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试流程
制定测试计划:
1. 分析被测应用;
2. 确定测试目标;
3. 设计测试
创建测试脚本:
1. 明确通讯协议;
2. 录制测试脚本;
3. 试运行脚本;
4. 保存脚本
创建测试场景:
1.选择场景类型:手动场景VS目标场景
2.设置场景参数:组名称、脚本的路径、虚拟用户数、负载发生器
运行测试场景
监控测试场景
分析测试结果
事务
定义:脚本语言,脚本中定义的某段操作
时机:录制时插入/维护时插入
集合点(只能在action部分)
定义:在测试并发前,所有虚拟用户等待和集合的位置
时机:录制时插入/维护时插入
参数化
针对脚本中的某些常量,定义一个或多个包含数据源的参数,达到模拟多用户真实使用环境的目的
Why:
1. 模拟更真实的用户使用环境
2. 有些程序不允许同一账号多次操作
How:
1. 确定需参数化的常量
2. 准备参数化数据
3. 对脚本进行参数化
选择下一行的选项:(参数替换相关属性设置)
Sequential
Random
Unique—如若进行多次循环的话,每次循环的值的是不能重复的
Eg:
10个虚拟用户,每个虚拟用户执行5次脚本,那我们就需要50组数据才能完成我们的
更新值的时间:
Each iteration—每次迭代
Each occurrence--
Once
检查点:
定义:用于验证某界面是否存在我们的定制对象
How
1. 定位要检查页面的位置
2. 插入文字检查点—web_reg_find或快捷键
3. 设置预检查点有关的选项
4. 查看检查点是否通过
关联:
把脚本中某些写死的数据,用服务器端传过来的最新数据进行替换
场景设计:
手动场景:手工设定虚拟用户数,场景执行时间,用户加载退出方式
面向目标的场景:输入性能测试要达到的目标,LR自动生成场景
联合负载
一台机器统一调度多台运行场景,并负责收集同意的测试信息和执行结果
常用的性能监控指标:
事务平均响应时间,吞吐量,每秒请求数,虚拟用户加载过程
结果分析之
分析概要
运行Vuser
每秒点击次数
吞吐量
事务摘要
平均事务响应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