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bernetes核心技术剖析和落地经验

本文深入介绍了Kubernetes的核心组件,包括云原生的概念、容器与K8s的关系,以及K8s的架构。详细阐述了服务编排,如Pod、Deployment、StatefulSet等,并探讨了K8s集群落地的实践建议,包括网络隔离、高可用性和CICD流程的应用。

摘要生成于 C知道 ,由 DeepSeek-R1 满血版支持, 前往体验 >

1. K8s核心组件介绍

1.1 什么是云原生?

云原生(Cloud Native)是一种构建和运行应用程序的方法,是一套技术体系和方法论。Cloud Native是一个组合词,Cloud+Native。Cloud是适应范围为云平台,Native表示应用程序从设计之初即考虑到云的环境,原生为云而设计,在云上以最佳姿势运行,充分利用和发挥云平台的 弹性 + 分布式 优势。

CNCF(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云原生计算基金会)在定义中给出了云原生的关键技术,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不可变基础设施和声明式API,是目前云原生应用的最佳实践。

微服务架构向开发中提出新的挑战。应用向微服务演进的过程遇到新的问题?

  • 无法静态配置;
  • 服务数量多,需要服务注册/发现;
  • 无法人工管理海量的服务;

云原生就是面向云环境的,从设计层面支持 自动伸缩容 , 资源控制 和支持统一服务注册/发现的应用 。

1.2 容器、K8s、云原生的关系

容器的兴起

  1. 云计算的大潮与Pass概念的普及;

  2. Docker 通过镜像容器,保证应用环境的一致性,解决了 应用打包 的难题

  3. 但是容器本身是没有价值的,有价值的是 容器编排

  4. 容器编排的战争最后以kubernetes和CNCF的胜利告终;

容器的本质使用一个特别的线程:

  • 以Namespace为隔离,是容器的边界墙;
  • 以Cgroups为限制,是容器的盖子和屋顶。
  • 以Mount挂载指定路径为文件系统,是容器的底座;

但是容器和容器之间的关系如何维护? 如何编排容器?

评论
添加红包

请填写红包祝福语或标题

红包个数最小为10个

红包金额最低5元

当前余额3.43前往充值 >
需支付:10.00
成就一亿技术人!
领取后你会自动成为博主和红包主的粉丝 规则
hope_wisdom
发出的红包
实付
使用余额支付
点击重新获取
扫码支付
钱包余额 0

抵扣说明:

1.余额是钱包充值的虚拟货币,按照1:1的比例进行支付金额的抵扣。
2.余额无法直接购买下载,可以购买VIP、付费专栏及课程。

余额充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