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问题之Java多线程

1、线程池的原理,为什么要创建线程池?创建线程池的方式;
原理:
JAVA线程池原理详解一

线程池的优点

1、线程是稀缺资源,使用线程池可以减少创建和销毁线程的次数,每个工作线程都可以重复使用。

2、可以根据系统的承受能力,调整线程池中工作线程的数量,防止因为消耗过多内存导致服务器崩溃。

线程池的创建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
                              int maximumPoolSize,
                              long keepAliveTime,
                              TimeUnit unit,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corePoolSize:线程池核心线程数量

maximumPoolSize:线程池最大线程数量

keepAliverTime:当活跃线程数大于核心线程数时,空闲的多余线程最大存活时间

unit:存活时间的单位

workQueue:存放任务的队列

handler:超出线程范围和队列容量的任务的处理程序

线程池的实现原理

提交一个任务到线程池中,线程池的处理流程如下:

1、判断线程池里的核心线程是否都在执行任务,如果不是(核心线程空闲或者还有核心线程没有被创建)则创建一个新的工作线程来执行任务。如果核心线程都在执行任务,则进入下个流程。

2、线程池判断工作队列是否已满,如果工作队列没有满,则将新提交的任务存储在这个工作队列里。如果工作队列满了,则进入下个流程。

3、判断线程池里的线程是否都处于工作状态,如果没有,则创建一个新的工作线程来执行任务。如果已经满了,则交给饱和策略来处理这个任务。

线程池的源码解读

1、ThreadPoolExecutor的execute()方法

public void execute(Runnable command) {
        if (command == null)
            throw new NullPointerException();       //如果线程数大于等于基本线程数或者线程创建失败,将任务加入队列
        if (poolSize >= corePoolSize || !addIfUnderCorePoolSize(command)) {          //线程池处于运行状态并且加入队列成功
            if (runState == RUNNING && workQueue.offer(command)) {
                if (runState != RUNNING || poolSize == 0)
                    ensureQueuedTaskHandled(command);
            }         //线程池不处于运行状态或者加入队列失败,则创建线程(创建的是非核心线程)
            else if (!addIfUnderMaximumPoolSize(command))           //创建线程失败,则采取阻塞处理的方式
                reject(command); // is shutdown or saturated
        }
    }

2、创建线程的方法:addIfUnderCorePoolSize(command)

private boolean addIfUnderCorePoolSize(Runnable firstTask) {
        Thread t = null;
        final ReentrantLock mainLock = this.mainLock;
        mainLock.lock();
        try {
            if (poolSize < corePoolSize && runState == RUNNING)
                t = addThread(firstTask);
        } finally {
            mainLock.unlock();
        }
        if (t == null)
            return false;
        t.start();
        return true;
    }

我们重点来看第7行:

private Thread addThread(Runnable firstTask) {
        Worker w = new Worker(firstTask);
        Thread t = threadFactory.newThread(w);
        if (t != null) {
            w.thread = t;
            workers.add(w);
            int nt = ++poolSize;
            if (nt > largestPoolSize)
                largestPoolSize = nt;
        }
        return t;
    }

这里将线程封装成工作线程worker,并放入工作线程组里,worker类的方法run方法:

public void run() {
            try {
                Runnable task = firstTask;
                firstTask = null;
                while (task != null || (task = getTask()) != null) {
                    runTask(task);
                    task = null;
                }
            } finally {
                workerDone(this);
            }
        }

worker在执行完任务后,还会通过getTask方法循环获取工作队里里的任务来执行。

我们通过一个程序来观察线程池的工作原理:

1、创建一个线程

public class ThreadPoolTest implements Runnable
{
    @Override
    public void run()
    {
        try
        {
            Thread.sleep(300);
        }
        catch (InterruptedException e)
        {
            e.printStackTrace();
        }
    }
}

2、线程池循环运行16个线程: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edBlockingQueue<Runnable> queue =
            new LinkedBlockingQueue<Runnable>(5);
        ThreadPoolExecutor threadPool = new ThreadPoolExecutor(5, 10, 60, TimeUnit.SECONDS, queue);
        for (int i = 0; i < 16 ; i++)
        {
            threadPool.execute(
                new Thread(new ThreadPoolTest(), "Thread".concat(i + "")));
            System.out.println("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 + threadPool.getPoolSize());
            if (queue.size() > 0)
            {
                System.out.println("----------------队列中阻塞的线程数" + queue.size());
            }
        }
        threadPool.shutdown();
    }

执行结果: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1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2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3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4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5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5
----------------队列中阻塞的线程数1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5
----------------队列中阻塞的线程数2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5
----------------队列中阻塞的线程数3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5
----------------队列中阻塞的线程数4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5
----------------队列中阻塞的线程数5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6
----------------队列中阻塞的线程数5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7
----------------队列中阻塞的线程数5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8
----------------队列中阻塞的线程数5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9
----------------队列中阻塞的线程数5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10
----------------队列中阻塞的线程数5
Exception in thread "main" java.util.concurrent.RejectedExecutionException: Task Thread[Thread15,5,main] rejected from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232204a1[Running, pool size = 10, active threads = 10, queued tasks = 5, completed tasks = 0]
    at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AbortPolicy.rejectedExecution(ThreadPoolExecutor.java:2047)
    at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reject(ThreadPoolExecutor.java:823)
    at java.util.concurrent.ThreadPoolExecutor.execute(ThreadPoolExecutor.java:1369)
    at test.ThreadTest.main(ThreadTest.java:17)

从结果可以观察出:

1、创建的线程池具体配置为:核心线程数量为5个;全部线程数量为10个;工作队列的长度为5。

2、我们通过queue.size()的方法来获取工作队列中的任务数。

3、运行原理:

      刚开始都是在创建新的线程,达到核心线程数量5个后,新的任务进来后不再创建新的线程,而是将任务加入工作队列,任务队列到达上线5个后,新的任务又会创建新的普通线程,直到达到线程池最大的线程数量10个,后面的任务则根据配置的饱和策略来处理。我们这里没有具体配置,使用的是默认的配置AbortPolicy:直接抛出异常。

  当然,为了达到我需要的效果,上述线程处理的任务都是利用休眠导致线程没有释放!!!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饱和策略

当队列和线程池都满了,说明线程池处于饱和状态,那么必须对新提交的任务采用一种特殊的策略来进行处理。这个策略默认配置是AbortPolicy,表示无法处理新的任务而抛出异常。JAVA提供了4中策略:

1、AbortPolicy:直接抛出异常

2、CallerRunsPolicy:只用调用所在的线程运行任务

3、DiscardOldestPolicy:丢弃队列里最近的一个任务,并执行当前任务。

4、DiscardPolicy:不处理,丢弃掉。

我们现在用第四种策略来处理上面的程序: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inkedBlockingQueue<Runnable> queue =
            new LinkedBlockingQueue<Runnable>(3);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 new ThreadPoolExecutor.DiscardPolicy();

        ThreadPoolExecutor threadPool = new ThreadPoolExecutor(2, 5, 60, TimeUnit.SECONDS, queue,handler);
        for (int i = 0; i < 9 ; i++)
        {
            threadPool.execute(
                new Thread(new ThreadPoolTest(), "Thread".concat(i + "")));
            System.out.println("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 + threadPool.getPoolSize());
            if (queue.size() > 0)
            {
                System.out.println("----------------队列中阻塞的线程数" + queue.size());
            }
        }
        threadPool.shutdown();
    }

执行结果: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1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2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2
----------------队列中阻塞的线程数1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2
----------------队列中阻塞的线程数2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2
----------------队列中阻塞的线程数3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3
----------------队列中阻塞的线程数3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4
----------------队列中阻塞的线程数3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5
----------------队列中阻塞的线程数3
线程池中活跃的线程数: 5
----------------队列中阻塞的线程数3

这里采用了丢弃策略后,就没有再抛出异常,而是直接丢弃。在某些重要的场景下,可以采用记录日志或者存储到数据库中,而不应该直接丢弃。

设置策略有两种方式:

1: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 new ThreadPoolExecutor.DiscardPolicy();
 ThreadPoolExecutor threadPool = new ThreadPoolExecutor(2, 5, 60, TimeUnit.SECONDS, queue,handler);

2:

  ThreadPoolExecutor threadPool = new ThreadPoolExecutor(2, 5, 60, TimeUnit.SECONDS, queue);
  threadPool.setRejectedExecutionHandler(new ThreadPoolExecutor.AbortPolicy());
JAVA线程池原理详解二

Executor框架的两级调度模型

在HotSpot VM的模型中,JAVA线程被一对一映射为本地操作系统线程。JAVA线程启动时会创建一个本地操作系统线程,当JAVA线程终止时,对应的操作系统线程也被销毁回收,而操作系统会调度所有线程并将它们分配给可用的CPU。

在上层,JAVA程序会将应用分解为多个任务,然后使用应用级的调度器(Executor)将这些任务映射成固定数量的线程;在底层,操作系统内核将这些线程映射到硬件处理器上。

Executor框架类图

在前面介绍的JAVA线程既是工作单元,也是执行机制。而在Executor框架中,我们将工作单元与执行机制分离开来。Runnable和Callable是工作单元(也就是俗称的任务),而执行机制由Executor来提供。这样一来Executor是基于生产者消费者模式的,提交任务的操作相当于生成者,执行任务的线程相当于消费者。

创建线程池的几种方式:
ThreadPoolExecutor、ThreadScheduledExecutor、ForkJoinPool

 2、线程的生命周期,什么时候会出现僵死进程;

僵死进程是指子进程退出时,父进程并未对其发出的SIGCHLD信号进行适当处理,导致子进程停留在僵死状态等待其父进程为其收尸,这个状态下的子进程就是僵死进程。

3、说说线程安全问题,什么是线程安全,如何实现线程安全;
线程安全 - 如果线程执行过程中不会产生共享资源的冲突,则线程安全。
线程不安全 - 如果有多个线程同时在操作主内存中的变量,则线程不安全
实现线程安全的三种方式
1)互斥同步临界区:syncronized、ReentrantLock
信号量 semaphore
互斥量 mutex
2)非阻塞同步
CAS(
Compare And Swap)
3)无同步方案
可重入代码
使用Threadlocal 类来包装共享变量,做到每个线程有自己的copy
线程本地存储
参考:https://blog.youkuaiyun.com/jackieeecheng/article/details/69779824
4、创建线程池有哪几个核心参数? 如何合理配置线程池的大小?
1)核心参数
public ThreadPoolExecutor(int corePoolSize, // 核心线程数量大小
int maximumPoolSize, // 线程池最大容纳线程数
long keepAliveTime, // 线程空闲后的存活时长
TimeUnit unit,
//缓存异步任务的队列 //用来构造线程池里的worker线程
BlockingQueue<Runnable> workQueue,
ThreadFactory threadFactory,
//线程池任务满载后采取的任务拒绝策略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handler)
2) 核心说明
1、当线程池中线程数量小于 corePoolSize 则创建线程,并处理请求。
2、当线程池中线程数量大于等于 corePoolSize 时,则把请求放入 workQueue 中,随着线程池
中的核心线程们不断执行任务,只要线程池中有空闲的核心线程,线程池就从 workQueue 中取
任务并处理。
3 、当 workQueue 已存满,放不下新任务时则新建非核心线程入池,并处理请求直到线程数目
达到 maximumPoolSize(最大线程数量设置值)。
4、如果线程池中线程数大于 maximumPoolSize 则使用 RejectedExecutionHandler 来进行任
务拒绝处理。
参考:http://gudong.name/2017/05/03/thread-pool-intro.html
3)线程池大小分配
线程池究竟设置多大要看你的线程池执行的什么任务了,CPU密集型、IO密集型、混合型,任
务类型不同,设置的方式也不一样。
任务一般分为:CPU密集型、IO密集型、混合型,对于不同类型的任务需要分配不同大小的线
程池。3.1)CPU密集型
尽量使用较小的线程池,一般Cpu核心数+1
3.2)IO密集型
方法一:可以使用较大的线程池,一般CPU核心数 * 2
方法二:(线程等待时间与线程CPU时间之比 + 1)* CPU数目
3.3)混合型
可以将任务分为CPU密集型和IO密集型,然后分别使用不同的线程池去处理,按情况而定
参考:https://www.cnblogs.com/cherish010/p/8334952.html
5、volatile、ThreadLocal的使用场景和原理;
volatile原理
volatile变量进行写操作时,JVM 会向处理器发送一条 Lock 前缀的指令,将这个变量所在缓
存行的数据写会到系统内存。
Lock 前缀指令实际上相当于一个内存屏障(也成内存栅栏),它确保指令重排序时不会把其
后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之前的位置,也不会把前面的指令排到内存屏障的后面;即在执行到内
存屏障这句指令时,在它前面的操作已经全部完成。
volatile的适用场景
1)状态标志,如:初始化或请求停机
2)一次性安全发布,如:单列模式
3)独立观察,如:定期更新某个值
4)“
volatile bean” 模式
5) 开销较低的“读-写锁”策略,如:计数器
参考:https://blog.youkuaiyun.com/hgc0907/article/details/79664102
参考:https://www.ibm.com/developerworks/cn/java/j-jtp06197.htmlThreadLocal原理
ThreadLocal是用来维护本线程的变量的,并不能解决共享变量的并发问题。ThreadLocal是
各线程将值存入该线程的map中,以ThreadLocal自身作为key,需要用时获得的是该线程之前
存入的值。如果存入的是共享变量,那取出的也是共享变量,并发问题还是存在的。
参考:https://www.jianshu.com/p/ee8c9dccc953
参考:https://blog.youkuaiyun.com/xlgen157387/article/details/78297568
ThreadLocal的适用场景
场景:数据库连接、Session管理、
参考:https://www.jianshu.com/p/cadd53f063b9
6、ThreadLocal什么时候会出现OOM的情况?为什么?
ThreadLocal变量是维护在Thread内部的,这样的话只要我们的线程不退出,对象的引用就会
一直存在。当线程退出时,Thread类会进行一些清理工作,其中就包含ThreadLocalMap,
Thread调用exit方法如下:ThreadLocal在没有线程池使用的情况下,正常情况下不会存在内存泄露,但是如果使用了线程
池的话,就依赖于线程池的实现,如果线程池不销毁线程的话,那么就会存在内存泄露。
参考:https://blog.youkuaiyun.com/xlgen157387/article/details/78297568
7、synchronized、volatile区别
1) volatile主要应用在多个线程对实例变量更改的场合,刷新主内存共享变量的值从而使得各个
线程可以获得最新的值,线程读取变量的值需要从主存中读取;synchronized则是锁定当前变
量,只有当前线程可以访问该变量,其他线程被阻塞住。另外,synchronized还会创建一个内
存屏障,内存屏障指令保证了所有CPU操作结果都会直接刷到主存中(即释放锁前),从而保证
了操作的内存可见性,同时也使得先获得这个锁的线程的所有操作
2) volatile仅能使用在变量级别;synchronized则可以使用在变量、方法、和类级别的。
volatile不会造成线程的阻塞;synchronized可能会造成线程的阻塞,比如多个线程争抢
synchronized锁对象时,会出现阻塞。
3) volatile仅能实现变量的修改可见性,不能保证原子性;而synchronized则可以保证变量的
修改可见性和原子性,因为线程获得锁才能进入临界区,从而保证临界区中的所有语句全部得到
执行。
4) volatile标记的变量不会被编译器优化,可以禁止进行指令重排;synchronized标记的变量
可以被编译器优化。
参考:https://blog.youkuaiyun.com/xiaoming100001/article/details/79781680
8、synchronized锁粒度、模拟死锁场景;synchronized:具有原子性,有序性和可见性
参考:https://www.jianshu.com/p/cf57726e77f2
粒度:对象锁、类锁
死锁场景,参考:https://blog.youkuaiyun.com/u013925989/article/details/50208839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