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组学整合背景下 Olink 蛋白组学研究范式的构建与验证

蛋白质作为生命功能的主要执行者,其研究价值已得到广泛共识。当下蛋白质研究技术层出不穷,在项目启动阶段,若想借助蛋白组学技术为科研探索及产业转化赋能,需要在课题设计中深思熟虑,深入理解技术特性,并遵循既定的研究范式。本文将分享 Olink 蛋白组学的研究模式,解析如何通过该技术产出研究成果。

   

1、Olink 发现 + Elisa 验证

研究框架

研究背景

炎症被广泛认为与先兆子痫(PE)的病理进程相关,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采用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邻位延伸分析(PEA)技术,基于 Olink 炎症检测 panel,对 PE 患者及正常妊娠对照的血浆样本进行蛋白表达分析。

研究方法
  • 选取 15 例 PE 患者与 15 例正常妊娠晚期女性作为研究队列,检测血浆中 92 种炎症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
  • 利用 ELISA 技术,在更大样本量中验证关键标志物:晚期妊娠组(43 例 PE vs. 44 例对照)和早期妊娠组(37 例 PE vs. 37 例对照)。
研究发现
  • PE 组与对照组存在 28 个差异表达的炎症标志物,其中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21(FGF-21)和半胱氨酸 - 半胱氨酸基序趋化因子配体 20(CCL20)的变化幅度最大。
  • ELISA 验证显示,CCL20 在 PE 患者妊娠早晚期血浆中均显著上调,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 0.753(晚期)和 0.668(早期),为首次发现的 PE 潜在标志物。
研究结论

PE 患者血浆中多数炎症标志物呈高表达状态,CCL20 有望成为 PE 早期预测与诊断的新型生物标志物。

   

2、Olink + 队列研究

研究框架

研究背景

当前 ASCVD 风险评估模型难以精准识别复发高风险患者,亟需更优化的分层策略。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高通量血浆蛋白质组学分析,为提升风险分层效能提供了新思路。

研究方法

运用 Olink 蛋白组学技术,对 1570 例确诊动脉疾病患者的双队列进行分析,筛选预测 ASCVD 复发事件的蛋白标志物。

研究发现
  • 鉴定出 50 个蛋白标志物,其预测效能显著优于传统临床风险模型。
  • 蛋白质组学模型在发现队列与验证队列中均表现出更高的鉴别能力,AUC 提升显著。
  • 在低 CRP 患者中发现中性粒细胞相关通路,提示存在 NLRP3 通路以外的残余炎症风险。

   

3、Olink+RNAseq + 免疫组化

研究框架

研究背景

免疫检查点阻断剂(ICBs)在肿瘤治疗中应用广泛,但应答率有限,亟待发掘可靠的耐药生物标志物以优化治疗决策。

研究方法
  • 分析两个前瞻性队列(发现队列 n=95,验证队列 n=292)中 ICB 治疗前的血浆样本蛋白组。
  • 采用 Cox 比例风险模型,关联蛋白血浆水平与临床获益率、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
研究发现
  • 无偏 Olink 蛋白组学分析显示,基线白血病抑制因子(LIF)水平升高与 ICB 治疗患者的不良预后独立相关。
  • 循环 LIF 水平与肿瘤微环境中三级淋巴结构的存在呈负相关。
  • 该发现为 LIF 作为抗肿瘤免疫抑制因子提供了临床证据,提示靶向 LIF 通路可能增强 ICB 疗效。

   

4、研究范式总结

综上,本次梳理了 Olink 蛋白组学的三类典型研究范式:「Olink 发现 + ELISA 验证」聚焦标志物筛选与验证,「Olink + 队列研究」依托大样本提升预测效能,「多组学联合分析」则通过蛋白组与转录组、病理检测的整合深化机制解析。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