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场所禁止吸烟“这个事儿,喊了好多年了吧。之前的公司管得严,抓住在厕所或者楼道里抽烟的就罚。现在时间久了,可能大家意识也淡薄了。无论是在公司的洗手间,还是在商场的卫生间,总能在某个隔间门口撞见一缕青烟从门缝里溜出来,就连公园的公共厕所,也常被尼古丁的气味笼罩——那些明晃晃的“禁止吸烟”标识,在某些人眼中仿佛只是装饰品。当我们捂着鼻子推开隔间门,迎接的往往不是清新剂的香味,而是混合着氨气与烟草的浑浊气息,一场被迫的“二手烟洗礼”就此开始。
为什么有人执着于在厕所抽烟?或许是觉得密闭空间里的异味能掩盖烟味,又或是误以为厕所属于“半隐蔽地带”,可以避开他人目光。但他们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公共厕所的通风系统再好,也无法稀释尼古丁的霸道。当不吸烟的人匆匆解决生理需求时,衣物上吸附的烟味、鼻腔里残留的刺激感,都成了这场“异味邂逅”的副产品——那些在厕所吞云吐雾的人,吞下去的是自己的“惬意”,吐出来的却是对他人健康的漠视。
厕所的隔间门隔得住视线,却隔不住空气的流动;暂时的“爽感”换不来长久的尊重。真正的“风味”,从来不是尼古丁与臭味的混合,而是对他人的体谅与对规则的敬畏。
2025-03-30 22:30