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给大家争取到一个 深夜福利
保证你在深夜手机刷到 嘎嘎香~
那就是 大流量卡
缺点:月租太便宜
185GB~
100分钟通话时长~
长期套餐~
畅想自由的气息
流量自由的同时还拥有超长通话,而且免费领取。
名额有限,咱们废话不多说直接上图。
感兴趣的家人私我或者直接加微信:lyg15314144781

CPU字长
字长的概念指的是处理器在一条指令中的数据处理能力,当然这个能力还需要搭配操作系统的设定,比如常见的32位系统、64位系统,指的是在此系统环境下,处理器一次存储处理的数据可以达32位或64位。
地址对齐
CPU字长确定之后,相当于明确了系统每次存取内存数据时的边界,以32位系统为例,32位意味着CPU每次存取都以4字节为边界,因此每4字节可以认为是CPU存取内存数据的一个单元。
如果存取的数据刚好落在所需单元数之内,那么我们就说这个数据的地址是对齐的,如果存取的数据跨越了边界,使用了超过所需单元的字节,那么我们就说这个数据的地址是未对齐的。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数据本身占据了8个字节,在地址未对齐的情况下,CPU需要分3次才能完整地存取完这个数据,但是在地址对齐的情况下,CPU可以分2次就能完整地存取这个数据。
- 总结:
如果一个数据满足以最小单元数存放在内存中,则称它地址是对齐的,否则是未对齐的。地址对齐的含义用大白话说就是1个单元能塞得下的就不用2个;2个单元能塞得下的就不用3个。
如果发生数据地址未对齐的情况,有些系统会直接罢工,有些系统则降低性能。
普通变量的m值
以32位系统为例,由于CPU存取数据总是以4字节为单元,因此对于一个尺寸固定的数据而言,当它的地址满足某个数的整数倍时,就可以保证地址对齐。这个数就被称为变量的m值。
根据具体系统的字长,和数据本身的尺寸,m值是可以很简单计算出来的。
举例:
char c; // 由于c占1个字节,因此c不管放哪里地址都是对齐的,因此m=1
short s; // 由于s占2个字节,因此s地址只要是偶数就是对齐的,因此m=2
int i; // 由于i占4个字节,因此只要i地址满足4的倍数就是对齐的,因此m=4
double f; // 由于f占8个字节,因此只要f地址满足4的倍数就是对齐的,因此m=4
printf("%p\n", &c); // &c = 1*N,即:c的地址一定满足1的整数倍
printf("%p\n", &s); // &s = 2*N,即:s的地址一定满足2的整数倍
printf("%p\n", &i); // &i = 4*N,即:i的地址一定满足4的整数倍
printf("%p\n", &f); // &f = 4*N,即:f的地址一定满足4的整数倍
注意,变量的m值跟变量本身的尺寸有关,但它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 手工干预变量的m值:
char c __attribute__((aligned(32))); // 将变量 c 的m值设置为32
- 语法:
- attribute 机制是GNU特定语法,属于C语言标准语法的扩展。
- attribute 前后都是双下划线,aligned两边是双圆括号。
- attribute 语句,出现在变量定义语句中的分号前面,变量标识符后面。
- attribute 机制支持多种属性设置,其中 aligned 用来设置变量的 m 值属性。
- 一个变量的 m 值只能提升,不能降低,且只能为正的2的n次幂。
结构体的M值
- 概念:
- 结构体的M值,取决于其成员的m值的最大值。即:M = max{m1, m2, m3, ...};
- 结构体的和地址和尺寸,都必须等于M值的整数倍。
- 示例:
struct node
{
short a; // 尺寸=1,m值=2
double b; // 尺寸=8,m值=4
char c; // 尺寸=1,m值=1
};
struct node n; // M值 = max{2, 4, 1} = 4;
- 以上结构体成员存储分析:
- 结构体的M值等于4,这意味着结构体的地址、尺寸都必须满足4的倍数。
- 成员a的m值等于2,但a作为结构体的首元素,必须满足M值约束,即a的地址必须是4的倍数
- 成员b的m值等于4,因此在a和b之间,需要填充2个字节的无效数据(一般填充0)
- 成员c的m值等于1,因此c紧挨在b的后面,占一个字节即可。
- 结构体的M值为4,因此成员c后面还需填充3个无效数据,才能将结构体尺寸凑足4的倍数。
- 以上结构体成员图解分析:
可移植性
可移植指的是相同的一段数据或者代码,在不同的平台中都可以成功运行。对于数据来说,有两方面可能会导致不可移植:
- 数据尺寸发生变化
- 数据位置发生变化
第一个问题,起因是基本的数据类型在不同的系统所占据的字节数不同造成的,解决办法是使用C语言基础语法-教案03讨论过的可移植性数据类型即可(点击查看)。本节主要讨论第二个问题。
考虑结构体:
struct node
{
int8_t a;
int32_t b;
int16_t c;
};
以上结构体,在不同的的平台中,成员的尺寸是固定不变的,但由于不同平台下各个成员的m值可能会发生改变,因此成员之间的相对位置可能是飘忽不定的,这对数据的可移植性提出了挑战。
解决的办法有两种:
- 第一,固定每一个成员的m值,也就是每个成员之间的塞入固定大小的填充物固定位置:
struct node
{
int8_t a __attribute__((aligned(1))); // 将 m 值固定为1
int64_t b __attribute__((aligned(8))); // 将 m 值固定为8
int16_t c __attribute__((aligned(2))); // 将 m 值固定为2
};
- 第二,将结构体压实,也就是每个成员之间不留任何空隙:
struct node
{
int8_t a;
int64_t b;
int16_t c;
} __attribute__((pack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