00:00
657
原创 大气层中的火球,真是空气摩擦导致的吗?
但你把思路打开,先把密闭空间变敞开,活塞向前,空气会跑,肯定不会被压缩对吧,这是因为压力波会通知前方空气,让其为活塞让路。所以,空气分子就都挤在一起,就这样在开放的空间被压缩了,进而空气温度升高,温度计算公式是这样的,飞行器你可以理解成就是个高速运动的活塞。所以,飞行器的回收过程,克服高温就十分重要。计算后,从速度云图可以看出,前方速度小,两侧速度大,按摩擦力公式,如果摩擦生热为主导,那么两侧温度应该更高。封闭空间,内部就是常规的空气,向内移动活塞,压缩空气,对其做功,空气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棉花被点燃。
2024-10-12 11:30:00
405
原创 咖啡奶茶的双/三孔吸管,藏着怎样的秘密
用结构仿真软件AIFEM计算了一下单孔吸管和双孔吸管的强度,控制变量,两吸管模型流道截面积相等,结果显示,在相同的吸力下,双孔吸管内的最大结构应力比单孔吸管小了29%。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用流体仿真软件AICFD计算了一下,人以相同吸力分别用单孔和双孔吸管喝80℃的热饮,两吸管流道截面积相等,计算后,双孔吸管比单孔吸管出口处流体温度降低了近3摄氏度。自硕士毕业后便没再写过文章,提笔生疏,好在也凑了七七八八,虽备感不专业,但也计划几日后投个期刊,倘被收录,也算为吸管业做了点无关紧要的贡献吧。
2024-10-12 11:10:15
693
原创 热力学告诉你,如何给笔记本电脑降温
结构了解了,那么如何帮它散热呢,我们看热量排出的整个过程,热管、翅片这些内部结构的传热,我们很难改变,那你说可以把这些材料都换成导热系数更高的准备搞科研的时候肯定更丝滑,但改装需要高超的技术和高额费用。这种底座噪音都好大,但现在这就不得不说一下,飞智BS1的创新了,采用进口段增加遮罩、出口段增加曲面流道 理顺气流的方式进行了降噪处理,我们看看实验结果:目前的噪音是59分贝,下面拆除降噪设计,拆除曲面流道,拆除入口遮罩,噪音变成了65分贝,也就是说曲面流道和这遮罩将噪音降低了6分呗,降噪效果明显。
2024-10-12 10:51:59
802
原创 洗澡开风暖,会越吹越冷吗?
几小时过去,感觉自己被吹熟了。打开风暖,功率突升到50W,就是身体散热更多了,会更冷,直到第4分钟,降到41W,也就是4分钟后,风暖才真正起到让人暖的效果,到第8分钟低至28W,之后基本稳定。很多朋友知道开风暖预热一会儿好,多久合适呢,这个数据告诉我们,预热4分钟,就比不开风暖好了,但若发挥风暖的最大功效,就预热8分钟,预热更长时间,和8分钟基本一样,就没有必要了。但也可看出直到第十分钟,散热量还没有达到不开风暖的41W,也就是关风暖十分钟内,至少是比从未开风暖要暖的,但是比不上一直持续把风暖开着更暖。
2024-10-12 10:03:47
878
原创 捏不碎的鸡蛋和冷却塔的“小蛮腰”
那咱就看看材料到底少没少,用软件统计后,虽然看截面图,小蛮腰对应的材料截面积大,但因为中间内缩,形成体需要的旋转半径小了,所以最后小蛮腰所用材料体积反而小了,就少花了材料钱。其实,冷却塔刚出生的时,确实不是小蛮腰,想当年那还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时候,那时冷却塔的形状各式各样,有直筒的、曲面的、八边形筒的。人类这么伟大的小蛮腰设计,其实万物生灵早已用得妥妥的了:比如鸡的祖先通过复杂的推理演算,最终决定把蛋下成这个形状,虽然由于要增大内部体积,它是外凸不是内凹的,但强度的原理和小蛮腰殊途同归。
2024-10-12 10:00:00
516
原创 所有电动车都可能自燃吗?哪种电池才是隐藏杀手?
但如果是锂离子电池,有自燃风险,使用时就要更注意一些,不要放在室内,避免电池过充过热,使用5年左右去检测,若电池容量低于80%,代表已老化,及时更换。但有个很有意思的,磷酸铁锂能量密度这么低,也用在电动汽车上,比如比亚迪的刀片电池,虽然通过结构优化,在有限空间布置更多电池的办法,尽量弥补了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低的缺点。锂离子电池呢,续航久,但有自燃风险。当电池发生撞击、工作或充电时温度过高以及电池老化等原因导致隔膜破损,正负极就直接相连,短路产生大量热量,其电解液是可燃的有机溶剂,温度到了,就烧起来了。
2024-10-11 13:35:37
1184
原创 流体力学告诉你,如何把鼻涕擤干净
但感冒时,产生的鼻涕会更多,食道实在接收不了这么多的鼻涕,就聚集在你的鼻腔中,你就感觉到,啊,我有鼻涕了。不同的人这个数据肯定有差别,但能确认的是,健康状态时,堵塞侧鼻孔也是能过点儿气的,所以你没有堵塞感,但是一旦感冒,鼻甲充血会更明显,所留缝隙就更小,然后这点儿缝隙再被鼻涕堵一堵,你顿时就感觉一个鼻孔不通气了。也就是你捏住的接近鼻口的一段,流体冲击力是变大了,但这区域的鼻涕也不需要擤,直接擦就行,而需要擤出鼻涕的更深的区域,流体冲击力反而下降,更难擤出来了,所以这个擤鼻涕办法,半点儿用都没有。
2024-10-11 11:52:55
470
原创 回南天,即使没有除湿机,也能除湿
比如湿度计显示20%,就是空气还能吸收80%的水蒸气,那当然就会从你的皮肤中加速吸水,你就会觉得干,比如湿度计显示80%甚至100%,那就是空气几乎容不下更多的水蒸气了,那你皮肤的水分就比较难蒸发出去,你就会觉得湿,而人皮肤蒸发水蒸气的速度在一定范围内是比较舒适的,这个范围就是湿度计上显示的40%-70的舒适区间。如果碰巧也没有,怎么除湿呢?你想这就出现个矛盾,空调开热风,仅降低了相对湿度,身体感受干了,但壁面的水不少,开冷风,仅降低了绝对湿度,壁面水少了,但身体感受还很湿,鱼和熊掌有没有办法兼得呢?
2024-10-11 11:12:53
581
原创 卡门涡街,大自然的诗意律动
卡门涡街可以说是流体力学领域最具代表性的现象了,我相信有很多人在学校学习计算流体力学时,老师在课后布置的大作业,就是做一个卡门涡街的模拟。涡流的脱离会使流体中的物体产生和涡流的脱离频率一样的振动,如果流体流速合适,会导致涡流脱离频率和物体的固有频率一致,就可能发生共振。2009年,美国宇航局对过去50年的地球卫星图进行评选,排第一名的是这一张,太平洋上的风流过阿留申群岛,产生了美丽的旋涡。在卡门涡街上也有类似的概念,当流体流过圆柱时,如果雷诺数小于4,就不会产生卡门涡街,流体完全附着在圆柱表面。
2024-10-11 10:23:40
974
原创 从粉尘爆炸事故,看火灾中为什么要加强通风
但是,如果可燃物一直在相对密闭的室内燃烧,由于氧气越来越少,燃烧不充分,会产生由一氧化碳以及微小的碳颗粒构成的烟尘在空中漂浮、聚集,烟尘浓度不断升高,就可能发生类似粉尘爆炸的现象,称为“轰燃”。据相关论文统计,2005到2020这15年间,中国大陆一共发生粉尘爆炸67起,虽然相比普通火灾一年几百万起来说,数量是很少,但这67起粉尘爆炸就造成了547人死亡,600人受伤,相当于单次8.2人死亡和9人受伤,危害程度远超普通火灾。2024年1月20日,江苏常州一工厂发生粉尘爆炸事故,造成了8死8伤的惨重后果。
2024-10-11 10:00:03
549
原创 你在一个女生心中的地位,取决于她是否会为了见你而专门洗头
此低压区相当于对唇口产生了向上的“吸力”,在不增加功率的前提下,提高了涵道风扇的升力,那么进而它是否可以迫使更多的空气流到风扇里,增流量呢?总结:唇口可以增加涵道风扇进出口的压差和流量,在高流速的情况下有很好的应用,比如可以大幅提升无人机的升力,但在生活中大多数低流速场景,效果不明显。涵道进出口定个压差500Pa,算出的结果,涵道加唇口后,流量增加了23.7%。有一天吃饭的时候,闲来无事刷论文,讲到垂直起降飞行器的涵道风扇的唇口是增加升力的关键部件,理想情况下甚至可以提供50%的升力。
2024-10-10 15:18:07
322
空空如也
空空如也
TA创建的收藏夹 TA关注的收藏夹
TA关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