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部分内容(包括部分图片出自此百度百科)参照了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link?url=I6u4R5BIz7aSg1W4xz1dh0Fo1jhZvp7ZTIbScg-4AWhQd0aGJm3EwKDvSbws8YWsrfPZt9WvHvJqYPM9mMTe_a#6,本人主要是整理总结适合自己以后查看备忘。图片来自互联网。
TCP/IP协议
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的简写,不是只由tcp和ip两种协议组成,而是由一系列的协议组成的协议簇。
TCP/IP协议传输的基本单位是Datagram,可翻译成数据报、数据包。TCP协议负责把数据分成若干个数据包,并给每个数据包加上包头,包头上有相应的编号,以保证在数据接收端将数据原来的格式还原。IP协议负责在每个包头上再加上接收端主机地址,告诉数据传该去何方,如果传输过程中发生数据丢失、失真等情况,TCP协议会自动要求数据重传。
TCP/IP分层以及基本工作原理
网络接口层
物理层是定义物理介质的各种特性。
网络层
负责相邻
计算机之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三方面。
-
处理来自传输层的分组发送请求,收到请求后,将分组装入IP数据报,填充报头,选择去往信宿机的路径,然后将数据报发往适当的网络接口。
-
处理输入数据报:首先检查其合法性,然后进行寻径--假如该数据报已到达信宿机,则去掉报头,将剩下部分交给适当的传输协议;假如该数据报尚未到达信宿,则转发该数据报。
-
处理路径、流控、拥塞等问题。
控制报文协议、
ARP(Address Resolution Protocol)地址解析协议、RARP(Reverse ARP)反向地址解析协议。
IP是网络层的核心,通过路由选择将下一条IP封装后交给接口层。IP数据报是无连接服务。
平常我们用ping指令用到的协议就是通过发送ICMP的echo包,接收回送的echo reply来测试网络是否连通
传输层
提供
应用程序间的通信。其功能包括:一、格式化信息流;二、提供可靠传输、
无差错传输。为实现后者,传输层协议规定接收端必须发回确认,并且假如分组丢失,必须重新发送,即耳熟能详的
“三次握手”过程,从而提供可靠的数据传输。
传输层协议主要有:传输控制协议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和用户数据报协议
UDP(User Datagram protocol)。
负责在源主机和目的主机的应用程序间
建立、管理和拆除可靠而又有效的端到端连接
。
应用层
向用户提供一组常用的应用程序,比如
电子邮件、文件传输访问、
远程登录等。远程登录
TELNET使用TELNET协议提供在网络其它主机上注册的接口。TELNET会话提供了基于字符的虚拟终端。文件传输访问FTP使用
FTP协议来提供网络内机器间的文件拷贝功能。
应用层协议主要包括如下几个:FTP、TELNET、DNS、SMTP、NFS、HTTP。
FTP(File Transfer Protocol)是文件传输协议,一般上传下载用FTP服务,数据端口是20H,控制端口是21H。
Telnet服务是用户远程登录服务,使用23H端口,使用明码传送,保密性差、简单方便。
DNS(Domain Name Service)是域名解析服务,提供域名到IP地址之间的转换,使用端口53。
SMTP(Simple Mail Transfer Protocol)是简单邮件传输协议,用来控制信件的发送、中转,使用端口25。
NFS(Network File System)是网络文件系统,用于网络中不同主机间的文件共享。
HTTP(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是超文本传输协议,用于实现互联网中的WWW服务,使用端口80。
概念解析
IP
IP层接收由更低层(网络接口层例如
以太网
设备驱动程序)发来的数据包,并把该数据包发送到更高层---TCP或UDP层;相反,IP层也会把从TCP或UDP层接收来的数据包传送到更低层。IP数据包是不可靠的,因为IP并没有做任何事情来确认数据包是按顺序发送的或者没有被破坏。IP数据包中含有发送它的主机的地址(源地址)和接收它的主机的地址(目的地址)。
高层的TCP和UDP服务在接收数据包时,通常假设包中的源地址是有效的。也可以这样说,
IP地址形成了许多服务的认证基础,这些服务相信数据包是从一个有效的主机发送来的。IP确认包含一个选项,叫IP source routing,可以用来指定一条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之间的直接路径。对于一些TCP和UDP的服务来说,使用了该选项的IP包好像是从路径上的最后一个系统传递过来的,而不是来自于它的真实地点。这个选项是为了测试而存在的,说明了它可以被用来欺骗系统来进行平常是被禁止的连接。那么,许多依靠IP源地址做确认的服务将产生问题并且会被非法入侵。
IP数据格式
TCP
TCP是面向连接的通信协议,通过三次握手建立连接,通讯完成时要拆除连接,由于TCP是面向连接的所以只能用于端到端的通讯。
TCP提供的是一种可靠的
数据流服务,采用“带重传的肯定确认”技术来实现传输的可靠性。TCP还采用一种称为“滑动窗口”的方式进行流量控制,所谓窗口实际表示接收能力,用以限制发送方的发送速度。
如果IP数据包中有已经封好的TCP数据包,那么IP将把它们向‘上’传送到TCP层。TCP将包排序并进行错误检查,同时实现虚电路间的连接。TCP数据包中包括序号和确认,所以未按照顺序收到的包可以被排序,而损坏的包可以被重传。
TCP将它的信息送到更高层的应用程序,例如Telnet的服务程序和客户程序。应用程序轮流将信息送回TCP层,TCP层便将它们向下传送到IP层,设备驱动程序和物理介质,最后到接收方。
面向连接的服务(例如Telnet、FTP、rlogin、X Windows和SMTP)需要高度的可靠性,所以它们使用了TCP。DNS在某些情况下使用TCP(发送和接收
域名数据库),但使用UDP传送有关单个主机的信息。
TCP数据段
TCP协议特点: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协议,面向连接服务具有建立连接、传输数据、释放连接三个阶段,传输数据时是按序传送的
UDP
UDP是面向无连接的通讯协议,UDP数据包括目的端口号和源端口号信息,由于通讯不需要连接,所以
可以实现广播发送。
UDP通讯时不需要接收方确认,属于不可靠的传输,可能会出丢包现象,实际应用中要求程序员编程验证。
UDP与TCP位于同一层,但它不管数据包的顺序、错误或重发。因此,UDP不被应用于那些使用虚电路的面向连接的服务,UDP主要用于那些面向查询---应答的服务,例如NFS。相对于FTP或Telnet,这些服务需要交换的信息量较小。使用UDP的服务包括NTP(网络时间协议)和DNS(DNS也使用TCP)。
欺骗UDP包比欺骗TCP包更容易,因为UDP没有建立初始化连接(也可以称为握手)(因为在两个系统间没有虚电路),也就是说,与UDP相关的服务面临着更大的危险。
UDP封装数据包
UDP协议特点:无连接、不可靠的协议,无论发送方发送的数据结束方是否收到,接收方都不会告诉发送方是否接收成功,所以不可靠。优点是灵活方便,较迅速,缺点:不能防止报文丢、重复或失序,当然,不可靠也是,特别适合传送数据量小的报文
ICMP
ICMP与IP位于同一层,它被用来传送IP的的控制信息。它主要是用来提供有关通向目的地址的路径信息。ICMP的‘Redirect’信息通知主机通向其他系统的更准确的路径,而‘Unreachable’信息则指出路径有问题。另外,如果路径不可用了,ICMP可以使TCP连接‘体面地’终止。PING是最常用的基于ICMP的服务。
通讯端口
TCP和UDP服务通常有一个客户/
服务器的关系,例如,一个Telnet服务进程开始在系统上处于空闲状态,等待着连接。用户使用Telnet客户程序与服务进程建立一个连接。客户程序向服务进程写入信息,服务进程读出信息并发出响应,客户程序读出响应并向用户报告。因而,这个连接是双工的,可以用来进行读写。
两个系统间的多重Telnet连接是如何相互确认并协调一致呢?TCP或UDP连接唯一地使用每个信息中的如下四项进行确认:
源IP地址 发送包的IP地址。
目的IP地址 接收包的IP地址。
源端口 源系统上的连接的端口。
目的端口 目的系统上的连接的端口。
端口是一个软件结构,被客户程序或服务进程用来发送和接收信息。一个端口对应一个16比特的数。服务进程通常使用一个固定的端口,例如,SMTP使用25、Xwindows使用6000。这些
端口号是‘广为人知’的,因为在建立与特定的主机或服务的连接时,需要这些地址和目的地址进行通讯。
套接字
套接字,是支持
TCP/IP的
网络通信的基本操作单元,可以看做是不同主机之间的进程进行双向通信的端点,简单的说就是通信的两方的一种约定,用套接字中的相关函数来完成通信过程。
我觉得,可以理解成一个插座,也正是单词socket的一个意思,两台机器之间插座连通,即可通信。在windows中使用的套接字称为winsock,套接字的作用就是建立连接。Socket=IP+TCP/UDP+端口,其中IP地址标识主机,TCP 或UDP协议用于指明传输类型,端口号标明使用的服务。
ARP协议
arp
源主机
A
要向目的主机
B
发送数据,为什么主机
A
除知道目的主机
B
的
IP
地址外,源主机
A
还必须要知道目的主机
B
的
MAC
地址?
IP
地址具有全网范围内的寻址能力,主机
A
和
B
可能分别处在不同网络,主机
A
要访问主机
B
首先要知道主机
B
的
IP
地址,不然找不到主机
B
所在的网络。
在现行寻址机制中,主机的以太网
网卡只能识别
MAC
地址
,而不能识别
IP
地址,若数据帧中不指明主机
B
的
MAC
地址,主机
B
的网卡不能识别该帧是发给自己的,因此主机
A
仅知道主机
B
的
IP
地址还不够,还必须知道主机
B
的
MAC
地址,才能完成对主机
B
的访问;
网络之间是用
IP
地址寻址,网络之内(同一物理网段或称
IP
子网)是用
MAC
地址寻址
。
且尽管
MAC
地址和
IP
地址一样都是在全网范围内唯一定义的,但
MAC
的寻址能力仅局限在一个物理网段(一个
IP
子网)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