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对于内联(union)的数据类型,平时很少用,所以也就忽略了,今天,在这里总结一下:
首先:内联(union)是一个能在同一个存储空间里存储不同类型的数据类型。一个典型的应用就是一种表,设计它用来以某种既没有规律,事先也未知的顺序保存混合类型的数据。
内联(union)的建立方式同结构体(struct), 如:
1
2 3 4 5 6 |
union hold
{ int digit; doublle bigfl; cha letter; } |
值得注意的是,内联(union)里面只存储一个值,以上面的union来说,只能是digit, bigfit, letter三者之一,所以,对于内联(union)来说,同一时间只能够存储一个值。即使有足够的空间,也不能够同时存储两个(包括两个)以上的值;
一道关于内联的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
#include <stdio.h>
union { int i; char x[2]; }a; int main(void) { a.x[0] = 10; a.x[1] = 1; printf("%d", a.i); return 0; } |
解析:
这里为什么会是266呢?我们知道,对应一个int值来说,一个占2个字节(16位),char类型占1个字节,8位,所以,在main函数中,我们给数组赋值,在数组中,以二进制形式表示如下:
这是数组在内存中的二进制表示形式,多于,如果我们以int的方式读取内联(union)中的数据的话,就会将这个同一个内存地址中的数组的数据以int类型方式读取出来,占16位,所以此时的int值是:0000000100001010,转换成十进制是266,十六进制是0x10A。
例2: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
int main()
{ union { /*定义一个联合*/ int i; struct{ /*在联合中定义一个结构*/ char first; char second; }half; }number; number.i=0x4241; /*联合成员赋值*/ printf("%c%c\n", number.half.first, number.half.second); number.half.first='a'; /*联合中结构成员赋值*/ number.half.second='b'; printf("%x\n", number.i); } |
解析:number.i和number.half共用一块地址空间,当赋值number.half.first='a'及number.half.second='b';的时前面的number.i=0x4241;值被覆盖。所以多于新的number.i来说,是:number.i = 0x6261 , 0x62对应‘b’, 0x61对应‘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